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人控制太多,个人自主太少 规定内容太多,自由学习太少 纸笔训练太多,体验探究太少 标准答案太多,发散思维太少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经历了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我们惊讶地发现,还有不少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是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具体表现是:管理控制太多,兴趣激发太少;规定学习太多,自主学习太少;死记硬背太多,灵活运用太少;书本知识太多,实践体验太少。这些问题说明我们对“三维目标”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不到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3.
韩喜球一直称自己是个“相当执着”的人,16年来,她沉浸在探索海洋未知世界的无穷乐趣中。她说:“人类对海底世界的了解还太少太少,还有太多未知领域等待发现。”“每天的科研工作单调而清苦,坚守是第一位的……科研没有捷径,必须长期脚踏实地求索,积累和打磨,才能实现一点一滴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从去年十月以来,连续发表文章批判“母爱”与“爱的教育”,使广大教师进一步与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划清界限。但是,也有人说,现在的问题不是对学生爱得太多而是爱得太少。他们把“爱的教育”与简单粗暴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卢英  王丽 《四川教育》2008,(4):26-28
一,资料交流,感悟生活中按比倒分配的重要性 生1:做馒头需要水、面粉和酵母,这些原料按2:3:0,5来配制,才能做成好吃的馒头。配制时如果面粉加多了,馒头就是“死”的,非常难吃;如果水加多了,馒头就是稀的,不能做成形;如果酵母加多了,馒头就是黄的,同学们注意,馒头一定要按比例来做,不然就不好吃了。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都认为,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是“吃得太多,动得太少”。实际上,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因素可诱发糖尿病。人们若对这些“致糖炸弹”毫无了解,就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对此,美国“罗代尔”健康网站近日专门撰文分析了7个可导致糖尿病的特殊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中数学解题中,“会而不对”现象一直困扰很多同学,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平常学习时只停留在“听懂”“看懂”,独立解题实践太少,重复解同种题型太多等因素.解决的主要对策是加强应变能力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曾听了题为《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节课,教学过程流畅无比,师生配合完美无缺,课件制作精致华丽,教学目标顺利完成。但听后总有“憾”而无语之感,觉得缺少什么!在评课中,特级教师倪世清认为:“准备太充分,预设太多,生成太少,表演成分很高。”  相似文献   

9.
卞小娟 《今日教育》2007,(9S):42-44
数学教学生活化已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焦点问题。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有两种极端的现象依然存在。 一种是学科本位的应试思想影响,过分注重传授数学知识,忽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另一种则是形式主义的影响,一味追求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忽视学科本身双基的形成. 怎样理解数学上的“适度”,我们不妨用一个“香咖啡原理”试着解释. 如果我们把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比作泡咖啡,那么数学就象咖啡因,生活就像糖。不难想象:如果数学味太浓(咖啡因太多),生活味太淡(糖太少),这样的咖啡太苦,学生学得乏味:如果数学味太淡(咖啡因太少),生活味太浓(糖太多),这样咖啡太甜.虽然学生学得有味.但学生必备的数学双基成为顾虑。 为此,我们倡导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为学生泡一杯“香咖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那天,刚大学毕业、多次求职受挫的赵明,向我倾诉满腹怀才不遇的苦恼。他在那一长串的抱怨中,从未反省一点自己的不足,而只是愤愤不已地责怪这世界上有着太多的不公平,慨叹慧眼的伯乐实在太少了,竟让他这样的“千里马”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阅读教学可谓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因为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听讲的从属地位,学了那么多课文,最终却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悲哀!究其原因,忽略了一个“品”字。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他的名篇《怎样解题》一书开篇中提到,数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帮助学生.“学生应当获得尽可能多的独立工作的经验.但是,如果把问题留给他一人而不给他任何帮助,或者帮助不足,那么他可能根本得不到提高.而如果教师的帮助太多,就没有什么工作留给学生了.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大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学生要能读会写,必须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因此,我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是“主角”,教师应该是“导演”。教师任“导演”,主要是开导学生如何去学。在开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抓住教学内容的中心,中心就是灵魂。每篇文章都有中心,学习文章就要掌握好中心。有了中心,教学内容才能有头绪,不零乱,才能纲举目张.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或者自己在讲解中阐发道理、列举例证都要不脱离中心,紧紧围绕中心。如  相似文献   

14.
读学生作文,最容易得到的印象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即使全篇思路清晰,没有语病,甚至也有一定技巧,但读来往往总是难以感人,难以让人承认是好文章-空话、假话、套话、大话、废话太多,真情实感太少,更无个性与灵气可言--一言以蔽之曰:“学生腔”太浓。深入探究“学生腔”的产生根源,对于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孩子是可爱的,无论他们有多么调皮,多么贪玩,他们的成绩参差不齐,他们的个性千差万别。但在他们心中积蓄着创造的欲望,充满着想象的激情,翻飞着七彩的梦幻,对生活、对学习、对未来,他们充满了太多太多的期待。他们身上有不可估量的潜力。而这些潜力正是孩子们具有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然而在以成绩定格优差生的陈旧教育观念下,我们眼中的孩子往往有太多的毛病,太少的优点。殊不知我们的评价标准本身就是片面的、偏激的。在当今教育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下,作为教师必须解放思想、转换观念。充分调动孩子内在的潜力,让他们身上的“光”亮起来。要调动孩子们的内在潜力,首先要让他们身心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领域,理论先行是必要的,然而,理论向实践的指向与转归却是更为必要的。教育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带有很强操作性意义的学科;换言之,教育学中的诸多理论是要为教学实际服务的,必须能解决问题。语文教育界在对“语文素养”的研讨与争鸣中,据笔者目力所及,于“实践”层面进行劳作的甚为鲜见——我们对其概念争论太多,而对其达成路径探究太少。本文不揣浅陋,就“语文素养”到底该如何科学而有效地培养来谈一些刍见,且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7.
那片“贫瘠土地”,我永远忘不掉,永远、永远……它包含了太多、太多……用言语无法表达……“晗汐呀,爷爷搬来住了!”“好棒呀!”“快叫呀!”  相似文献   

18.
如果不给哲学加引号,不专门指掉书袋的“学问”的话,如果哲学指的是对“何谓良善生活?”以及“良善生活如何可能?”的普遍关怀,那么,当代中国教育所受哲学之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大人总是要我们听话,相信许多同学都受到过这样的训示:听话的是好孩子,不听话的是坏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经常在成绩单上看到这样的评语:“听爸爸妈妈的话”,“听老师的话”,‘今取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我们是在“听话”的谆谆教导中长大的。小的时候,我们知道的事情太少太少,而不懂的事情又太多太多了。我们在“听话”中尝到了许多甜头。“听话”原本是我们的一种“天性”。可是我们长大了,我们懂得的事情渐渐多了起来,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大了,我们的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我们不习惯于什么都循规…  相似文献   

20.
“点拨”的特征一、方向上的启发性“点拨”的目的是搭桥,是启发性原则的具体体现,而不是提供答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通过“点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思维遇到障碍时“,点拨”就像他们所遇到的路标,具有方向上的导向性、启迪性.二、范围上的适度性“点拨”必须注意一定的度,太少、太隐蔽,对学生的思维无启发,实际上还是没有起到“点拨”的作用;太多、太外露,如画蛇添足,教师的思想代替了学生的思想.此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