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缺省是指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对双方共有的、不言自明的文化信息的省略,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需要原文的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以更好地表达原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红楼梦》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典名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在《红楼梦》翻译中经常会遇到文化缺省问题.为此,应分析《红楼梦》中文化缺省的表现形式,探索《红楼梦》中文化缺省翻译补偿的方法措施,以更好地翻译《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  相似文献   

2.
宋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能与唐诗争齐,与元曲斗艳。《宋词三百首》词人巧妙的构思、细腻的笔触让宋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经典宋词也成为许多翻译工作者难以割舍的翻译素材。被誉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第一人"的许渊冲先生所翻译《宋词三百首》英译本成为宋词翻译的经典之作。本文从文化缺失补偿的视角对许渊冲《宋词三百首》中的《青玉案·元夕》的英译本,进行文化缺失补偿策略分析,以诠释宋词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3.
《湘南学院学报》2018,(6):71-74
以许渊冲翻译理论中的"三美论"为理论依据,对赵彦春翻译的陆游《长相思·桥如虹》从中英文本的意境相谐、巧妙选韵及形式上音节与字数的对应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赏析,以此来说明许渊冲的"三美论"理论在诗歌翻译及评价中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冯婷婷 《考试周刊》2014,(52):22-23
许渊冲"三美论"是古诗词英译理论发展过程中诗词路径翻译的本体论。本文以许渊冲所译的《沁园春·雪》为例本,从"三美论"的翻译观分析许先生在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翻译原则,以期为汉诗英译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语言文化差异必然导致翻译损失,翻译活动的特质性使译者有意无意进行相应补偿。为实现交际目的,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异常重要。该文以《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为例,对比分析两位译者对于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手段,并探讨其背后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原则为理论指导,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方面对许渊冲和著名汉学家Bynner所译《春望》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三美”原则作为标准,许渊冲对唐诗傅望》的翻译略胜于Bynner的翻译;就诗歌的翻译而言,许渊冲的“三美”理论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理雅各和许渊冲翻译的两个《诗经》英译本是公认的中西方的权威译本,他们的时间跨度达一个多世纪,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也大不相同。从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二者翻译《诗经》时所选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异化和归化相结合及异化的原因,可以发现:译者对汉语文化的认同、翻译目的、期待读者等诸多因素,会影响许渊冲和理雅各对《诗经》翻译版本在英美文学系统中位置的确认。理雅各将其定位在边缘位置,而许渊冲将其定位在中心位置。这种定位最后导致了许渊冲选择了异化的翻译策略,而理雅各选择了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化缺省是交际双方对共有知识和文化背景的省略。本文通过分析中国科幻小说《三体》中的社会文化缺省、语言文化缺省以及物质文化缺省,从翻译的角度讨论与其对应的文内补偿和文外加注补偿等补偿手段。  相似文献   

9.
从翻译补偿角度,对许渊冲所译《西厢记》中叠字的英译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译者在此译著中运用大量异类补偿的方法成功地补偿了原文中众多叠词所形成的声音效果,指出翻译补偿理论蔚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作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影视字幕翻译蓬勃发展。字幕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目的语观众体会到最真实的文化。基于此,以《老友记》字幕中出现的文化图式缺省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四类文化图式缺省,并探讨在字幕翻译中最合适的翻译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46):15-16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与其读者所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省,而文化缺省往往会给译者带来许多困难。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再次进行重构,以协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涵。本文以李白的《将进酒》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为例,分析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并就此提出相应的翻译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带来新的视角和启示。以此为理论工具,探讨许渊冲《长恨歌》英译文。分析表明,许译《长恨歌》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等诸多层面作出了恰当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13.
许渊冲先生在多年的翻译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理论,"文化竞赛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运用此理论分析中国古代诗作《长干行》的两个英文译本,以此说明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甚至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竞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许渊冲教授提出的文学翻译"三美论"为基础,通过实例较为系统地对比、分析、总结许渊冲所译的《西厢记》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原文,认为,许渊冲先生的译本果然精彩纷呈,是其"三美论"的典范,值得广大文学翻译工作者及爱好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婷婷 《考试周刊》2011,(91):26-26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翻译研究逐步朝向对译者地位的研究上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再处于仆人地位,它逐渐成为翻译主体。目前国内研究译者主体性的文章很多,但是对法译本译者主体性现象进行研究的人不多。因此,作者以许渊冲的《唐诗三百首》的法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大家许渊冲的译者主体性在唐诗文化意象翻译中的体现,以促进日后翻译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春江花月夜》是唐朝诗人张若虚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诗作。其清丽隽永的语言、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幽美静谧的意境,历来受到众多译者的青睐。生态翻译学的适应选择论为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与实践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崭新的研究范式。文章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三维转化视角对巴德、弗莱切和许渊冲的三种《春江花月夜》的经典英译本,进行解读剖析,发现“整合适应选择度”最佳之作当属许渊冲先生的译作。  相似文献   

17.
文化缺省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才能够有效避免文化缺省给译文读者带来的困惑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文章从文化缺省的形成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着手,阐述了关联理论的内涵和最佳关联原则,并从这一角度分析比较了老舍著名作品《茶馆》的两个英译本,探讨对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策略,认为文化移植是文化缺省翻译的最终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运用许渊冲先生有关诗歌翻译应该遵循的“三美论”原则,即译本既要再现原诗意美、音美,又最大限度地保留形美。采用例证分析、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许渊冲、唐一鹤、孙大雨三人的《枫桥夜泊》译本。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由于语言的文化差异问题,原文中文化缺省的内容有必要在翻译中加以补偿。从文化缺省角度,对《黑氏》中文化缺省现象进行分析,并研究译文所采取的翻译补偿策略,包括直译加注、音译、概略化、归化、释义、视点转换、异化。通过这些方面的探讨,以期提高译作翻译质量,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文学翻译家许渊冲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在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译论的基础上,总结了一系列文学翻译理论。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文旨在研究许渊冲翻译思想及其对文学翻译实践的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