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北自学考试》2006,(7):30-31
一、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专科)新旧课程对照表课课说明1、电子技术基础(三)本课程是计算机及其应用(专科)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分析基础,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原理,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电路基础,布尔代数和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计算机应用电路举例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电路的原理及应用,具有本专业工程应用的初步能力。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本课程为本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课。内容主要包括:微型计算机概论,微处理器结构,总线,…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针对非织造学课程的特点及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按照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并以五邑大学纺织材料纺织材料与工程学院为例阐述了具体相关做法,为非织造材料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类比法、前后联系法、归纳法、多媒体教学法对《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的探索,可以使得本课程中原本比较复杂的结构、抽象的名词概念以及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变得比较浅显、直观和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进一步学好其他的相关专业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射频识别原理及应用》是物联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物联网公司对本专业大学生提出的基础要求.为适应物联网工程专业面向工程应用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为中心,对本课程教学实践积极地进行改革性探索.针对现有的《射频识别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中具有实验多为验证性、缺乏创新性等问题.本文提出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改进考核机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工艺开发、生产管理、设备设计等方面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设置有:应用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化工原理、界面及胶体化学、表面活性剂化学、反应器设计、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工工艺学等。本专业具有与南京烷基苯厂长期合作的经验,并在泰州梅兰集团、陵光集团等单位建有学习实习基  相似文献   

6.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为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门课程,基于校教改立项,对课程内容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文中总结了改革的具体措施。通过具体教学实践表明:改革措施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纺织材料学》是纺织工程专业主要的技术基础课程之一。《纺织材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掌握棉、麻、毛、丝、化学纤维及纯纺、混纺纱线的结构和形态,以及它们的吸湿、热、光、电学等性能、指标和影响因素,掌握各种材料性能的检测与实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微机原理与应用是一门众多工科大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编程方法及接口技术等内容。计算机技术是当代发展最迅速的一门科学技术,其发展与普及应用已对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学好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比较庞杂,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包含了微型机硬件系统的组  相似文献   

9.
精品课程     
传感器应用 课程于2010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该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根据电子产品制造与维护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开设的专业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结构与原理,能熟练进行传感器选用及性能测试,能对电子设备中传感器进行调试与维护,能设计简单实用的传感器应用电路等。本课程教学团  相似文献   

10.
教育原理     
古王川 《中国考试》2005,(2):93-102
《教育原理》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自学考生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必考课。为了使考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根据自学考试和考生的特点,特撰写《教育原理》学习指导。  相似文献   

11.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电路是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电子技术的入门课,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按照93级教学计划,本课程电视学时为36(36讲),采用专题讲授形式,每讲分两个标准本(25分钟/本),面授学时为19,必做实验5个。  相似文献   

12.
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电路是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电子技术的入门课,使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按照93级教学计划,本课程电视学时为36(36讲),采用专题讲授形式,每讲分两个标准本(25分钟/本),面授学时为19,必做实验5  相似文献   

13.
"激光原理"是高等院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光电子技术方向)、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笔者在"激光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与改进,结合自身实践,重点提出了表格对比法和其他如量纲法、一步到位法、类比法等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出了具体的操作示例,得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设"GPS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GPS原理及应用”课程特点,论证了在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业开设“GPS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必要性,在调查国内外GIS专业开设“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情况的基础上,对设置“GPS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针对在GIS专业中开设该课程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为更好地开设“GPS原理及应用”课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应用型本科院校《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机原理及应用》是工科类院校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对本门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改的策略和教改的方案,以及通过教学改革后达到的目标。通过教改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会关于计算机课程如何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6.
在中央电大九○级教学计划中,机械工程类新开设了“机电专业”,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为各地电大办学单位拓宽办学路子。对机电专业总的设想是以“机”为主,加强“电”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应用为主,增强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制规定为三年。课程设置除了公共基础课外,对专业基础课有所加强。属于“机”方面的专业基础课有: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四门课程;属于“电”方面的专业基础课有:电工基础、电子基础、微机基础、自动控制等课程。专业课包括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床概论、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设备电气与数字控制等课程。若专业方向以“电”为主,则只需配置适当“电”方向的专业课程即可。  相似文献   

17.
王春霞  吕立斌 《考试周刊》2009,(49):197-198
本文探讨了纺织工程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内容及方法。作者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选择《纺织新材料》这门课程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确定了纺织工程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提出了适合本门课程内容的双语教学模式.对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教材选择、课堂教学、作业布置和课程考核等给出了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MATLAB软件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控制类和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一门知识覆盖面广、课程内容多、更新速度快且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既是学习现代控制理论、过程控制等本科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学习线性系统理论、自适应控制等研究生课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学习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已有的企业管理、计算机原理、计算机软件基础和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综合了管理工程与科学,计算机科学,工程经济理论,统计学和运筹学等许多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一门课程。由于自学考试自身的特点,使得有些学员没有系统学习过本课程前导课程的知识,尤其是本课程中所涉及的运筹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没有学习过该方面知识的学员来说无…  相似文献   

20.
《电机基础与机车车辆电机》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交流电动机构造原理与维护的工艺过程,它是进一步学习《轨道交通构造与维修》、《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故障分析与处理》、《列车牵引计算》、《城市轨道交通运用与规章》等课程的基础。因此,本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