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氢氧化铝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氧化铝是一种重要的两性氢氧化物,其沉淀的形成、溶解、两性及适宜沉淀条件的讨论,对其它两性氢氧化物性质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氢氧化铝的生成向铝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或适量强减,可得到无定形的白色凝胶状沉淀.这种沉淀实质上是氧化铝的水合物,其组成不均匀,含水量也不定,统称水合氧化铝,通常也称为氢氧化铝,其代表式为Al(H20)2(OH)2或Al2O3·nH2O.当白色胶状沉淀在母液中静量时,可缓慢转变为晶态偏氢氧化铝AlO(OH),升高温度可加速上述转化.真正的晶态氢氧化铝Al(OH)2称作正氢氧化铝,可通过向铝酸盐…  相似文献   

2.
按教材实验,通过溶液反应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往往由白色逐步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为能合理解释该实验现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了探究及改进.结果表明:用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亚铁,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溶液中亚铁离子而显示灰绿色.采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亚铁(使溶液中没有过量Fe2+)和水浴加热(促使过量Fe2+水解)的方法,使得到的氢氧化亚铁是白色絮状沉淀.  相似文献   

3.
利用pH传感器和光传感器实时测定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偏铝酸盐溶液与强酸溶液反应过程的pH和光照强度变化,并利用四重表征对实验结果作定性分析。同时结合有关平衡常数对实验数据作理论分析,从定量的角度验证氢氧化铝的两性,明确铝离子、氢氧化铝及偏铝酸根离子存在的溶液pH范围以及氢氧化铝沉淀量随溶液pH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氢氧化亚铁是一种白色沉淀 ,若按高中教材中的方法制得的氢氧化亚铁沉淀因极易被空气氧化而很难观察到白色。现作如下改进 ,可得到白色沉淀 :将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置于试管中煮沸 2~ 3分钟 ,以赶去溶解的氧气 ,使溶液与空气隔绝 ,又可避免溶液冷却后又溶入氧气。同样将新配制的浓度为 2 0 %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后加入一长颈漏斗中 ,再加入 1滴煤油或苯。待溶液冷却后 ,将长颈漏斗尖端插入亚铁盐溶液中 ,缓缓打开活塞即可见到一团白色絮状沉淀出现。当漏斗中尚留有少量溶液时 ,应关闭活塞。如静止不动 ,白色絮状沉淀能保持较长时间。用长颈…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和氢氧化铝沉淀质量有关的计算题种类繁多 ,如能抓住反应实质总结运用简便公式求解 ,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公式推导过程中学化学教材里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的化学反应不少 ,主要是铝盐与强碱及偏铝酸盐与强酸的反应。1 设向含有nmolAl3+的铝盐溶液里逐滴加入含有nmolOH- 的强碱溶液 ,反应结果如下 :①当 n(Al3+)n(OH- ) >13 时 ,铝盐过量 ,可发生下列反应 :Al3++3OH- =Al(OH) 3↓。因为 :n(Al3+)≥n(Al(OH) 3)而 :n(Al(OH) 3) =13 n(O…  相似文献   

6.
为了激发兴趣,应鼓励学生多设计一些探讨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案,让他们从中寻求规律。如做证明氢氧化铝性质的实验时,兴趣小组先设计了制氢氧化铝的四种实验方法:铝盐溶液中分别加入氨水和烧碱溶液;氨水和烧碱溶液中分别加入可溶性铝盐溶液。随后又设计了氢氧化铝分别与...  相似文献   

7.
氢氧化亚铁是絮状白色不溶性碱,用可溶性亚铁盐跟可溶性碱作用而制得。即:Fe2++2OH-=Fe(OH)2↓由于氢氧化亚铁极易被空气所氧化而生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按化学课本第二册实验31的要求进行实验,开始就看不到白色絮状沉淀,实验效果欠佳。我将此实验作了改进并得到了较理想的实验效果。在大试管里加入适量的还原铁粉(量不能多),再加入刚煮沸过冷却后的6ml硫酸溶液,微微加热,待反应2~3分钟后,投入1~2粒固体氢氧化钠,随着氢氧化钠的溶解,便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生成。此时,因还原铁粉和稀硫酸在…  相似文献   

8.
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28页演示实验制备纯净的氢氧化铝,笔者认为采用如下的方法可以大大简化按课本上的操作步骤,而且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一.实验装置取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约15厘米长,在一端距管口约0.2厘米处塞上表面贴有注纸的多孔塑料板,管口用橡皮塞封好。二.实验方法1.在此装置中加入约3mL0.5mol/L的AI2(SO4)3溶液,并向此溶液中滴加氨水,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2.把底部的橡皮塞打开,就变成了过滤装置.用蒸馏水冲洗沉淀2-3次。3.把塑料板取出,即可得到滤纸上的纯净的氢氧化铝。(可在塑料板下方检一根线以便…  相似文献   

