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科技》2007,(9):1-1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将在“十五”基础上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近期由4部门组成的联合管理办公室和12个粮食主产省在京签订了课题执行协议,正式启动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声音     
《华夏星火》2014,(2):7-7
“科技部年内将围绕农业科技创新,重构现代种业体系,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渤海粮仓和旱作农业科技工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7月16日,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签约仪式,由4部门组成的国家丰产工程联合管理办公室和重点实施的安徽、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2个省在人民大会堂签订课题执行协议,受省人民政府的委派,安徽省  相似文献   

4.
数字     
《华夏星火》2010,(11):5-5
我国近5年增产粮食逾4000万吨 10月9日,科技部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在南昌召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现场观摩会”。“十一五”以来,科技部通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项目的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累计建设工程面积达6.83亿亩,共计增产粮食4008.68万吨。  相似文献   

5.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1,(13):1-6
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增产粮食4866万余吨单产增加是全国平均的2.7倍——"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万钢要求把粮食科技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第一要务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今天在京联合召开"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出席会议,会议由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主持。万钢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粮食科技工作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总结了"十一五"工程实施的成效与经验,并对做好"十二五"粮食科技工作提出了5点要求。他指出,在当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市场供应趋紧,粮食安全形势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必须认清"十二五"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全面系统部署粮食科技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粮食科技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第一要务;二是要突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业科技界的神圣使命。南方地区特别湖南省的双季稻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专项课题“长江中游南部(湖南)双季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以实现湖南省双季稻生产的持续丰产高效和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目标,立足湘中东丘岗盆地区、湘北环湖平丘区和湘南丘岗山地区的区域特点和生产实际问题,针对双季稻生产中的产量潜力难发挥、产量水平难稳定、高产高效难协调、稻米品质难提高、单产难增加等问题,从长江中游双季稻区气候变化特点与适宜双季稻品种生理生态特性分析、双季稻“防衰壮籽”调控技术、双季稻“节氮抗倒”栽培技术、水稻绿色栽培技术体系、水稻节水栽培技术、湘南梯田梯度栽培技术、水稻轻简栽培技术、双季稻“双超”栽培模式与技术、水稻产质同步提升技术、水稻镉积累防控技术等十个方面开展了双季稻持续丰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和技术集成创新示范,课题通过五年的实施,成效显著。该课题由湖南农业大学承担完成,课题成果先后获得2014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5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2015年湖南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2007年9月12日,安徽省科技厅组织国内有关水稻专家对安徽省芜湖市实施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示范区种植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两优293“和“Y优1号“种植现场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专家组在实地察看芜湖县东八村百亩以上连片高产示范片后,一致认为,示范区田间生长青秀,整齐一致,长势均衡,无病虫危害;秆青籽黄,穗大粒多,丰产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08,(12):1-1
近期,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们在兴化市姚家村水稻攻关试验田对扬州大学实施的精确定量栽培的杂交粳稻进行了实产验收。专家组对105.4亩丰产方抽取代表性田块严格丈量、收割、去杂、过镑,当组长黄义德按国家收购粳稻标准含水率折计,宣布“亩实产894.9公斤”时,全场一片欢腾。这一产量刷新了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兴化市水稻历史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子课题“华北平原农户储粮减损技术集成与示范,,(2006BAD02A17—2),根据我国华北平原农户小麦储藏状况而进行了:农户储粮装具的专用化、系列化、标准化,农户储粮减损技术工艺优化集成,农村科学储粮示范基地的构建,农户专用粮仓生产基地的组建,农村储粮技术服务体系的创立等研究,解决了农户储粮的关键技术问题,减少了农户储粮损失,达到了农户丰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由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长江中游北部(湖北)双单季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自2006年1月启动。经过近五年实施,工作进展顺利,稳定并进一步扩大了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有效提高了水稻单产。储备了技术。增强了湖北省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力爭农业生产高額丰产是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徑。粮食生产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在不久以前确实还是一个疑問。但是由于化学家、生物化学家  相似文献   

12.
《西藏科技》2005,(1):54-55
近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专项(产后)三个课题启动会在京召开,全面推进课题组织实施工作。国家粮食局粮食行政管理司、科技部农社司的同志到会讲话。11个主产省粮食局及各课题研究人员6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3.
安岳县是全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大县之一。“八五”期间,该县狠抓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全县粮、棉、油生产总量一举突破65万吨的徘徊局面,并且,其生产总量已连续六年保持在71万吨以上的水平。1994年,该县以粮食总量居全国百强产粮大县的51位而被评为国家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县。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是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利国利民,调动各级政府发展粮食生产,鼓励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长远大计.具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管理机制创新是全面提升课题完成质量的重要保证,河北省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的组织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在注重技术集成与创新的同时,强化组织管理机制创新,不断研究探索新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产后领域研究成果转化的过程,分析成果转化中以国家作为转化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执行方式和创新特点,为进一步引导粮食行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支持。  相似文献   

17.
推广超级稻是提高水稻单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目前,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江西省超级稻示范推广”是江西省农业厅牵头,厅科教处组织,江西省农科院水稻所承担,江西农业大学协作实施,通过“产、学、研、推”示范推广新机制,项目实施,实现了“超级稻”生产“双增一百”的成就,进一步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生产环境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旭  王善高 《资源科学》2016,38(11):2106-2116
近年来,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而测算环境效率能直观反映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生产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进而推动中国农业生产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有鉴于此,本文基于2004-2012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环境效率,并用Tobit模型考察农户粮食生产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全国范围内农户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环境效率均值分别为0.802和0.489,并且两种效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②考虑环境效率后,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均值出现了略微的下降趋势,但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没有改变;③环境效率地区间差异明显,呈现出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趋势。而且随着时间变化,各地区的环境效率均呈现出递减趋势;④不同规模农户的粮食生产环境效率也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大规模农户粮食生产环境效率普遍高于中小规模农户;⑤农户特征、农业生产要素、农业技术培训以及土地细碎化等因素均会影响粮食生产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19.
设立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应对国际粮食问题,实现国内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供需形势和耕地资源面临压力的基础上,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角度提出在东北平原等粮食生产基地设立8亿亩的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以提供80%的粮食需求和防范特大自然灾害。在现有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对粮食主体功能区进行了空间布局,以便为国家的生存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快速城市化区域粮食生产空间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改革开放至今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入手,分析在快速城市化进程里,其由首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转变为新兴卫星城过程中粮食生产数量规模变化的特征。进而,构建“顺义区粮食产量空间集聚-扩散度”与“不同产量水平区域空间重心”两个模型定量研究12年粮食产量的空间变化,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应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法探索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6年各水平空间单元均较为分散,空间重心集中于全区中部;而12年之后,高水平和无粮食生产区域出现显著集聚,空间重心分别向东北和西南位移8.06km和5.17km;粮食播种面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收入与粮食产量变化呈强相关,是顺义区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