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学治理法治化使高校内部管理中法治思维的运用变得不可或缺。在大学治理缺乏程序法治意识的背景下,倡导并以制度化方式践行程序正义理念,有助于实现权利保护、权力规范、秩序维持、自由彰显和风险防范等程序价值。大学治理中的程序正义,蕴含着程序参与、程序中立、程序对等、程序自治等四个维度,当前我国大学治理中存在着程序正义理念疏离之困境,导致大学管理决策欠缺科学性,管理评价欠缺公正性,因此,应落实程序正义理念,合理设置和科学运行决策性程序和评价性程序,以实现大学治理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正义》吴松著人民出版社迄今为止的大学历史,一再向我们昭示:大学的成功,首先是理念的成功!担任云南大学校长多年,吴松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大学理念:"大学之‘大’,唯在‘不停解蔽,永远批判’;大学之‘学’,当求‘教为不教,学为创造’",既是在继承以往大学理念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大学建设的理论反思。这种创新与反思在《大学正义》一书中得到了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职业》2008,(16):112
迄今为止的大学历史,一再向我们昭示:大学的成功,首先是理念的成功!担任云南大学校长多年,吴松提出并付诸实践的大学理念:“大学之‘大’,唯在‘不停解蔽,永远批判’;大学之‘学’,当求‘教为不教,学为创造’”,既是在继承以往大学理念基础上的创新,也是对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大学建设的理论反思。这种创新与反思在《大学正义》一书中得到了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4.
毛建国 《辽宁教育》2013,(2X):38-38
<正>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谈教育理想,认为包括四个方面:调和世界观与人生观、担负起将来的文化、培养独立不惧之精神和培养安贫乐道之志趣。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聊大学,认为"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者和创造者,更是人类思想、精神和道德的制高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和良心的最后堡垒"。华东师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特征,其教育管理思想体系包括宏观层面(学校与外部的关系)和微观层面(学校内部的关系)。宏观层面包括政府宏观管理、市场适度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微观层面包括校长负责、教学自由、学术自治、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现代大学管理思想和管理正义的目标是一致的。转变政府职能,大学自主办学,是为了实行程序正义,提高管理效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学自由,是为了实行目的正义,体现人本关怀;科学管理,民主决策,是为了做到手段正义,体现决策的民主和公平;强化服务和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是为了实行实质正义,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相似文献   

6.
探寻大学治理法治化的路径,是高等教育法律研究的经典议题。程序正义是法治与恣意而治的分水岭。公平、公正与公开是大学治理程序正义图谱的三项基本要素,是大学治理迈向良法善治的核心要义。大学治理缘何选择程序法治与大学治理何以走向程序法治是大学治理法治化亟待回应的两项基本议题。基于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法律乃至宪法保障原理,高等教育领域的立法和政府规制,往往相对谦抑且赋予大学以较为广泛的自治空间。国家对学术自治的监督,更多基于程序规制的原则展开,而较少介入大学专业判断的实体裁量部分。大学治理法治化选择程序正义进路的动因包括:大学治理的公法属性与大学的公法地位、学术自治的特殊性、新型法律纠纷的复杂性以及高等教育领域人权保障的诉求等。大学治理法治化之所以能够走向程序正义进路,得益于法定程序条款的增加与行政程序立法的特殊适用、政府监管对师生程序性权利的普遍关注、司法审查介入大学自治的程序审查及高等教育领域行业规范的程序规制。由此可见,程序正义规则并非一种内生的、自生自发的秩序,而是借由立法监督、司法审查、政府监管以及行业规范等多重规制力量的介入,能够较好地回应大学作为特殊公域的属性以及师生权利救济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的秩序。重审大学治理法治化的程序正义进路,需呼唤学术自我规制的“程序化”变革,以便更好地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增进大学裁量决定的实质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大学与大爱     
对于大学这一高等教育机构本身的发展来说,大爱是灵魂、是领航标,引导着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大爱是一种与大学的大楼、大师互为交融的一种精神存在,大学的使命是大爱之根本,大学的文化是大爱之依托,大学的机制是大爱之保障,大学的关怀是大爱之践行。大学之大爱尊重人作为一种物质与精神存在的价值,不但强调人之理性,也强调人之超越性,为大学追求卓越提供了深层的思想基础和土壤。  相似文献   

8.
中国很早就有"大学"一词,并且很早就提出了"大学之道"。现代的大学教育与《大学》讲的大学之道是有距离的,今天的大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令我们不得不反思和重新体认"大学之道",希望传统的"大学之道"能启迪我们现代的大学教育,使我们能还原和践行大学教育的本真,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精神对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推动着大学的发展。大学只有不断地通过制度建设、文化熏陶、大师引领等发展途径,才能孕育出大学之精神并使之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罗尔斯公平正义论和马格利特正派社会论的双重理论视角,对我国大学制度正义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三个主要观点:凸显正义品性是大学制度的根本旨趣和首要美德;深度对话和平等协商是实现大学制度正义的基础机制;消除制度性羞辱是促进大学制度正义的着力举措。  相似文献   

