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无论是赞许还是质疑,这都是好事,社会承认公开课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说明未来的路更加任重道远。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是“十二五”期间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的重要项目,从2011年11月9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批课程上线,至今视频公开课已上线7期,涵盖文学艺术类、哲学历史类、经管法学类、基础科学类、工程技术类、农林医药类等六大类150余门课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对爱课程网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的“精彩评论”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在线学习者来源广泛,他们对讲课教师、课程内容、学习帮助等评价较高,且期望能够持续共享这些优质学习资源.不过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目前也还存在着开放性程度不够、师生网上交互较少、与国外高校公开课差距较大、课程学习资源还很缺乏等不足之处.因此,中国大学应在新技术媒体革新背景下,努力探索教学范式的转型,以满足广大社会学习者的终身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受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影响及“淘课族”的促动,以国家精品课程为基础,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在此,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刻理解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建设目的,对其建设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策略,以期推进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11月9日,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经严格遴选,由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www.icourses.edu.cn)、中国网络电视台和"网易"发布,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上线当天,国内40余家新闻媒体对"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进行了报道,对课程上线给予了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现状,梳理了网友对课程的评价和需求建议,指出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对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日前确定第三批"精品视频公开课",并公布了相应名单,教育部给予相关高校经费支持。截至目前,共有244门课程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形式向社会开放。据悉,经有关高校建设和申报、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遴选,共有139门课程以及"演讲与口才"、"航空航天概论"、"技术光学"等3门课程的续拍部分,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及网易等3个网站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形式免费向社会开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教育部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进一步做好新课程的组织建设工作,加大上网课程推介力度,积极  相似文献   

7.
笔者主持的浙江大学"数据结构"MOOC课程已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网易云课堂上开设。本文针对"数据结构"MOOC课程近一年的开课实践,总结分析了MOOC课程设计及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三个方面的经验:内容设计、视频制作、课程实施,并分析了该课程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和网易云课堂两次开课的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对在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成熟,大规模、开放式、在线、免费的课程对广大学习者产生了强大的影响。作者以学习者的身份在网易云课堂之中国大学MOOC中对多门课程进行体验。从注册、视频学习、参与测验考试、作业、分享观点,到学业达标,拿到证书进行讲解,以此希望教师和学生掌握完整的MOOC学习流程。  相似文献   

9.
选取网易视频公开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判断抽样方式,对网易网络视频公开课中位于前列的、相对数量较多文学艺术类(全部翻译或授课完毕的)共48门(国内16门,国外32门)课程,从教学设计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活动设计等三个维度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内网络视频公开课均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而国外网络视频公开课有28%采用的是"以学为主"教学设计模式;国内网络视频公开课都以班级授课的形式为主,而国外网络视频公开课中,实施班级授课的课程约占三分之一,其余65%的课程分别采用了7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国内、外的网络视频公开课都表现为以传授式为主、多种教学活动设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17,(4):99-105
在线视频课程的发展,使得与之相关的研究逐渐兴起。文章以视频功能作为切入点展开研究,从学习者体验的角度,将在线学习平台的视频功能分为查看、互动、导航和交互四大类。同时,文章选取MOOC平台、公开课网站和商业学习网站三类在线学习平台加以分析,梳理各类视频功能的应用情况,结合典型网络视频播放平台视频功能的调查,总结出具有应用潜力的视频功能,并为研究者开展有关视频功能的研究提供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1.
基于慕课教学与混合教学仍是后疫情时代的一个重要教学形式。近些年,虽然我国的慕课课程在数量上增长较大,但慕课视频质量良莠不齐。为改进与优化慕课视频的设计与开发,使用网络爬虫技术,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14类(约3 800门慕课)慕课学习者的课程评价数据作为数据源,使用MAXQDA软件开展质性分析。在使用类属分析法对大数据进行三次编码分析后,结合广大学习者的需求与建议,从教师讲授、声音、平台、画面、内容、制作、用户七大维度出发,认为慕课视频的设计应该考虑教师教学技能专业化、音频听觉体验流畅化、平台学习方式便捷化、画面视觉效果自然化、教学过程全程化、教学任务系统化,建议从这几个方面改进,有效提升慕课视频的质量,提高慕课教学的学习体验与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从高校学习者的视角,以宁波大学试点课程为例探索视频公开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显示学习者对视频公开课在课程选择和学习方式上有一定的倾向性,虽然截至目前在学习积极性和效果方面较其他同类课程未呈现出显著差异性,但总体而言学习者对于视频公开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持赞成态度.文章进一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策略,为今后视频公开课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类MOOC逐渐应用于教师培训,为更好地进行教师教育类MOOC的迭代与优化,文章以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互联网+”时代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慕课为例,采用质性分析的方法对课堂讨论区学习者的学习收获与课程建议两个版块进行研究,来探究课程对学习者的帮助程度、学习者对课程的需求情况,最终得出课程的相关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4.
鄢放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3):153-156
视频公开课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在课堂教学分析上,可以利用FIAS互动分析系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分析。现以FIAS互动分析系统为研究工具,选取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西方伦理思想漫谈”和哈佛大学视频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作为研究案例,记录其课堂教学行为,并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师生情感交互对比分析,以期为视频公开课的课堂教学与建设提供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遵义医学院完成的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寄生虫感染与人体健康》在爱课程网站发布,结合这一实际案例介绍视频课程的准备、制作、修改、正式上线发布等建设环节中的经验和体会,为地方院校开展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爱课程     
《中国大学教学》2015,(3):97-98
<正>扎根中国大学助推教学改革服务终身学习爱课程重点打造中心站、省节点、校园端课程应用与服务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教学服务。●中心站: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MOOC集成服务●省节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管理与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技术》2018,(3):73-79
教师形象在教学视频中的出现,有助于营造"类课堂"的教学氛围,增强课程的代入感,提高学习者的专注度。文章以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爱课程"为例,通过对该平台上211门含有教师画面的课程教学视频进行分析,将教师画面的类型归纳为套嵌类和实录类两种。随后,文章探讨了教师画面中亮度、色度和构图等形式因素对学习者的心理影响,并重点介绍了形式因素在视频摄制中的运用。分析教学视频中教师画面的形式因素,对于当下在线开放课程的完善和创新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公开课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的重要举措。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日制本科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应用现状。研究发现,视频公开课对学习具有较大的帮助,但个人学习习惯、学习动力和兴趣、课程宣传推广、开课学校影响力、主讲教师知名度、课堂教学气氛、课程内容吸引力及视频上线速度是影响课程应用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探究了视频公开课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宣传推广不力、服务对象不明确、精品意识不强、覆盖领域亟须拓展等;最后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方案,以期提高我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参与高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地方普通高校在视频公开课建设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本文结合西安邮电大学"走近通信"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案例,从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目标定位、课程的选题、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视频拍摄几个方面,阐述了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分享了课程建设的体会,力求为我国地方普通高校的视频公开课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学堂在线"平台上参与"STEM课程设计与案例分析"慕课学习的1068名学习者进行研究,以视频观看比例、平时作业得分率、期末考试得分率、课程得分率四个变量来表征学习者的学习行为特征,并运用凝聚层次聚类分析、K-Means聚类算法、相关性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来处理获取的课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慕课的学习者群体可分成积极学习者、一般学习者、单纯注册者三类;四个变量在3个学习者群体之间均存在差异,其中平时作业得分率、期末考试得分率、课程得分率对积极学习者有显著影响,视频观看比例对单纯注册者有显著影响;视频观看比例是影响慕课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