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探讨师范类女大学生学业自我设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使用大学生学业自我设限问卷、自尊量表、成就动机量表、成就目标量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对357名师范类女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师范类女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业自我设限,更多的采用"推卸责任"和"假意自贬"等学业自我设限策略,自尊、情境归因、运气归因及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对学业自我设限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编制《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量表》,为测量我国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提供稳定的工具.方法:在大规模开放问卷以及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以往文献以及专家建议,自编初测问卷,经过多次修订以后,形成正式问卷,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问卷共17个项目,包括学业自我意识、学业自我调控、学业自我体验等三个因子,三个因子可以解释59.949%的方差变异量.总量表以及三个因子Cronbach覦系数分别为:总量表0.893、学业自我意识0.837、学业自我调控0.739、学业自我体验0.762;总量表分半信度为0.824.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较好(RMSEA=0.064,CFI=0.908,AGFI=0.901).信效度检验结果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结论:编制的量表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师范专业女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成就归因与学业自我设限的关系,文章使用大学生学业自我设限问卷、成就动机量表、成就目标量表、学业成就归因量表对357名师范专业女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情境归因、运气归因及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对学业自我设限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情境归因、运气归因及避免失败的成就动机对学业自我设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朱红梅 《文教资料》2006,(31):128-129
自我概念是个体心理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心理健康的核心特质。中学阶段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的重要时期。中学生自我概念的偏差会影响中学生学习英语信心与兴趣,进而影响其英语学业成绩。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业自我概念,激发成就动机,引导中学生对英语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增强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促进积极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的现状,学业自我妨碍与学业成败归因的关系。方法:采用学业自我妨碍量表和初中生学业成败归因问卷对50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较高;②学业自我妨碍在性别(t=0.037,P0.05)、家庭住址(F=0.370,P0.05)、年级(F=1.011,P0.05)和父母教养方式(F=0.792,P0.05)上存在显著差异;③成功外部不可控和失败外部不可控起正向预测作用,成功内部可控和失败内部可控起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较高,内部归因较高的学生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较低,外部归因较高的学生学业自我妨碍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
自我概念是个体心理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心理健康的人的核心特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的重要阶段。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偏差会影响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与兴趣,进而影响其英语学业成绩。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业自我概念,激发成就动机,引导小学生对英语学业成败进行正确归因,增强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促进小学生积极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8.
基于自我归因的大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业成就动机的水平决定着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归因直接影响看大学生个体的情绪、期望和行为,进而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学业成就动机.本文在自我归因理论的框架内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在成就情境中的自我归因内容进行剖析,阐明了大学生的自我归因与学业成就动机的逻辑关系,研究了借鉴自我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启示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对西北内陆地区大学生自尊、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自尊与学习倦怠及各因子在.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总分及成就感低因子在.0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情绪低落因子在.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学业外在归因与学习倦怠总分及行为不当,情绪低落两因子在.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学业外在归因、自尊、学业成功归因、自我效能感单独对学习倦怠的解释率分别达到13.3%、5.1%、1.9%和0.9%。学业外在归因、自尊、学业成功归因、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倦怠的有效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对学业成败的归因将直接影响学生日后的发展,因此教育者应当高度重视学生学习行为中的心理倾向,正确认识归因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学风教育当中,提高学生学业成功的期望和行为的功效感。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业归因又有其自己独特的特点。本研究随机从大连民办高校选取100名大学生来探讨其学业成败的归因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法,经过信度、效度检验后,运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得出民办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为日后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学业成就归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391名高中生为研究被试,以高中物理学业成就归因调查问卷为工具,探讨了高中学生物理学业成败的归因倾向及其在不同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高中生对物理学习成败总体上倾向于作内部归因,其中又主要归因于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2)高中生对物理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存在差异,自我评价成功者倾向于作外部的归因,自我评价失败者则倾向于作内部的归因;(3)自我评价成功者的归因在性别和年级间差异不大,自我评价失败者的归因在性别和年级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学业成就动机的水平决定着大学生个体的发展,而归因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个体的情绪、期望和行为,进而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学业成就动机。本文在自我归因理论的框架内对大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在成就情境中的自我归因内容进行剖析,阐明了大学生的自我归因与学业成就动机的逻辑关系,研究了借鉴自我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促进大学生成才的启示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理想-现实自我差异问卷“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考查了447名1~4年级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状况及其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理想自我概念与现实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在学业、情绪和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大学生被试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显著大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被试;大学生的理想-现实自我概念差异与抑郁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情绪、人际、家庭自我差异等对抑郁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4.
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个体的成败主要归因于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而个体对成败原因的感知是主观的,个体对成败不同的归因对其随后的情感和行为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的主要影响者,为了对学生的学业成败归因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基于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对教师提出四条建议:成为分析学生行为的"科学家";避免时学生的成败归因产生偏见;给予学生正确的归因反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归因训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数学考试成败归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对学业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原因知觉.在成功情境下,大学生把考试结果较多归因于外部的因素,而较少归因于内部的因素;在失败情境下,把考试结果较多归因于内部因素,而较少的归因于外部的因素.大学生对于学业成败归因有一定的年级特点,而且,在决定各项原因的方差方面,成败因素的作用非常明显.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自我概念"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于"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相互关联,近年来"学业自我概念"在英语教学领域里受到了诸多关注。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调查并总结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自我概念与实际英语口语水平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初中生的学业成绩及学绩稳定性对自我概念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一般自我价值感、理科自我概念、艺术自我概念、学业自我与其学绩稳定性相关显著;学业成绩越稳定的学生,其理科自我概念和家庭自我概念越积极,高学绩稳定性学生的艺术自我概念显著低于低学绩稳定性学生;学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对一般自我价值感、人际自我概念、道德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家庭自我概念、理科自我概念、诚实性自我概念的感受也更加良好。这表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表现及其学绩的稳定性,选择性地影响了自我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在激发和培养学习动机时,应注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抱负水平,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感,以达成目标的成功,促使学习动机的增强。要改变学生对学业成败不适合的归因,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和归因向度训练,提高归因的效果。使学生掌握合理的自我责任的标准,建立起内外平衡的控制点结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提高自我反馈水平.促进学生形成积极、肯定的自我概念和动机水平,避免产生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克服习得性无能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94名听障大学生学习和交往成败归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听障大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倾向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的归因,并具有利己主义归因偏向.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专业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听障大学生,其学习和交往成败归因具有显著差异.文章还分析了听障大学生归因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不断发展的学业自我概念与相应学业行为之间存在的落差和不一致性,探究其可能的心理机制.方法:采用基本认知图式(调查一)和行为测量(调查二)分析了574名大学新生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行为间的关系.结果:学业自我发展水平高的个体对学业自我概念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有更多的认知,同时表现出行为上的增强.但这种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