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情绪理解、情绪调节与同伴接纳情绪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这种功能在个体身上表现为一种能力,即情绪能力。它主要包括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两个方面。研究表明,学前阶段是儿童情绪理解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3岁儿童已经能根据表情线索和情境线索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能够理解混合情绪,评价引发情绪的原因。情绪理解  相似文献   

2.
情绪调节是个体适应社会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机制。情绪调节是一个过程,涉及各种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有助于维持稳定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而言,可以从认知、行为、言语和生理方面入手来调节情绪,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情绪调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调节是个体适应社会和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机制.情绪调节是一个过程,涉及各种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有助于维持稳定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而言,可以从认知、行为、言语和生理方面八手来调节情绪,为他们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幼儿期是孩子学习能力较强的一个年龄阶段,更是语言表达发展的关键期。家长与教师需要对此阶段的孩子加以注意,积极引导和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成年人普遍认为3-4岁期间孩子学习知识和能力严重影响幼儿后续发展。因此,注重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其重要,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能使孩子更容易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本文主要对结合游戏活动的方法培养3-4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幼儿教师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自我管理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基础,它和生理、认知、情绪、社会化等所有的发展领域都有联系。对于学龄儿童来说,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比情商更有助于社会交往。自控力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儿童的自控能力从两岁左  相似文献   

6.
面部表情识别是情绪理解的重要方面,是儿童个体发展和社会化的基础.本研究采用面部表情图片识别方法测试了3~5岁儿童对高兴、伤心、生气、害怕四种基本表情的命名能力.研究结果表明,3~5岁儿童的面部表情命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他们对积极表情的命名能力显著优于对消极表情的命名能力,对害怕表情的识别在3~5岁这个年龄段中没有得到明显的发展.因此,对3~5岁儿童进行必要的情绪理解教育将有助于其个体情绪理解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情绪调节策略是个体为了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而有意图、有计划的努力和做法。情绪调节策略影响个体情绪调节的能力和水平。了解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类型和发展特点、帮助儿童掌握良好的情绪调节策略,对于促进积极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维护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教工作者,是孩子人生的启蒙老师,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调节和缓解来自学业和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理性地处理未来职业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帮助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采用"大学生情绪管理问卷"对几所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一、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绪管理水平总体处于良好状态;针对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出现的情绪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父母元情绪理念量表>与<儿童情绪调节量表>探讨父母元情绪理念对5岁~7岁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元情绪理念与5岁~7岁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存在显著相关,且不同类型的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有不同的预测力:性别和年龄差异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父母评价与教师评价父母元情绪理念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证实,0~2岁的孩子坚持每天游泳,不仅有助于健康成长,而且能提高抗病能力。神经系统:经常游泳能有效促进孩子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激发潜能,为提高智商、情商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屠晓飞 《亚太教育》2022,(1):184-186
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主要是指个体能掌握自己的情绪并能主动调节,使其保持乐观平和的能力。小班幼儿年龄偏小,处于认知发展能力生成初期,社会化水平相对较低,心理活动具有无意性且喜爱模仿,这就导致其容易情绪化,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基于此,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活动增加幼儿社会性交往,投放器材丰富幼儿情绪释放途径,播放...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选取了101名3~5岁幼儿,考察年龄、情绪情境和人际关系背景等对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影响。结果显示,幼儿在3岁时开始认识到外部表情和真实情绪的区别;4岁时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在早期,幼儿进行情绪调节的目的以自我保护目标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而日渐趋向社会定向目标;幼儿对伤心情绪表达规则的理解相对较好,情绪表达更符合社会期望,而在生气情境中表现得更自我中心;当好朋友在场时,幼儿的情绪调节更有效,尤其是在高兴和伤心情境中,其外部情绪表现更符合社会期望。为促进幼儿情绪表达规则认知能力的发展,成人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同理心,促进其交往能力的发展;抓住4岁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引导幼儿合理宣泄和调节生气情绪;为幼儿创造和谐的情绪环境。  相似文献   

13.
0-3岁是人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期,家长、父母在重视对孩子身体保健的同时,也要重视对孩子的心理保健。心理保健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满足孩子各种合理的需求,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刺激,发展儿童的动作能力和语言能力;客观对待孩子的过失和错误。  相似文献   

14.
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是其思维形成以及习惯养成的关键性阶段,因而我们在这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尤为注重幼儿的情绪理解以及心理发展特点,我们要注重将孩子的心理状况做正确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情绪,让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以及学习中能够以良好的心态去应对问题。幼儿教育是基础教学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注重的不是孩子究竟学会了什么,而是在学习与交流中建立良好的心理发展方向与情绪理解方式。因此在3~6岁阶段的幼儿教学中如何培养情绪理解与建立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情绪调节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时期个体的努力控制直接影响着其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以及个体情绪表达方式的发展.执行注意系统是努力控制的基础,儿童执行注意系统的发展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控制刺激和反应,提高对冲突情景的应变能力,在反应性上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6.
情绪是个体心理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情绪具有建立、维持和改变个体与外界关系的功能.情绪的这种功能被广泛认为是一种能力,即情绪能力.  相似文献   

17.
幼儿期的孩子随着活动内容的增加和活动范围的扩大,需要也逐渐扩大,他们的情绪与情感也变得越发丰富。但由于幼儿的情绪情感正处在不稳定的初级时期,对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较弱,容易受年龄、智力、经验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出现波动。再加上现代中国家庭结构主要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们普遍注重对孩子的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行为习惯和良好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情绪调节是青少年社会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所谓认知型情绪调节方式,是指个体为了达到情绪调节目的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认知努力。单独研究这种认知取向的情绪调节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情绪调节方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教师从认知角度实施科学的情绪情感教育,指导青少年形成成熟的认知型情绪调节模式,增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又哭又笑,情绪转变是那么容易。可是,当孩子到了五六岁,一些情绪因素开始在孩子的心里积淀,有些孩子表现出乐观开朗,而另一些孩子则常常郁郁寡欢、缩手缩脚……  相似文献   

20.
对于5岁幼儿来说,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其个性的形成、身心健康的发展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幼儿园在教学的时候,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都应该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而注重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目前绥化市北林区5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不佳,存在着种种客观的影响情况,急需纠正。本文将通过绥化市北林区5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分析结果,提出家庭和幼儿园培养5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教育策略,以帮助提高和促进5岁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