9.
1 问题的提出传统的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方法是用新制的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制得。虽然硫酸亚铁是新制的 ,但是由于溶液中或多或少还是溶解了部分的氧气 ,而且由于反应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 ,与外界存在着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 ,不断有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溶液中 ,所以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快就被氧化成氢氧化铁 ,甚至还来不及观察到有白色絮状的氢氧化亚铁沉淀 ,只看到了氢氧化铁与刚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 :一些暗绿色的絮状沉淀。2 实验原理分析要制得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 ,并使氢氧化亚铁沉淀能长时间保持白色沉淀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现从铝盐与碱反应时产生最复杂的情况[Al(OH)_3与偏铝酸盐并存]着手分析,然后根据反应过程中有关元素的守恒结合题给条件采用直接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可达到思路清晰、快速解题之目的。一、已知碱和反应所得沉淀量及铝盐溶液体积求铝盐溶液的摩尔液度例1、在20毫升5摩/升的NaOH深液中,加入10毫升某浓度的Al_2(SO_4)_3溶液后,将所得沉淀经高温  相似文献   

11.
关于嘌呤碱鉴定实验异常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嘌呤碱鉴定实验中,教材给定的操作程序是:取1mLRNA水解液加入过量浓氨水再加入1mL0.1mol/L硝酸银溶液,观察嘌呤碱银化合物絮状沉淀的出现.此项鉴定操作简单,现象易于观察.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观察不到嘌呤碱的银化合物絮状沉淀,还有的学生却看到了黑色氧化银的出现.为了解释上述现象,我们进行了反复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找到了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1.操作: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2.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逐渐增多→达到最多→逐渐减少→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钠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物质.为了说明过氧化钠的性质,教材中给出了它与水的反应,然而教学中却出现这样情况:为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生成产物,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变红,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可在一段时间过后,发现溶液颜色褪去.而教材给出的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产物是氢氧化钠和水,如果反应只生成氢氧化钠和水,实验过程中是不会出现溶液颜色褪去这一现象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仅从PbI2悬浊液中检验出I-,难以证明难溶物PbI2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的不足,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选用适量AgNO3溶液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AgSCN白色悬浊液体系。通过平行试验,分别在3个盛有适量AgSCN白色悬浊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等量)Fe(NO3)3溶液,然后再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等体积)蒸馏水、AgNO3溶液和KI溶液,振荡试管后比较溶液的颜色变化。由此,既可证明AgSCN悬浊液中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也可证明当组成沉淀的离子浓度发生改变后,难溶物AgSCN沉淀溶解平衡发生了移动。  相似文献   

15.
现行教材中的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是用新制的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完成的.尽管硫酸亚铁是新制的且实际操作中还将胶头滴管的尖端插入反应液面下,但是溶液中有溶解氧,而且由于反应体系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与外界存在着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不断有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溶液中,新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很快就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很难观察到白色的氢氧化亚铁沉淀的生成,而只看到了被氧化了的氢氧化亚铁与刚生成的氢氧化亚铁组成的混合物:一些暗绿色的絮状沉淀.  相似文献   

16.
本文精选了金属部分的四个演示实验加以介绍,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一、络离子的稳定性实验原理:由于给离子的稳定性可使一些难溶盐因形成络合物而溶解。而不同的络离子其稳定性不同,因而它们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实验内容:在两个量杯中分别加入20mlAgNO_3溶液。往量杯1中加氨水,先得到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立即变为暗棕色。再继续加氨水,沉淀消失。往量杯2中加KCN溶液,先得白色沉淀,继续加KCN溶液,沉淀消失。再分别向上述两量杯中加入KI溶液,量杯1中出现黄色沉淀,而量杯2中无沉淀生成。  相似文献   

17.
氧化铝、刚玉、红宝石和蓝宝石虽然名称各异,其形态、硬度、性质、用途也不相同,贵贱更是相距甚远,但是它们的化学成份却完全相同,皆是氧化铝.一.氧化铝纯净的氧化铝是白色无定形粉末,俗称矾土,密度3.po4.og/Cm’,熔点2050oC、沸点2980oC,不溶于水.氧化铝主要有a型和7型两种变体,工业上可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土矿(A12O。·HZO和A12Oa·3HZO)是铝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矿物,将其粉碎后用高温氢氧化钠溶液浸渍,获得铝酸钠溶液;过滤去掉残渣,将滤液降温并加入氢氧化铝晶体,经长时间搅拌,铝酸钠溶液会分解析出氢氧化铝…  相似文献   

18.
试剂加入顺序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兰州电机厂教育处韦贵藻一、试剂加入顺序不同,实验现象相反在讨论Al(OH)3两性的实验中,试剂滴加顺序不同,实验现象相反。1.往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得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消失。沉淀析出时沉...  相似文献   

19.
氨的喷泉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中的常见实验.用注射器进行微型喷泉实验,节省药品,容易操作.将现行中学化学教材中喷泉实验的装置略作改动,可以使喷泉实验与溶液密度以及化学发光实验结合进行,增加实验的综合性及趣味性.一、微型喷泉取一支中号试管,配上橡皮塞,取一支20mL干燥注射器,活塞上涂上凡士林.配上一枚16号注射针.将注射针穿刺入橡皮塞,装配成图1一氨气的收集装置.打开橡皮塞,向试管中加人0.5克氢氧化钠固体,滴人5滴浓氟水,塞上橡皮塞.产生的氨气自动将活塞慢慢向上推·收集20mL氨气,取下注射器,用另一橡皮塞套住注…  相似文献   

20.
Al_2(SO_4)_3和Na_2CO_3溶液反应实验的改进沈阳市辽宁省水利学校(110122)杨立军,张金海Al2(SO4)3和Na2CO3溶液反应的实验目的是验证盐的水解在盐溶液反应中的应用,实验所要得到的正确现象是有白色沉淀和气泡生成.我们按教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