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全球治理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主权国家一直秉持"国家中心主义"理念所造成的,正是这种理念使得主权国家采取孤立式或趋利避害式的行为对待全球治理,从而导致全球治理中出现参与赤字和责任赤字。通过分析国家政治发展观的变迁,不难发现,传统政治发展观以主权、领土为界限将世界划分为"我者"与"他者"的思维方式便是"国家中心主义"理念的集中体现。这种传统政治发展观在世界范围的蔓延为"国家中心主义"理念的盛行提供了土壤。要解决全球治理困境,就必须克服"国家中心主义"理念。从政治发展观的角度来讲,就需要国家放弃"国家中心主义"主导下的传统政治发展观,进而采取一种开放的、负责任的政治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权力是传统政治的核心议题,也是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新的全球性问题不断产生和加重,全球治理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权力流变是导致全球治理变革的主导性因素,同时也是全球治理变革的显著表现。全球治理权力流变表现在从主导国向崛起国的权力转移,从国家行为体向非国家行为体的权力转移,从传统治理领域向新兴治理领域的权力扩散。权力在流变的过程中并不是某种程度的消失,而是重新配置。全球治理权力流变会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完善的同时,也会扩大全球治理鸿沟和产生"领导真空",进而导致全球治理危机与全球秩序的失衡。合作是消解全球治理权力流变消极态势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平衡全球治理各行为体之间与各领域之间的权力,协调利益与价值以符合全球治理的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浪潮引发的全球问题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在既不能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又不能依靠经济全球化进程消解全球问题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各民族国家利益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通过各主权国家进行不断地“对话、商谈和交流”,在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以维护和促进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为第一价值原则,在利益上实行公平地共享与让与,整合出合乎正义与公平的具有约束力的全球伦理框架。  相似文献   

4.
全球治理的困境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治理的主体应该是以主权国家为核心和主导、以联合国为主要合作平台、有其他各类国际组织、国际团体和社会群体参与的国际行为综合体.要防止全球治理"去国家化";全球治理的对象是需要各治理主体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全球性问题,要反对全球治理"政治化";中国要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妥善处理全球治理与国家主权、国家利益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试析全球治理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拓  吴娟 《教学与研究》2005,4(4):34-40
本文尝试从四个方面对全球治理的合法性加以探析:全球治理体系规则与一定价值取向的社会公共观念、文化、价值观具有一致性,而后者往往是前者获得合法性的基础;全球治理与社会公众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过程,它既包括前者通过满足后者的公共利益或公共需求而获得自愿认同、服从和支持的一面,还包括前者通过政治社会化途径使后者获得治权参与治理的另一面;全球治理体系体现着社会生活的内在正义与秩序, 而社会生活的内在正义体现为民主、自由、平等、保护社会权利和控制公共权威的权力等方面,这意味着承认全球治理的必然性;全球治理的模式也应该是不断进化发展的自生自发的政治秩序逻辑性选择而非人为设计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国际公共权力利益根源问题是关系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从国际关系理论的现实主义视角看,国际公共权力主要来源于公民利益、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国际公共权力必将随着这三大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这三大利益的交织与冲突决定了运用国际公共权力的难度.从21世纪的现实看,国际公共权力并不是对公民利益、国家利益和全球利益的平均追求或均质化,而是呈现倒置的梯形:只有国家利益才是国际公共权力的轴心利益,全球利益只是国际公共权力的发展趋向,而公民利益仅仅是国际公共权力较少惠顾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正>学界对于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早有关注,既有研究认为,在民族国家时代,全球治理需要主权国家间的协同合作,国家治理也需要在全球治理的框架内找到自身民族国家的利益点,维护各自的主权和利益。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学界需要系统深入研究和回应国家治理、全球治理中的诸多理论问题及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相似文献   

8.
以全球变暖为突出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代人地关系的集中体现,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政治和经济问题之一,与所有国家和公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囿于主权国家各自为政的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环境法发挥作用的机制受到制约:其内容无法全面、真实体现维护人类共同环境利益的理念,其执行也因诸多原因遭遇障碍。"治理"及"全球环境治理"通过扩大参与主体、改变调整手段、增加规则范围等方式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弥补了国际环境法及国际环境保护机制的不足。而国际环境法也应顺应现实需求,适时完善其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全球治理的需求与供给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重大的现实问题。在需求层面,非传统性全球问题某种程度上具有的"公共性和负外部性"特征及国际社会高度相互依赖的特质呼吁非传统性全球问题治理的兴起。在供给层面,这些特征又决定了非传统性全球问题治理公共物品供给的内在机理,即超越传统"主权国家"概念图式下的治理,全球系统中的各行为体均试图加强紧密联系,逐步形成共同认知,为全球问题治理提供公共物品——建立共同的安全、繁荣与包容,以回应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及其治理挑战。  相似文献   

