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国时期,我国自然科学读物的出版品种较少,且多为教科书,通俗读物次之,学术专著更少,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实态.由于时局动荡,大批优秀的科技著作是在国外发表.很多科技图书的主题彰显着国人救亡图存的诉求.  相似文献   

2.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它作为无生命的有生力量以特有的、独立的形态存在,不仅仅是满足人类对万事万物的自我认知,还满足人们对情感的体验和理解、感悟作为有生命的个体存在的价值。对于书籍的策划、出版、编排、发行等如何满足现代人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更加系统地分析并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3.
傅姗姗 《青年记者》2020,(5):105-106
民国时期,川渝地区在革命力量的支持下书籍出版鼎足发展,新旧文化交替给书籍设计带来了革新动力,也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①抗战插图在此特殊时期的重要历史作用不容忽视,川渝地区虽经济与科技水平落后,但本地盛产土纸,印刷小企业小作坊很多,为抗战书籍的印制与发行提供了丰富的物资支撑。加之,全中国的艺术家们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及抗日战争的影响下,纷纷将抗战插图作为解读进步思想、传播革命文化的重要利器,将手中画笔化作武器积极参与创作,为老区人民认识革命和加入革命斗争,夯实革命战斗力贡献了力量。1938年《抗战画刊》第11期刊载老舍文章:“艺术家并无超特之权,把救国的责任轻轻放过去,而专虔诚礼拜艺术之神。”②这一特殊时期的抗战插图在兼具时代性与艺术美的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民间审美特征,同时,战时书籍插图的发展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既服务于民众,更服务于国家。  相似文献   

4.
指出近代以来出版业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德国的知识积累和文化传播,为国家培养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这些人力资源是德国兴起最重要的因素.近代以来德国屡遭战祸,出版业在国家危亡之际以及重生之时,为民众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在新媒介技术的冲击下,当代德国出版业呈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版业不同的形态特征.德国出版业的发展及历史贡献是"出版强国"这个概念最生动的诠释,对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书籍与人类文明书籍开创了印刷文化,数千年来照耀世人,不愧为文明之母。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果,首推书籍的创造发明。    相似文献   

6.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敬人 《中国编辑》2003,(1):14-14,15
一.何为一本好书书,其本意是将信息汇集排列,装订成册。书籍是传递思想的载体,是内在永恒的文化生命体。好书,是令人爱不释手,读之受益的书;好书,是内容与形式、艺术与功能相融合的书。一本理想的书应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和谐,为读者创造精神需求的空间;对比则是创造视觉、触觉、听  相似文献   

7.
郑剑 《出版广角》2015,(8):74-75
旅游书籍的出版是旅游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一本好的旅游书籍,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容,而且对推广区域旅游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旅游书籍的编辑出版而言,要设计出版一部好的旅游书籍,首先要理清它的设计要素,体现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次,要发掘旅游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袁思远 《出版科学》2012,20(3):105-108
19世纪二三十年代,诸多中小出版社、书局相继涌现,给当时的出版界增添了一抹活泼的气氛。新月书店便是其中之一。书店同人因共同的志趣而聚合到一起,倚着有钱且有人,出版了许多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书籍著作。虽然由于经营不善、同人文化理想的分离及其他种种原因导致它以关门了事作为结局,但新月书店的种种付出与努力,仍然为它在当时的文化出版业争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9.
徽商"贾而好儒",热衷书籍出版,为明清书籍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儒"的追求,培育了文化自觉,他们不仅热衷书籍收藏与出版,还资助官府和士人的书籍出版。此外,他们编印出版商业书,极大地推动了明清商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婷 《新闻知识》2004,(4):25-27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资源已超越传统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成为信息社会最基本最核心的资源,成为构成生产力,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相似文献   

11.
王斌 《兰台世界》2012,(15):78-79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开展了持续二十年的变革创新,建立立法管理制度,开展立法运动实践,迅速增强了秦国国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堪称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最成功、最伟大的政治改革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并且要求我们"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3.
在说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时,常听到一种说不清是抱怨还是贬抑的声音:"什么传统文化?保守、封闭、落后!"而说这种话的人,又准是那些对于中国历史知之甚少的人.  相似文献   

14.
出版,经济是手段,文化是目的.大学出版作为文化产业,其贡献在产业之外.倘若我们今天的大学出版社背靠西南联大这样一所大师云集,英才辈出,思想活跃、成果迭出的大学,何愁没有出版创新?我们讲大学出版社为大学服务,恐怕主要也在于坚定地支持这种探索、思考和创新.认识大学的保守文化,小心呵护它,才会按规律办事,才会对大学的变革发展持以正确合理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全行  王琪 《编辑之友》2022,(12):100-107
民国时期,由于国民政府的提倡、民主思想的激励,以及救亡图存积极分子的大力推进,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以振兴民族经济为目的的国货运动。在此运动中,编印书籍、散发出版物等是扩大国货宣传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这期间涌现出大量以国货为主题的书籍。这些书籍成为政府、商界、学界、民众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不仅对民族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促进了爱国、民主等思想的普及。书籍的选题和编辑针砭时弊、循循善诱,是民国时期书籍出版中颇具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印刷方法多种多样。一部书稿发交印刷生产前,选定适当的印刷方法,对保证印刷质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印刷生产的全部过程中,这个起始阶段的决择,是整个技术设计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洪莹 《出版广角》2015,(15):56-57
艺术设计使书籍散发出不同的风格气息.艺术设计与书籍内容相结合,使其拥有了独特的风格魅力.本文尝试从文化书籍出版中的艺术设计理念与定位,艺术设计在书籍出版中的革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融合和在设计中升华物化之美等方面论述艺术设计与书籍出版的内在联系,提倡根据书籍的内容,多元化地进行艺术设计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军事防御是古代都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东周时期,诸侯割据,军事征伐此起彼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动荡年代.这一时期不仅诸侯国之间连年征伐,诸侯国内部各种势力的角逐也日益升级,甚笔达到出君、逐君、弑君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清代官修书籍编刊始盛于康熙朝。康熙皇帝执政施行“文治”策略,具体表现为尊儒崇道、振兴文教、编修群籍。其中,官方编修刊印书籍既是康熙“文治”策略的表现方式与借助手段,同时也是“文治”直观呈现出的文化成果。康熙朝施行的“文治”策略是官方大量结集编刊书籍,提供文化导向、人才储备、文献积累以及完善出版的根本保证。此举奠定了清代官方书籍编修格局及模式,肇启中国官修书籍史的清代兴盛气象。  相似文献   

20.
王雄 《编辑之友》1998,(6):52-53
装帧是艺术,能包进“装帧”圈子的多了、我只谈书籍的装帧。谈艺术我是外行,但在出版行里干了十几年,对书籍的装帧还有点想法,我从市场的角度谈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