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对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商学院、广州大学等6所大学从事篮球教学的体育教师24人,其中12人集中进行教学技能训练(实验组),另12人为对照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特尔斐法、微格训练法、数理统计法。1.微格教学法的理论指导与实验设计(1)观察、示范是实验初始环节;(2)实践是微格教学的核心;(3)直接反馈是微格教学的优势;(4)科学评价是微格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2.结论(1)篮球教学技能训练是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促进篮球教师掌握篮球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技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  相似文献   

2.
研究对象: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4级本科学生.采取随机抽样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实验前对3组实验对象的乒乓球基本技术(1min攻球、推挡)作了测试,经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实验对象的基本技术无显著性差异.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实验条件、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探讨基于情绪调节基本理论的体育课程教学干预对初中女生身体自我概念及状态焦虑的影响.采用重复测量的实验设计,以淮安市清河中学初三学生为实验对象,其中对照组20人,实验组20人.实验组参加为期10周,每周3次,每次60 min的情绪调节体育教学;对照组不参加任何与身体活动有关的体育训练.采用状态焦虑量表(SAI)和身体自我描述问卷(PSDQ)分别在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对初中女生进行测量.结果:1)实验组在身体活动、身体协调、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灵活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2)实验组学生状态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10周的情绪调节体育教学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中女生身体自我概念,降低状态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4.
研究对象: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2004级本科学生。采取随机抽样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实验前对3组实验对象的乒乓球基本技术(1min攻球、推挡)作了测试,经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实验对象的基本技术无显著性差异。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实验条件、教学内容。1.乒乓球微格教学的实施(1)依托教学技能的确定:选用纠错教学技能和示范教学技能作为对动作技能教学的依托教学技能。(2)引入微格教学的时机:①在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第二阶段即分化阶段引入微格教学,依托于教师对学生纠错能力的培养这一微格…  相似文献   

5.
推铅球技术中最后用力投掷点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对照组选陕西经贸学院房地产 990 1学生 (女 ) 18名 ,平均年龄 18岁。实验组选陕西经贸学院工商行政 990 1班和经济学 990 3班学生 (女 ) 18人 ,平均年龄 18岁。1 2 研究方法1 2 1 观察法教学运动训练观察法 ,运动技术分析研究。1 2 2 教学实验对比法。实验对比教学按实际情况分两种形势进行。对照组按高校体育教学大纲进行常规教学 ,实验组则在设有投掷标志区内进行教学 ,并逐步进行投掷练习。实验前两组学生推铅球成绩较差 ,且无显著差异。2 结果与分析2 1 结 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时数均为 6学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留守儿童社交焦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焦虑障碍小学生有一定比例,小学留守儿童社交焦虑总分高于小学非留守小学生;(2)小学的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总分在年级上有差异,在性别上、是否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经过筛选后对60名学生分组进行趣味篮球教学干预,实验后我们发现:(1)干预后实验组的社交焦虑水平有所降低,但对照组前后差异无显著性;(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趣味篮球教学要有新设计理念、合理的内容、鼓励性语言和有强化性游戏。此外,趣味篮球教学不是唯一的方案,还要靠多方面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从安徽中医药大学2010级康复专业学生中随机抽取两个24式太极拳选项班共64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31人和对照组33人.以PBL(机遇问题学习)教学模式在24式太极拳选项班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8.
研究对象:本文以体育院校田径普修组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系2005级田径普修组学生20名。采用配对分组方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教学内容、对照组的教学方法、三级跳远技术实验设计的教法理论模型。结果与讨论1.研究结果采用“逆向叠加教学顺序”、“结构一定向”的教学方法、与教学重点与难点相匹配的练习手段的教法设计的教学效果确实优于常规的传统教法。2.研究分析(1)“逆向叠加教学顺序”对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逆向叠加教学顺序”较充分地体现了三跳与助跑整体感和技…  相似文献   

9.
1 实验对象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实验对象,将大连理工大学2011级本科一年级自主选上体育课的266名学生(平均年龄19.8岁),分为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组进行实验.篮球组68人(男生56名,女生12名,平均年龄19.1岁),羽毛球组65人(男生44名,女生21名,平均年龄20.2岁),游泳组67名学生(男生46名,女生21名,平均年龄19.4岁),太极拳组66名学生(男生46名,女生20名,平均年龄20.2岁).  相似文献   

10.
研究对象: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3级体育教育专业1班和2班两个男生班的4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1班为实验组,2班为对照组,两个班人数均为23人。在实验前并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关指标进行了测试,条件基本相同,无显著性差异。研究方法:采用教学实验方法、问卷  相似文献   

