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15年前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又从战略高度指明了跨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它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研究、解...  相似文献   

2.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到本世纪末“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一项宏  相似文献   

3.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现代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它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教育战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进行改革、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理论依据,也是我国教育战线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体现。它立论高、意境深,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规律,而且是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15年前,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把握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和对未来的科学预测。这是邓小平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的最集中的体现,是同他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的构想一脉相承的。回首北京工业大学坚持“三个面  相似文献   

5.
教育现代化与师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其成败关系到21世纪中华民族的兴衰和我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到本世纪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十年前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对于当前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深化教育改革、扩大教育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尤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题词中首要的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这既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又要求教育自身现代化的转型变革,从而更快更好地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如何适应未来信息时代、高科技时代、宇宙空间时代和学习化社会的需要,在国际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呢?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重要决策,并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解决当前和未来社会问题为逻辑起点,提出到本世纪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本文就我国成人教育现代化问题予以探讨,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8.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邓小平从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对我国教育战 的总体规划之中,“面向现代化”因此成为教育略问题的论述,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改革与发展的方向,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把握了时代特征和对世 趋势,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改革与发展对教育提界未来的科学预测,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 出的客观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深刻和精髓,是我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 的社会变革,不仅包括经济体制和…  相似文献   

9.
<正>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瞻远瞩地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和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教育功能提出的总体要求。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今天,探讨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刻理解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摆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那么,如何认识高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呢?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以下简称《纲要》)是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认真贯彻实施《纲要》,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中心任务。 一、到200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一)《纲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确定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10周年。“三个面向”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发展目标的有力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刻领会“三个面向”的时代精神、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是要面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者的视野就必须扩展起来: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要看到世界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趋势。此外,还要想到几十年后、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我们今天教育的对象——小学生是下个世纪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  相似文献   

13.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同志根据新技术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提出的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指教育要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题词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5.
职工教育发展趋势:产品化、现代化、自立化辽宁李冬实企业职工教育朝着产业化、现代化和自主化方向发展,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企业职工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趋势.为此,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把企业职工教育“三...  相似文献   

16.
“八·五”计划时期以至本世纪末,党对未来十年中国教育的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面向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我们在今后十年中必须应付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国际上,即新技术革命和各国反动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挑战。国内,社会政治与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挑战。为此,教育改革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1983年9月在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也为当前我国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反映了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实行教育改革的根本方针,中共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当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闭关自守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因此,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不能不了解、研究发达国家教育面向现代化的一些做法和能为我所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作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这“三个面向”的指示,既反映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在这“三个面向”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是核心。  相似文献   

19.
未来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与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合理知识结构是人才的必备条件“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它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既反映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又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是指教育要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参与世界的经济、科技竞争、为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人才.现代化建设和参与世界经济竞争,既是我国当前之大业,更是我国未来发展之所需.因此,教育要为未来培养人才,这是邓小平“三个面向”的基本精神,它既体现了教育的基本特征,又揭示了社会发展赋  相似文献   

20.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处于世纪之交这一历史关键时期我们的一种超前性的战略选择,作为一种理想目标,已醒目地写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成为激励、鼓舞我们努力奋斗的指导方针。到本世纪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正确实施。科研的水平和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