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在通行的《李白集》中 ,一般在集后《诗文拾遗》或《集外诗文》中皆以宋代黄伯思《东观馀论》所记为据 ,录有《上清宝鼎诗》一首 ,作为李白之佚诗。对于此诗之真伪 ,除了王琦曾疑为“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外 ,后世皆未作深入讨论 ,而往往只是因袭王说。实际上 ,不仅《东观馀论》所记是错误的 ,王琦所疑也是没有根据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有名可考的——在苏轼诗集中 ,它以《李白谪仙诗》为题 ,完整地保留着。考察这首诗在苏集中的著录及流传情况 ,可以确认其作者为苏轼。  相似文献   

2.
现在通行的《李白集》中,一般在集后《诗文拾遗》或《集外诗文》中皆以宋代黄伯思《东观馀论》所记为据,录有《上清宝鼎诗》一首,作为李白之佚诗,对于此诗为真伪,除了王琦曾疑为“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外,后世皆未作深入讨论,而往往只是因袭王说,实际上,不仅《东观馀论》所记是错误的,王琦所疑也是没有根据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有名可考的-在苏轼诗集中,它以《李白谪仙诗》为题,完整地保留着,考察这首诗在苏集中的著录及流传情况,可以确认其作者为苏轼。  相似文献   

3.
古今不少学者在李白年谱和李白诗文笺注中给李白一些作品作了编年,特别是詹锳还撰写出了编年专著《李白诗文系年》,确定了李白在安徽写作的大部分诗文的时地。但是各家也都有一些疏漏,在时间、地点上颇有出入。本文在全面研读李白作品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李白在安徽所写诗文的时地重新进行了编定。  相似文献   

4.
南宗名臣李纲是两宋文坛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他对李白的评价或褒扬李白英豪盖世的个性,或深化其谪仙意义,或仰慕李白之"真隐",或推崇李白俊逸之诗风,有关的诗文作品多达20篇左右,在两宋颇具代表性.这些诗文作品不是单纯从人品及诗品去审视李白,而是结合自己的生平遭际去解读李白,视角较为独特.  相似文献   

5.
关于李白《蜀道难》的主题思想,自宋以来,众说纷纭。据詹瑛《李白诗文系》考订以为此作与《送友人入蜀》、《剑阁赋》是同一主题的同时之作。这种说法固然有可取之处,但联想到李白的政治思想及创作背景,惜其未能将《蜀道难》的思想内容具体概括出来。笔者以为《蜀道难》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大的,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梁甫吟》是李白诗歌中的一篇重要作品。诗人运用大量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融合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了这样一首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浪漫主义的诗篇。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前代的研究家均以为作于天宝初年李白遭谗去朝以后,今人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亦系此诗于天宝九载(750)。但是,仔细揣摸这首诗的意旨,尤其是把它和李白去朝以后的其他一些诗作加以对比,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这首诗在色调上和其他诗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情绪也与其他诗迥然不同,本文拟就这一问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是唐诗的浪漫主义高峰。他的创作,唐人魏颢、李阳冰替他编的集子,本不完整,又巳失传。传世的宋代宋敏求编集、曾巩考次的《李太白文集》,不是按年代编,又杂有一些伪作。清王琦的《李太白集辑注》,对作品的考订比较详审,但也不是按年代编。王氏在书后所附《李太白年谱》(在宋仲邕旧谱的基础上加以修订),对李白的少数作品作过系年。今人詹鍈的《李太白诗文系年》,对李白作品系年的达  相似文献   

8.
《李太白全集》中有《游谢氏山亭》一诗。此诗是否为李白之作颇为可疑:一、作年之疑。此诗无论是作于乾元元年、上元二年还是宝应元年,都与诗中"再欢天地清"之背景和李白暮年行踪不相吻合。二、"谢氏山亭""西池"之疑。据诗所写,"西池"应是谢公池。谢公池乃谢灵运温州所建,但李白暮年足迹未达温州。三、诗题之疑。诗题为"游谢氏山亭",而诗却写的是游"西池"。四、"稚子"之疑。"遥欣稚子迎"之"稚子"非时年已二十六七的伯禽,故"遥欣稚子迎"者非李白。  相似文献   

9.
《文苑英华》收录了本于唐人范传正所编李白"文集二十卷"中的二百六十余首诗文。因范编李白文集来源甚杂,致使《文苑英华》所录李白诗有诸多异文。一首诗,至关重要的无疑是题目,而题目有异文,则关系重大。本文择出《将进酒》等七首诗题目颇为重要的异文加以辨析,或有助于李白文集的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传世的李白词,除争议颇大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二词外,另外十五首词中,只有《清平调》三首及《秋风清》为李白所作,余十一首虽为词,但皆系后人托李白之名而传世。《清平调》三首虽属李白的作品,但其是三首“披乐”咏唱的声诗,而非词;《秋风清》在宋蜀刻本《李太白集》中,其题则为《三五七言诗》,亦非词。  相似文献   

