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备胜任力的员工是用人企业所需,具备胜任力的学生是高职院校品牌所在.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出口与企业人才入口之间的相应.文章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层级定位、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考核测评五个方面构建了对接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作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资源和无形资产,日益成为职业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在当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与升级的大环境下,重新审视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模式的误区,探究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模式的科学定位,创新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模式的思路、样式和品位,并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对于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科学发展,并使之服务于行业、企业、区域经济和社会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出发点进行定位,搭建双核心、双情境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培养的三维教学与评价体系,形成“四环相扣”的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市场营销人才岗位胜任力不足.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围绕其胜任力特征强化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四川医科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清晰、课程内容丰富、实践实训特色鲜明,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应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能力素养培养、改进专业实习安排等方面强化学生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5.
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一直都很大,但由于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岗位胜任力不足,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尤其对应用型高校而言,必须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对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本次研究从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能力培养、加强职业素养四个方面探讨提高市场营销本科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教育定位于培养理论应用人才,强调与职业胜任力对接。在连锁经营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选择店长作为目标岗位更能有效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有利于学生熟悉基本业务活动、培养经营管理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基于店长胜任力构建了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特征四个方面的连锁经营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优化课程设置、搭建知识融通平台、强化实践教学、综合测评学生职业胜任力等人才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实践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与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相结合,必须强调人才培养模式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这种人才培养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提升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对加快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职业教育教师数字胜任力概念,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构建职业教育教师数字胜任力指标体系,遵循量表研制的科学原则开发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测评量表,调查了全国2514名职业院校教师数字胜任力水平。对比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教师数字胜任力水平的差异,分析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师数字胜任力现状。调查结果表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师数字胜任力整体水平低于其他地区,且单一维度均分与其他地区相差较大;学历水平、教师职称与教学(技能)大赛经历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师数字胜任力部分维度存在显著影响“;双师型”教师标准、参加过相关培训及培训次数对教师的数字胜任力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教育生态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提出提升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教师数字胜任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65-169
我国一些地方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存在定位模糊和人才培养模式长期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就业前景暗淡,严重影响了营销专业发展,应当进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改革与创新。鉴于此,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为例,运用冰山理论模型建立了中基层市场营销岗位群工作胜任力模型——雪花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提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专业,从职业教育学的角度定义为:根据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和学校教育规律与可能所设置的培养人才的学业门类。专业是职业院校与社会的结合点,专业关系到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规格的人。是人才培养的依托。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以专业建设为切入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1.
观点     
建立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是大势所趋
  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基本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但相比世界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我们还不是一个职业教育强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尚缺乏一个在国家层面上相对统一的职业教育主导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在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缺乏主导话语权,这既不利于与国际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更不利于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首先是一个国家层面上的统领模式,它指导与引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其次是一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模式,它能有效地在各个职业院校中推广实施,是每个学校经过努力都可以实施的模式,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培养质量的基础标准。作为主导模式,它既能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办学特征,又能做到尊重教育规律,体现知识、能力递进的学习;既能体现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又能突出职业院校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各个职业院校在此基础模式上,可以根据学校不同,区域经济的不同发挥学校自身特性,开展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实践。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有利于向社会宣传职业教育,帮助社会与企业了解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高社会、企业对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的认可度,有助于企业参与和职业院校的合作育人。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可以认为是一项职业教育的国家政策,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国家主导模式的推动实施,可以引导职业院校更加清晰地认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基本要求,更科学正确地理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从而整体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点,而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如何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当前职业院校和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目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偏离产业人才需求、脱离企业岗位要求等问题较为突出.比较分析职业教育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不足,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从校企合作共建产业...  相似文献   

13.
高职课程设计要反映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征,要增强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及职业适应能力的不断扩大延长;职业胜任力模式具有重要的人力资源价值,高职课程设计必须体现职业胜任力模式的人力资源价值;高职课程设计的"技能"范式应转向"职业胜任力"的范式,实现高职课程设计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与基于职业胜任力模式的员工招聘选拔考核模式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校企紧密合作、工学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模式;是增强毕业生工作适应性和岗位胜任力,促进成功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行业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行业高职院校的价值定位和功能确定,是实现产学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是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职业技能大赛既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场,也是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提升的训练场。依据杨政水等老师提出的教师胜任力模型,系统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双师特有素质、自我意向、追求卓越、沟通与交往和行事风格六个维度与职业技能大赛的直接互动关系,并据此初步进行六个维度的胜任力提升路径探讨,为职业院校教师在竞赛指导中实现六个维度的教学相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胜任素质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已逐渐运用在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以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为例,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提炼出餐饮连锁门店店长的团队领导力、岗位操作能力、学习与创新、关系管理、个人品质五大职业素质因子。在具体的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以按照职业等级要求设置相应的晋级包,依据岗位核心工作要点设置轮岗包,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相似文献   

17.
梁杰 《成人教育》2021,41(1):52-58
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导力量,应基于国家政策走向和已有的理论架构,构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胜任力模型。教育是实现农民职业化和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为更好完成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使命与责任,服务社会,涉农职业院校必须抓好课程体系建设这项牛鼻子工程,构建与职业胜任力配套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通过个案研究,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构建基于职业胜任力的“课程平台+岗位模块+衔接项目”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医学院校培养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应当符合岗位胜任力的特征要求,由于单一的语言技能课无法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因此,本研究认为,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可以通过设置和实施课程体系加以贯彻落实,包括设置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完善工学结合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实践“三贴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贴近"是指职业院校办学贴近市场、专业贴近职业、课程贴近岗位.办学贴近市场是学校职业教育观和办学观念与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专业贴近职业有利于职业院校彻底摆脱"学科教育"模式,走"能力本位"的职教之路;课程与岗位贴近意味着毕业生的岗位知识、态度、技能与职业岗位实现了零距离.文章对职业院校"三贴近"办学的内涵和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向其本性回归的一系列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岗位实习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重要表征。但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类型特色不鲜明、校企合作成效差、教学改革困境多、人才培养综合质量待提升等现状,抑制了岗位实习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应重塑职业院校学生岗位实习观及岗位实习方式,制定和贯彻岗位实习政策与制度,完善岗位实习的校企协同管理组织架构,构建岗位实习智能云平台,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岗位实习教学质量,更好地彰显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