11.
法律制度永远以正义为最高价值追求,因为制度正义是实现社会正义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法律将应有权利不断确定为法定权利,即使公民拥有充分的法定权利,才能为实现权利奠定基础;当然,法定权利得以实现并转变为现实权利,还要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为保障.可见,在应有权利→法定权利→现实权利的顺利转化下,权利正义才会产生并促进着社会正义的实现.通过对现实中大学制度的考察我们发现,可能因为高校法律制度本身缺失的原因造成权利的大面积流失,最终影响了整体社会正义度.文章通过分析大学制度缺失的类型、权利流失的样态来探讨制度缺失与权利流失、社会正义的变量关系,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对大学法治建设的足够关注.用正义的制度堵住公民权利流失的缺口,才是实现社会正义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6,(7):104-112
大学外部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中的大学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丰富的内涵意蕴。大学外部治理承载着社会多元共治的价值诉求,其中,法治诉求是保障,民主诉求是基础,正义诉求是目标。为此,基于社会治理的复杂性特征和大学"善治"的目标愿景,要实现和谐共生的大学外部治理结构和正义高效的治理机制,高校管理者应当通过"依法治教""社会协同""内生外促"等实践路径,有效促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西方政治现代性有自己的价值观主张,理性、自由和正义的理解都依附于政治现代性的阐释。生存于政治之中的大学在这一背景中世界观异化,精神世界荒芜,大学理性走向工具理性,大学制度的道德性萎缩,大学逐渐自私化。大学的道德理想在这一时代空前失落。  相似文献   

14.
铸造大学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铸造大学之魂”是一个重大的哲学命题。“文化是大学之魂”深深地蕴涵在“育人是大学之本”和“科学是大学之根”之中,其核心是大学应当坚守的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主要凝聚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的大学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态,是大学赖以坚守文化品位和崇高理想、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的根本。铸造大学之魂,对于大学办学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应当与时俱进,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5.
青年马克思喜欢借助诗歌抒情言志,从诗化世界中探察人间正义、思虑现实国民性、领悟生命价值真谛。从马克思大学时期诗歌中见微知著,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位未来思想家的人生价值观和思想精神的动荡裂变。马克思在其大学时期的诗歌中,不仅展现出对于爱情的热烈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其对时代和现实的探赜与考量,包孕着其对现实人间、自由王国、人性解放的诗性哲思与直觉追求,这在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演进中具有奠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基于管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组织行为学和教育学等多视角审视,大学教师聘任制作为一种冲突引发机制、竞争机制以及价值追寻机制,将会给大学带来管理理念、冲突类型和教师身份认同的转变,同时也会使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成为焦点,使大学精神面临挑战。因此,大学教师聘任制的改革和完善应注意树立和坚持学术价值导向,处理好三种关系并完善三种机制,以保证大学教师聘任制达成其应有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大学是什么这一根本问题进行心理学视野之探析,认为大学之教与学都离不开对能力、人格及其共同根底——自我的合一追寻,大学之教、大学之学都应该在自然自觉的情势下实现人性活要素的自由自在,在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融合教理规约下的助人自助是大学教法的活灵魂、自主——合作是大学学法的精髓,大学之教与大学之学都可以在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的互动融通中实现适应时代、创造文化和构筑文明等等人类社会之高层使命。  相似文献   

18.
和谐大学主要指能营造出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学校和谐关系的大学。它的基本特征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学,是充满发展活力的大学,是有序的大学,是公平和正义的大学。构建和谐大学要处理好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与深化大学改革的关系、大学内各群体间的利益关系以及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和谐大学的发展机制主要包括:动力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和公平机制。  相似文献   

19.
善治是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的重要理念,近年来日益被运用于国家公共组织治理,并依此探寻公共部门的治理路径。大学是知识型公共组织,大学善治的提出缘起于社会善治和国家善治。善治语境下大学治理以正义和效率为价值选择,善治的合法性、法治性、透明性等实践特征有利于促进大学办学正义,与此同时,其责任性、回应性与包容性等则是效率生成的重要保证。基于这种认识,文章提出了大学善治的实现路径,即进一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搭建对话平台、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社会批判:知识、政治与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知识的高深性、专门性、公共性与游移性,是大学社会批判的可能性前提。大学社会批判不可避免地遭遇知识的真理性、纯洁性与知识的现实性、实践性的矛盾,只有坚持从学术立场、良知和正义优先原则出发,才能保证大学社会批判的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