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珍贵的书信     
采访者:本刊驻浙江慈溪小记者虞嘉扬采访对象:龚浓波,41岁,肯德基员工,英雄的遗孀。我走进龚阿姨的家,看见她家里的装饰和摆设极其简单,由此可见母女俩的生活比较艰苦。我走到龚阿姨面前,问道:“龚阿姨,您能说说您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吗?”她回答道:“我最珍贵的东西是我丈夫何必正写给我的一封信。”“信?”我惊讶地问。“是的,一封信!可能你会觉得很可笑,会想:一封小小的信有什么珍贵之处呢?”我迫不及待地问:“龚阿姨,请您说说这封信珍贵的原因吧!”她低沉地说:“这封信来之不易。那是1998年的时候,我丈夫下岗了。为了生活,他独自一人去鸣…  相似文献   

2.
“我姓龚,龚里面有一个龙字;另外我是属龙的;还有互联网上管不漂亮的女孩都叫恐龙,所以我就叫小龙女了。”年轻的世纪佳缘创始人兼CEO龚海燕这样向记者解释,而且她更青睐于人们叫她小龙女。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班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记者”采访会。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充当着“记者”,带着各自要提的问题,“采访”了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下午的班会活动时间,班主任准时来到采访会场——教室。他微笑着登上讲台,很有礼貌地向“小记者”们点头致意说:“尊敬的各位记者,今天能接受大家的采访,我感到非常高兴,愿我的回答能使各位满意。好,下面请各位就所关心的问题提问。”我们班的这些“小记者”,可不是一般的记者。  相似文献   

4.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经常运用的访问技巧和访问艺术,它是记者获取新闻素材、了解事实真相的重要方法.记者采访时常用和需要掌握的采访技巧包括:采访前要做足准备工作;采访时应注意提问的技巧;要善于观察和倾听;当被采访人缺席时,可以通过大量采访周边的人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技巧无定式,需要记者在长期学习和“三深”、“三贴近”中不断积累,掌握多种采访技巧,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5.
学慧 《江西教育》2003,(21):13-14
龚仁彬女,1955年7月出生,江西省特级教师。九江市小学语文协会理事,武宁新宁三小特高级教师。她创立的“读写合一整体教学法”,以人为本,教学中读写既有分工又有结合,以阅读推动作文,以作文促进阅读,两者相辅相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记者(以下简称记):龚老师,听说您上课很有一套,凭眼神、手势也能上课,是吗?龚仁彬(以下简称龚):有一次,我因声带息肉做了手术,医生要我禁声一个月。一个星期后,我回班级探望,刚走到教室门口,学生们欢呼雀跃,异口同声地喊着:“龚老师好!”“龚老师您病好了吗?”再看黑板上,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不少…  相似文献   

6.
这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采访,目的地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和心理协会。因为,在那里,有很多年轻的心再一次快乐健康地飞翔。采访之前,记者脑海中一直闪烁着“拯救”这个词语,但在采访过程中,“帮助学生自己进行心理调适”却是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这让记者感觉到“拯救”一词的局限,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自救”。  相似文献   

7.
一位记者采访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时问:“你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新闻舆论监督作用,你怎样处理生活和事业的关系?”敬一丹听后说:“你的问题太大了,恐怕我回答不了。”令这位记者失去深入采访良机的原因就是提问失当,没有和采访对象形成良好互动。有位杨记者采访翻译家李健吾先生,而  相似文献   

8.
一、揭题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师:咱们准备开展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你们想不想参加这个活动? 生:想。 师:别着急,咱们先得学点“采访”的本领。(板书:采访)你们知道“采访”是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9.
“付费采访”是指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以向信息提供者支付费用的方式获取新闻信息的专业活动。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付费采访”的定义、特征及评价均有争议。科学地界定“付费采访”的概念, 辨清“付费采访”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异同,掌握“付费采访”的特征,对媒体及其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券的魅力何在?日前,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到浙江专程采访。2006年1月9日晚,记者乘坐京杭“夕发朝至”列车抵达杭州后,直奔浙江省教育厅。杭州是美的。转眼间,记者“离开”杭州已有十二三年了。故地重游,当别有情致。然而,急于发稿,任那“美景窗前过”,“心中只盘采访事”,很快,“新教委”大楼呈现在记者眼前——约有20多层高,不算豪华,却好气派。  相似文献   

