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走向。针对面向工程应用的普通本科高校存在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缺少应用实践,同时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等问题,对新工科背景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与实践,提出“厚基础、窄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产业与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落实科教结合、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强大学生科技园建设。通过南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教学实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的新生态,从而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办学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虚拟校园作为现代虚拟校园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对加快校园信息化和虚拟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丽水学院校园为研究对象,拍摄实景照片,建立三维模型,采用针对性的渲染技术,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OSG技术、MFC技术,构建逼真的虚拟校园环境。用户可以沉浸其中,与校园虚拟交互。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校园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化校园 ,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研究的校园平台 ,它必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挑战。面对信息化校园的新特点 ,高校应尽快建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建立一支适应信息化校园环境、掌握现代通信技术、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筑起三道防线 ,确保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健康、正确的政治方向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校园作为实现教育全面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受到高校的重视。利用已建设的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从师生需求出发,将无线应用协议WAP技术与教务管理相结合,构建了基于WAP技术的移动教务系统,补充了原有B/S和C/S模式教务管理体系结构,促进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了校园信息化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创办大学和培养大学文化,确立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理念,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列主义学风,塑造胸怀坦白、品德高尚的革命道德,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办学原则,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高校校园文化理念。在领导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适应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从为人民服务的高等教育的观念和突出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的现实需要出发,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比较完善的政治工作制度和思想教育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高校校园文化热点纷呈,90年代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流引领作用得以加强,到21世纪初期以构建和谐校园为核心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蓬勃兴起,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和突出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受到普遍重视和加强,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6.
以铁道机车专业为例分析高职院校与企业间信息化技术运用差异原因,研究校企合作共建信息化平台可行性措施,探究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破解制约高职教育运行机制改革的攻坚策略,用数字化校园、超级校园网等信息化技术运用作为助推高职教育有序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产业不断升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徐琦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6):134-137
随着校园网建设的不断深入,校园网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为了保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高校的实际情况,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将Virtuozzo的虚拟化技术应用到校园网建设中。实践证明,该方案提高了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和应用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教育时间效率与资金效率的最大化、解决大学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适合信息类专业学生进行综合实验、实习的可视化、集成化实验教学系统。在分析了集成化实验系统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研究了实验系统的实现方法,最后基于虚拟实验技术、仿真实验技术、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仪器控制技术和数据采集分析技术,设计并实现了该实验系统。该系统可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可进行虚拟仿真实验与仪表实时测控实验,可查看相关系统与技术图片及视频,使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整个信息领域各个环节,建立全程全网的概念,实现了信息类专业知识的系统化与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9.
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摇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深刻理解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创新校园文化主题;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强化挫折教育,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提升教师优良师德,培养学生优良学风;发挥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化学工业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成为发展必然.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无法满足新技术背景下化学工业对多元化贯通式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四川大学化工学院融合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提出了基于“信息+”的新工科改革...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教育领域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远程开放教育“新军”崛起。在这场学习方式的革命过程中 ,常规的电大教育模式正在迅速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学校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较多。网络安全防范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将安全策略、安全技术以及安全管理方面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动态的安全防范体系。校园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建立不仅依靠安全设备和技术,还需要安全管理,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逐步推进,合理部署,并加强安全培训。  相似文献   

13.
虚拟大学——高等教育的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息技术正以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于网络的高等教育——虚拟大学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文章概述了虚拟大学的形成过程、发展模式及其特点,试图揭示这一新的教育形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以期给我国远程高等教育,特别是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多用户三维虚拟校园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并设计了分布式多用户三维虚拟校园远程教育系统。在三维空间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的校园生活。将校园生活的各种场景、细节和体验完全复制到互联网上。不受空间位置和相互距离的限制,可让远距离的师生或位置分散的学生“共处于”一个虚拟的校园空间中,使得能够沉浸在友好的环境中,多用户交互,协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远程教育质量,为远程教育增强学习的氛围、构建虚拟校园文化。该系统有效解决了当前远程教育所遇到的困难,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将是远程教学系统的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围绕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转型,就高校继续教育品牌化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完善教育培训产业链,创新继续教育服务模式和营销模式,搭建资源共享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等问题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GIS中建立的虚拟校园能够更形象、直观、交互地展现三维校园场景,用户能更有效地获取感兴趣的信息。文章以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校区为例,探讨了基于虚拟现实和GIS技术建立虚拟校园的方法。用SketchUp软件辅助建模,用ARCGIS软件组织数据和场景,建立了虚拟校园,实现了浏览和查询。  相似文献   

17.
按照经济与教育互促理论,新经济需要新教育与之适应。传统“实体”教育变革,尤其是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引发的校园教育的结构性变化,从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发展轨迹和走势中,能够得到许多启迪。经济的虚实结合带来了业态的结构性变化。教育的虚实结合,混合式教学创新,将会对教育组织的变革产生影响。互联网的精神已经穿透了学校的围墙,各级各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以新的思维融入到了教与学的再度整合之中。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的MOOCs开放生态链和以学历教育为核心的学校生态系统在互联网时代正在融汇进化中,大学转型升级、大学联盟建立、新型大学诞生,已然发生。在当今网络环境不断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虚实结合发展的走向,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新经济也孕育着新教育。  相似文献   

18.
Creativity and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necessary in highly complex structures such as technological networks and ‘virtual’ reality. These issues also include an educational challenge for university: all education for the future has to be based on experiencing reality. A new socio‐technical approach describes the engineering profession in all aspects beside technology, such as tasks, view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or cooperation. Therefore, university and higher education have to change into self‐similar structures to support the learning of complexity in real life. The experiences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 Aachen, as a socio‐technical, self‐similar and creative system, show such learning processes of students (and staff)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9.
虚拟漫游系统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校园展示、建筑设计、结构和工业设计市场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虚拟现实漫游系统不仅仅需要提供实时、交互性的三维场景,还需要提供传统表现方式无法比拟的、崭新的信息交流界面。文章阐述了基于PC平台的校园虚拟漫游系统的设计,实现了贵州大学校园虚拟漫游系统。主要介绍使用的Virtools虚拟引擎结合平面、三维图形设计软件Photoshop、AutoCAD、Sketch Up、Vue xStream、3ds max等软件实现校园漫游系统的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仇小强  唐忠  冷静 《高教论坛》2004,(4):3-5,14
本文从广西医科大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信息网建设的指导方针、校园网络软硬件系统建设、各级网络维护队伍的培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校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