11.
利用健美操和篮球项目对聋人大学生进行连续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尊维度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外表维度差异存在显著性.健美操组实验前、后自尊维度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整体身体、外表维度差异存在显著性;篮球组实验前、后体育活动、自尊、身体肥胖维度差异存在显著性,结果说明不同运动项目对聋人大学生身体自我存在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篮球专项大学生膝关节预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年度至2013学年度进行篮球专项训练的12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度至2012学年度有61人作为对照组,而2012至2013年学年度有62人作为观察组,在授课期间定期对观察组大学生进行膝关节预防的健康教育。研究结果:观察组学生发生损伤的比例和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大学生发生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以及髌骨损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篮球专项大学生膝关节发生损伤的风险,缓解学生的损伤程度,提高了篮球专项大学生训练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制定了以篮球、跑跳走等为主要内容的两套健身运动处方.通过分组实验方法,探讨健身运动处方对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大学生心肺功能的正面干预效果,统计结果显示:经过8周健身运动处方锻炼的实验组大学生实验前、后在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台阶试验指数上篮球处方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跑跳走处方组实验后的均值好于实验前,而按照以前方式生活、学习的对照组大学生各项数值变化很小.揭示了以有氧运动为主的健身运动处方,对改变大学生体质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14.
以时尚健身运动为大类,设置多个项目,供女大学生课外锻炼选择,构建分类多选健身方案.将184名女大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除体育课外,每周进行三次(1小时/次)课外有氧运动,对照组仅限于课堂学习锻炼,实验持续一学期,实验前后测试学生的体质健康指标.结果表明,分类多选健身方案能明显改善学生部分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全面增强体质.结果提示,高校应高度重视课外锻炼形式创新.  相似文献   

15.
运用微格教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了相应的教学程序、教学反馈与评价方案.对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2004级小球专选班学生进行网球裁判微格教学实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组裁判技能水平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6.
为了论证函授体育系专科田径教学大纲中标枪项目的学时、教学内容与要求。考试内容与标准的可行性;为了探索适应现代标枪新理论新技术的新教法,我们进行了本次的实验研究。通过对函授体育系专科89级84名学生的实验的结果表明,大纲中标枪项目的有关规定是符合函授生特点和实际的,是可行的。同时,对函授体育系专科89级30名学生(男20人,女10人)与全日制专科89级30名学生(男20人,女10人)进行了配对分组,并采用新旧两种教法实验。结果表明,在达标和技评等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因此,新教法是可行的,是有推广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探讨运用微视频辅助教学对初中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通过8周教学实验,将微视频辅助教学(实验组)与传统教学(对照组)教学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差异分析、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行性,并用SPSS26.0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微视频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均能提高学生篮球上篮成绩,但实验后比较发现运用微视频辅助教学的技评和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且具有一定可行性;2)实验后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水平上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在体育学习积极兴趣与运动参与程度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3)合理运用微视频辅助教学的优势及实际教学中注意事项,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均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同济大学一年级普通体育课 98级 12 0名学生 ,其中市场营销班、德语班 6 0人为对照组 ,国贸班、广告班 6 0人为实验组。1 2 教学实验方法实验设计的理论及原则 :本研究是根据同济大学一年级普通课教学大纲及相应教材的编排进度结合体育教学理论和规律 ,按照教学过程优化理论 ,尊重主体教学的模式理论 ,设计和运用了一套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 ,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掌握技战术理论。教学试验对象分组情况 :实验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法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在实验前 ,全体学生进行了速度素质 ,力量素质 ,耐力素质、技术评定、达标等的摸底测验 ,并一一对应组 ,随机确定一组为实验组 ,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进行统计检验 ,均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两组条件基本相近。实验设计与实施 :同济大学体育课 1年 36周 ,72学时。笔者对实验组对象进行了为期 1年的跟踪实验 ,每学期进行期中与期末试验 ,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 ,实验组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同时采用主体教学。实验教学方法 :根据有关主体教学模式 ,结合体育课的技术表现特征 ,系统设计了 7种内在联系 ,互有侧重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太极拳练习对医学生抑郁症状倾向的治疗效果,为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方案.方法:运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在徐州医科大学大1和大2年级1836名大学生中筛查出具有抑郁倾向的5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选出的学生分成3组: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实验组进行太极拳练习和太极拳拳理的学习,对有抑郁倾向的学生进行干预实验研究;对照组1只学习和练习拳架不学习拳理;对照组2不做任何干预手段.结果:实验组抑郁症得分前测和后测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1也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1.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三组干预后的SDS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后测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1的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1事后测得分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拳练习并配合太极拳拳理的学习能有效改善医学生抑郁症倾向,并且比单纯的太极拳拳架的练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投篮命中率提供参考。方法:以16名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人,对照组进行常规体能训练,实验组在常规体能训练的基础上加入核心力量训练,共持续8周。对训练前后两组运动员的定点投篮、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进行测试。结果:实验前两组运动员投篮命中率各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对照组投篮命中率各指标与实验前相比变化不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实验后定点投篮命中率虽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与实验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1min跳投命中率与实验前相比有显著性提高(P<0.05),运球急停跳投与实验前相比提高幅度较大,且差异非常显著(P<0.01);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定点投篮命中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min跳投命中率差异显著(P<0.05),运球急停跳投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核心力量训练对青年女子篮球运动员定点投篮命中率影响不大,但是对在不稳定状态下的1min跳投和运球急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