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脑死亡"的价值与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死亡是由当代科学和医学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全新问题,也涉及到复杂的经济、社会、伦理和法律等问题。脑死亡的提出意味着对于生和死的判别由经验转向了科学;凸显了大脑和心脏在人的生命系统和自我认同中的不同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脑死亡标准不一定意味着对于心死亡标准的截然取代。而是将与其并存。脑死亡的实施提出了抢救生命的价值、代价和极限问题,将对生命终结标准的选择权和宣判权提出挑战,也将对人们通常的“孝”和“敬”等观念提出挑战。脑死亡的一个重要价值是有利于器官移植,而让生命以此种方式得以延续值得提倡。因此应当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和进步的心态来积极推进有关脑死亡的立法。  相似文献   

2.
2003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专家按照世界医学权威机构对脑死亡的定义和卫生部脑死亡起草小组的最新标准评估,在中国内地首次以脑死亡标准,宣布了中国第一例脑死亡病例。这表明“心脏死亡”不再是人死亡的唯一标准,“脑死亡”已成为宣布人死亡的新依据。有关专家指出,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接受脑死亡这一全新概念。这一消息公布后,“脑死亡”问题在全国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大陆尚未制定确认死亡的单行法,只有零散的规定,脑死亡标准未得到法律法规的认可,在司法实践中判断死亡基本上沿用呼吸、心跳标准。随着医学的发展,判断死亡的标准通常以脑死亡为准,得到国内外医学界、法学界、伦理界的认可。由于脑死亡未立法,法规中有权确认死亡权限的主体较为笼统,又无相应的司法解释,由于死亡判断标准不清,造成错误或过早地确认死亡,擅自地剥夺公民的生命权以及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为了尊重一个未达到脑死亡者仍然享有生命的权利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为了脑死亡能够得到法律上的认可以及社会的承认,应尽早建立规范脑死亡判断标准,制定确认死亡的立法。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 4月 5日 ,经家属同意 ,武汉同济医院专家按照世界医学权威机构对于脑死亡的定义和卫生部脑死亡起草小组的最新标准评估 ,在中国内地首次以脑死亡为标准 ,宣布一脑干出血患者为正式死亡。有关专家指出 ,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逐步接受脑死亡这一全新概念 ,将有力促进中国临床脑死亡的立法工作。那么什么是脑死亡 ?脑死亡是否就是“植物人” ?师生间广有争论。分布在心脏 ,全身各脏器官的平滑肌和腺体等处的神经叫植物性神经 ,具有调节肌体的营养、呼吸、分泌、生长和繁殖等生理功能。植物性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要受到中枢神经各级…  相似文献   

5.
是否需用脑死亡取代传统死亡标准的问题,其实最终不是事实认定的科学问题,而是是否有收益或收益大小的价值问题。经分析,用脑死亡作标准的死亡判定方案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有弊的一面。虽然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脑死亡的判定方案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但也不等于它就是我们应当选取的最好的死亡判定方案。最好的死亡判定方案其实是心死亡的死亡标准与脑死亡的死亡标准并用,以脑死亡判定标准作传统死亡标准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答。北京时间”月5日,据法新社援引法国医疗人员的消息说,收治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的巴黎贝西尔军医院已经宣布阿拉法特“脑死亡”。脑死亡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丧失功能为参照系而宣布死亡的标准。脑死亡有别于“植物人,“植物人脑干功能是正常的,昏迷只是由于大脑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7.
“脑死亡”即医学上所述的脑干死亡。临床上主要呈现为多因性不可逆性昏迷,脑部有不可逆的结构性病变;体检时无脑干反射、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  相似文献   

8.
脑死亡的隐蔽性和公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死亡作为一种新的死亡判断方式,具有隐蔽性和公示性。应该采取措施在脑死亡公示性的客观公正基础之上,避免其隐蔽性给人们带来的种种疑惑和忧虑。我国的法律和医学临床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标准,对脑死亡的判定存在着模糊性和岐义性,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法律来规范。  相似文献   

9.
医院里的医生通常把大脑死亡作为危重病人死亡的依据,然而近日有些未来学家预测,到21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发展到足够先进,并能把人脑的全部信息“下载”到一个超级计算机里时,“死亡”一词就将从人类的字典里消失。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尝试分析“价格联盟”产生的原因、厘定其本质,说明其社会危害性以及国外相关立法和规制针对我国当前就这一问题的立法状况和完善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法律和司法体系,是应当与其社会基础相适应的,如此,在死刑的废除之路上,民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废除或者限制死刑,今天已经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共识。但是,死刑的废除和中国民意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双方的矛盾是否不可调和;中国的民意到底是怎么回事;统治机关,学者和社会在死刑废除的民意上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将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政务公开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应有要求之一 ,也是社会法治化的重要表现。我国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 ,此举不可缺省。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政务公开现状的分析找到完善该制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宪政作为法治的最高形式,为整个法律体系提供了必要的道德根基。但目前我们的公德实践现状依然不容乐观,社会公德的滑坡现象依然较为严重,并严重影响着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宪政视野下将如何完善我国公德建设极其重要。针对我国目前的公德现状,笔者认为,应运用法律手段促进与维护社会公德的建设来采取配套措施,推进社会公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死刑作为一种刑罚制度,被人类适用几千年之后,人们开始对它的作用和存在提出质疑。目前,世界上存在着取消或限制死刑的趋势,我国政府表示,从长远来看也要废除死刑。但就目前形势而言,废除死刑还不现实,我国目前仍有保留死刑的必要。本文将通过对我国保留死刑必要性的分析,对如何完善我国现行死刑制度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与制度设计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朋 《教学与研究》2006,(10):19-25
农村社会的发展是我国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关系着农民社会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是造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的重要原因。通过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区和第三种力量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合力作用,是有效摆脱我国当今农村公共产品困境的必然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推行公共行政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法律实施的活动。即一切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履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职责,一切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依照法定程序进行,接受法律监督,既不失职,也不越权,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依法构建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作为现代化的职业活动,它在缓解困难、促进发展、推动社会公平方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甘肃省因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专业人才建设问题已经成为甘肃省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因此,为了从总体上把握甘肃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发展状况,了解发展困境,探讨应对策略,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认为甘肃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继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外力创造一个适合社会工作人才培育的社会环境,最终使社会工作法制化与职业化相结合,职业化与本土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死刑裁判目前的宣判模式具有对社会宣判的迟延性,对罪犯宣判的相对公开性,时辩护人、代理人宣布的滞后性,死刑裁判宣布与执行的一致性的特点.死刑裁判现行宣判模式具有思想基础,以及人们时裁判宣判模式的价值存在认识偏差的基础,它具有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但是,过分强调社会公共利益而忽视了个人利益,悖于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公开审判制度、死刑执行犹豫制度,阻断了司法中的法文化交流,使司法活动失去了监督.进而提出明确规定死刑裁判宣判的方式,明确规定死刑裁判宣判与执行的时间间隔,明确规定罪犯亲属及辩护人、人民检察院异议的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