11.
年过80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接受采访时刚刚从天津赶回北京,他没有为记者在其紧张的日程中执意加入这段“插曲”感到不快,而是在采访前后。反复向记者致歉:“最近日程太紧,真是抱歉,让你在周末加班了。”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2006,(Z1)
“我们采访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我们采访的是国家级生态文明村……”“这是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的图片……” 2006年5月31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少年报小记者在北京市望京社区青年中心举行了“祖国发展我成长——中国少年报小记者采访新农村汇报会”。 4月初,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中国少年报社在全国开展了“中国少年报小记者采访新农村”活动,引导少年儿童以采访的方式,深入农民生活,了解农村变化, 憧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近两个月来,3万多名小记者走出校门,走进农村,在实践体验中增加了对国情的了锯.增讲了与农村小伙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3.
小记者朋友们,你们猜猜,小平阿姨做了10多年的记者,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告诉你们吧,是记者没有统一的服装!你看,军人、税务、警察穿起制服来,多威武精神啊。那么,小平阿姨为什么到现在也没有穿上统一、威严的“记者服”呢?记者接触的采访环境和采访对象不是固定的,而记者最大的本领就是要迅速融入新环境,和采访对象成为朋友,力求做到让采访对象敞开心扉,把心里话和实情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如果记者在着装上和环境格格不入,容易与采访对象产生距离,沟通起来也就很麻烦。某电视台做了一期新闻节目,记者到一个很穷的革命老区采访,当地老百姓穿得比…  相似文献   

14.
记者前言:在采访今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邹怡蓉同学之前,记者在心里一直猜测,今年“新科状元”有哪些必然的成功之处,或者换一种说法,是成就她的“天然元素”。而在面对面地采访之后,记者发现,原来所谓“状元”的产生,是成就在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并且,这两者巧妙地结合也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黄皮肤,黑眼睛,整个神貌是道地的华人,一位同样是华人的记者在采访他,两人说的是英语,这在南洋各国都不奇怪。采访结束了,记者说:“您知道我们是华文报,因此要请教您的华文名字,以便刊登。”“我没有华文名字。”他回答得很干脆。记者有点犯难:把一个写明是华人的采访对象称作杰克逊或麦克斯韦尔之类,毕竟有点下不了手。采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敏感不是凭空产生,如果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积累,很难有一个非常正确的新闻敏感。这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真正的新闻也许就隐藏在采访对象一句不经意的话中,也许就隐藏在平淡无奇的表象中。它像一个火花,一闪即逝,而采访往往就应该抓住这一瞬间,以此开掘下去,前边就是一片豁然开朗的天地。一个好的新闻作品往往不是记者“期待”出来的,而是“碰到”的。这种“碰到”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记者实践经验的积累中、  相似文献   

17.
“一对一”式采访是指一个记者同一个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单独采访。这种采访可以见面,也可以不见面。现在读者对新闻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相适应,他们对新闻采访活动的要求越来越深入。新闻采访活动要求记者只有充分掌握了采访技巧和方法,采访活动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有价值的素材,写出好报道。  相似文献   

18.
隐性采访强调记者主体意识的积极介入,但记者应注意介入的限度,正确把握主体行为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不能使采访行为超越道德底线,不能干预新闻事件的发展方向。本文运用新闻理论和相关法律,结合具体案例探讨隐性采访的合法性与运用“底线”,透视隐性采访与隐私权的关系,指出公共利益原则、公正原则、善意原则、真实原则和适度原则是隐性采访应遵循的伦理道德基本原则,从而为找准记者在隐性采访中的角色进行理性定位。  相似文献   

19.
有一则题为《采访》的小故事是这么说的: 一女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一枚铜牌,有记者采访她:“你觉得你发挥出水平没有?”运动员满怀喜悦之情,连声说:“发挥了,不发挥出水平怎能获得铜牌?”记者接着问:“获得铜牌,你有什么感想?”运动员依旧兴奋地说,“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20.
晏志成 《教育》2011,(4):18-19
张玫玫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性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当接受《教育》旬刊记者采访的时候,她刚刚和同事开完一个中小学性健康教育的会议。“试水的说法是错的。”当张玫玫老师看到《教育》旬刊记者采访提纲上“北京试水中小学性教育”的字样,直接给出了她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