11.
Antonio Gramsci and his concept of hegemony are often invoked in current debates concerning cultural imperialism, globalisation and global English. However, these debates are rarely cognizant of Gramsci's own university training in linguistics, the centrality of language to his writings on education and hegemony, or his specific engagement with language politics in his own day. By paying much greater attention to Gramsci's writings o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lay the groundwork for an adequate approach to the current politics of global English.
While Gramsci may have left formal education and his studies in linguistics at Turin University as a young man to become a full time journalist and political activist, he certainly did not 'jettison' his study of language as is commonly implied. It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that Gramsci had an expansive conception of education which would curtail any suggestion that 'education' must be limited to formal schooling or university. Likewise,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Gramsci's lifelong analysis of language, its role in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egemony. It argues that Gramsci's writings on language policy in Italy, specifically la questione della lingua [the language question] and his concern with linguistics,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his approach to education and hegemony.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role of global universities and globalisations in an age of global interdependence and cosmopolitanism. Competing agendas that result from actions and reactions to multiple globalisations are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These agendas are crucial in understanding dilemmas of the local and the global in relation to education. Key emerging agendas are highlighted, including those of the hyperglobalisers, skeptics and transformationists. Three themes are central for this conversation, namely a) how multiple globalisations are impacting global life and academics, b) how networks have become privileged sites for global education, and c) the implications of globalisation and networks for global citizenship and global universities.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全球学理论的先驱者,早在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对全球化问题作过科学预见和深刻论述。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学者开始着手对此问题进行研究,而马克思主义者对全球化、特别是全球性问题研究起步较晚。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只有加大对全球学的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全球化的本质,趋利避害,使社会主义国家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如下形式的时滞型Hopfield神经网络u′i(t)=-biui(t) nj=1aijfj(uj(t-τij)) Ji,  i=1,2,…,n的全局吸引性和平衡点的全局指数稳定。通过构建合适的Lyapunov泛函和利用不等式pxyp-1≤xp (p-1)yp,获得了几个新的判定条件,这些结论推广了已知文献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城乡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地方党报应该增强全球视野看问题的能力,更应有世界眼光和平民情怀,从而使地方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出现了一类具有全球性质的问题,并导致了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恰恰因为任何一个学科都无法解决全球化的问题,所以一门新的学科——全球学应运而生。为了更好地理解全球化,有必要对全球学理论进行梳理,从全球学研究兴起的背景、定义、研究对象、特点等方面对全球学研究理论加以述评。  相似文献   

17.
生态世界观是人们从生态学的角度把握世界的总体联系和发展的一般本质规律,是人们对于当前和未来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总的根本的观点。本文从后现代主义入手,分析了历史视野中的世界观和生态世界观的基础,探讨了生态世界观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国际学院和全民教育模式的雏形,十项学院指导原则及其核心价值观。国际学院的学习贯穿课堂内外,为全球化教育概括出4个主要学习目标。全民教育模式整合了通识教育与全球化教育。十项原则为重建学习环境而制定,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将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有效结合。21世纪,应把全球化教育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深入,全球胜任力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西方国家率先对全球胜任力进行研究,我国紧随其后,从借鉴他国理念开始,逐渐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胜任力教育过渡,总体上呈追赶趋势。通过梳理近年我国全球胜任力相关研究的文献,发现我国关于全球胜任力的研究在年度数量、研究主题等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特点。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全球胜任力的概念和维度的确定,培养方式以及评估策略的探析,研究领域较窄、范围较小、程度较浅,在目前的培养中仍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师资问题、全球性课题的选用问题等。在我国目前的教育条件和环境下全面广泛地推动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仍具有难度,面向未来,我国全球胜任力研究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强与我国国情的结合,整理与完善理论体系,注重实践的可操作性,进而深化对全球胜任力的研究与培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全球自由贸易协定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全球自由贸易协定战略是美国全球经济战略的延伸。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和保护知识产权构成美国全球经济战略的国家利益。贸易协定是美国实现全球经济战略国家利益的战略工具,自由贸易协定是美国全球经济战略的战略目标和工具。WTO决策机制的运行显得困难、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WTO法律体系对区域经济组织的确认和区域贸易协定,被视为促进安全的手段,共同构成美国实施全球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的国际环境。美国已具备了形成全球自由贸易协定战略的全部要素,即具备该战略的国家利益、国家目标、国家实力和实施战略的国际环境。美国全球自由贸易协定给大国经济的对外经济政策产生了示范效应。在此背景下,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协定战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