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环境给文化传播带来了历史性的飞跃。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通过网络环境高密度地存储在计算机内,信息的处理、存储与记录通过半导体芯片、光盘、磁盘等物理载体来完成。互联网早已让整个世界成为了一个整体,也让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环境对文化传播的影响与冲击,其次,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的不平衡性。同时,还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加强信息交流与文化传播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化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产生而诞生的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其主要特征有普适性、超大容量、超文本性、高度共享性、自由交流性及高度自主性.但网络文化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社会道德.社会稳定产生消积作用,黑客与病毒破坏网络的安全等。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是人类以信息网络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中生成的新型文化形态,是人类一种网络化生存方式和社会发展图式。网络虚拟交往易导致个体道德观念弱化和价值取向紊乱,产生自我认同危机。网络主体道德观念异化导致其网络行为演变为外在的异己力量。网络道德评价标准多重和网络社会道德控制机制弱化导致网络非道德主义泛滥。网络主体道德理性丧失导致主体道德人格缺失。培养和谐网络文化场域建设力量,发挥制度的秩序整合与建构的双重效能,建立健全网络法律法规。拓展教育渠道,创建优秀红色网站、博客和BBS等和谐网络文化辐射载体,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健全完善网络伦理规范和网络行为规范,加强网络技术研发,有效净化网络信息,加大网络审查和监管力度,营造和谐网络文化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产业类型和盈利模式,成为文化产业技术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手段,网络文化生产力正日益壮大,蓬勃发展.要正确把握网络文化生产力,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张振军  高睿 《传媒》2021,(11):89-91
网络文化育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在网络空间中进行思想传播、价值观念塑造、政治方向引导的新型教育活动.它具备较强的价值引领功能和针对性作用,因此在学生的思想转变过程中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目前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存在着网络特色文化建设的缺乏、网络消极文化对教育功能的冲击和高校网络多元文化价值取向的偏离等问题.对此,网络文化育人工作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升高校大学生对网络文化育人的认同;整合资源,配置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新内容;打造高校又红又专的网络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6.
杨佩 《报刊之友》2014,(4):147-148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大众文化转播载体,其所引导的网络文化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还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结构与意义。网络文化的审美的独特性在于去崇高化、自我丑化、虚无化等特点。网络文化的审美还突出体现在审美文化作为社会感性文化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缺陷。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这是现代化文明必由之路。只有经过在网络文化中的反思才能使文化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天津文化信息网是天津图书馆网络建设和文化信息传递的一项重要载体。笔者通过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的五项要求,加强了思想认识,明确了网络文化工作的方向,并切实有效地运用到天津文化信息网的编辑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8.
由于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误用和滥用,导致所谓的“网络生态危机”。文章从网络生态危机及其实质入手,以文化的视角阐述了网络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对拯救危机中的网络生态系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慧慧 《网络传播》2007,(12):58-58
当前,以网络等为载体的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由此衍生的网络文化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大。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的各个层面,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重构人们的价值观,创造出新的生活节奏和交往方式。网络文化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多元性特点,决定了对其管理是一项崭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安博 《今传媒》2014,(6):151-152
网络作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其具有优于先前如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硬件载体。因此以互联网为其硬件核心的网络文化也具有不同于先前各主流文化的全新特征。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预言了基于新技术条件下,作为艺术生产者的作者与作为艺术消费者的读者界限的模糊,而互为主体性的二者也使艺术生产与消费开始融合为一体。这种具有参与性与互动性特征的网络文化因此也具有了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但是在网络文化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警惕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以及消费主义对网络文化的侵蚀。  相似文献   

11.
一、档案馆网络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回顾历史,寻找人类文化发展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人类走过了史前社会刻石为号、以呐喊来传递信息的语言文化阶段和文字发明后到20世纪末的文字文化阶段。今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使人类跨入网络文化阶段。  相似文献   

12.
用户教育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计算机文化、多媒体文化、网络文化的概念, 及其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阐述了对上述新信息技术文化知识的普及是图书情报机构用户教育的新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杨琰 《今传媒》2022,30(2):47-50
网络文化类节目是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在传播仪式观的视角下,以网易云音乐和新华社联合出品的网络文化类节目《不曾遗忘的符号》为典型个案,从仪式场域、仪式符号、仪式互动三个方面解构网络文化类节目的仪式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文化类节目在促进文化认同方面的巨大功用,以期对网络文化类节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林 《文献信息论坛》2000,(2):54-55,64
网络环境下工具书的开发利用,分别从纸质载体的、狭义的工具书及广义的、包括电子载体的工具书二方面出发来进行工具书的研究及开发。对纸质载体工具书的利用,为改变图书馆工具书被冷落的情况,试图从读者角度出发,重新按类编排工具书,开发使用。对计算机及网络使用的普及,提出了网络工具书的概念,并认为在计算机编程及网络使用中也离不开纸质载体工具书。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编辑的文化选择在网络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从网络编辑文化选择与社会的关系、网络编辑文化选择的过程及网络编辑应正确地选择文化三个方面来对论题加以思考,旨在对网络编辑的文化选择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以充分发挥网络编辑在网络文化环境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全新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方式,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产物。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具有记录、储存、呈现、检索、传播、交易数字化的特点;(2)具有在网络上运营,实现即时互动、在线搜索等功能,具有创造、合作和分享的特性;(3)能够满足大规模定制这一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网络出版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全新的化生产与传播方式,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与传统出版比较,它要求编辑出版人员除具备传统出版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必须掌握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面对网络出版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空前的冲击力,必须转变观念,从战略的高度把握网络出版所提供的机遇,关注网络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尽快培养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出版队伍。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间,由于技术的兴起,科技的影响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原来泾渭分明的技术与文化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在网络文化中,技术因素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文化因素,成为主导力量。网络文化便是技术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经济、文化全球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传播信息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9.
常凌翀 《今传媒》2009,(12):93-94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影视媒体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刻影响,人类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觉文化时代。我们正处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文化转型期,图像在不断挤占、  相似文献   

20.
网络阅读文化的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网络阅读文化研究对于解决各种网络问题和传统阅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从文化、信息文化及网络文化切入,论述了网络阅读、网络阅读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