11.
唐人的李白序志碑传,是有关李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为历来的李白研究者所重。但由于历时久远,或漶漫,或传抄、刊刻的夺误、错讹,使其材料或材料之间出现了个别矛盾(也有后世解读及句读之误),需要辨析。本文探讨四个问题:(一)、李阳冰《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之“神龙”;(二)、魏颢《序》李白之子“明月奴”、“颇黎”;(三)、刘《碣》、范《碑》李白官拜左拾遗其时;(四)、李华《墓志》、刘《碣》的句读之误。  相似文献   

12.
唐人的李白序志碑传,是有关李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为历来的李白研究者所重。但由于历时久远,或漶漫,或传抄、刊刻的夺误、错讹,使其材料或材料之间出现了个别矛盾(也有后世解读及句读之误),需要辨析。本文探讨四个问题:(一)、李阳冰《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之“神龙”;(二)、魏颢《序》李白之子“明月奴”、“颇黎”;(三)、刘《碣》、范《碑》李白官拜左拾遗其时;(四)、李华《墓志》、刘《碣》的句读之误。  相似文献   

13.
诗文有一篇之“眼目”.一经点出,就能对此文或此诗一眼看到底。有的诗眼目十分分明,如陶渊明的《止酒》,眼目是一“止”字。此诗不仅题目有一“止”字,诗的每一句都有一个“止”字,点明题意即停止饮洒:这种诗乃游戏之作。以文而言,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历来为人传诵。这篇文章的眼目是一“不”字。钱锺书先生的《管  相似文献   

14.
李白出蜀的年代,自薜仲邕以来,有开元十年、开元十二年、开元十三年、开元十四年等几种说法。今世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开元十三年,而陈钧先生在《李白出蜀年代新考》(《人文杂志》1990年第2期)中重申旧说,断定足“开元十年春”。陈文提出的理由有三条:一是从“李白出蜀的动因”上来考察,认为李白的出蜀,是导源于开元九年谒见苏颋而受到苏颋的鼓励和教导,说:“李白之出蜀,既然导源于开元九年之谒苏颋,那么,两件事在时间上就不应该相距太久。所以,将李白出蜀年代系于开元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皆有悖于常情”;二是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  相似文献   

15.
《明懿安皇后外传》一文最早登载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申报馆刊《瀛寰琐纪》第6卷,金性尧、薛洪勣等先生已认为此文实为托名纪昀之作。此文应为晚清之作,晚清薛福成作有皇后类小说多篇,其《书明史熹宗懿安张皇后传后》一文,与《明懿安皇后外传》行文极其相似,《外传》或亦为薛福成之作。  相似文献   

16.
李学颖先生校辑整理的《吴梅村全集》和叶君远先生的《吴梅村佚诗辑考》、《吴伟业佚文辑考》,尽了很大的努力搜辑吴氏佚作,但仍有遗珠之憾。现将从别集、总集、方志等各类文献中搜采得来的若干集外作品刊布,凡序2篇、书信2通、诗4首,并对部分诗文中涉及的人物、史实加以相应的说明和考证。  相似文献   

17.
醉仙上网     
话说诗人李白凭借一首《静夜思》力夺“思乡杯”诗文大赛桂冠,立刻在世界华文诗坛上名声大噪,而李白本人也因此获得奔五电脑一台。对于诗文,李白是一等的“高  相似文献   

18.
《李白资料汇编》的问世,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李白在后世的接受与影响提供了较为全面而珍贵的资料,然而仍有遗珠之憾。对其进行补遗,对于全面了解和研究李白在后世的接受与影响,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补遗,应注重以下几点:注重搜集后世化用杜甫寄赠李白诗句的资料,继续注重搜集与李白有关的文学或文化现象资料,注重搜集别集中诗文题目不含李白词语意象而诗文中却又涉及李白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醉仙上网     
诗人李白凭借一首《静夜思》力夺“思乡杯”诗文大赛桂冠,立时在世界华文诗坛上名声大噪,而李白本人也因此获得“奔四”电脑一台。对于诗文,李白是一等的“高手”,而对于电脑,李白最多  相似文献   

20.
《词境新诠》一文是詹安泰先生发表在1947年第1期《文教》杂志上的一篇长文,但詹安泰先生的《词学研究》、《宋词研究》、《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詹安泰词学论集》以及《詹安泰文集》都不曾收录,此文应是詹安泰先生词学研究中“论境界”的原稿。该文一是对《词境新诠》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评述;二是追溯詹安泰先生本人对此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