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艳辉  朱李  邱均平 《情报杂志》2022,41(2):190-197
[研究目的]以“唯SCI”“SCI至上”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使大量的科研成果外流,对我国科研创新发展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在“破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背景下,旨为我国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评价体系提出正确的思路,使之回归到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来。[研究方法]首先回顾并梳理了我国科研评价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变迁机制,并从SCI论文的资助效益、流向现状、被引用次数三个维度分析了目前唯“SCI至上”的科研评价导向造成科研成果流失、国内学术期刊质量无法提升、国外知识垄断加剧等不良影响。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可视化分析了“科学网”上科研评价的专家评论信息,进一步提出了3个方面的科研创新思路:打破“以刊评文”“奖励驱动”的现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完善科研评价制度。[研究结论]认为科研评价的重点应聚焦在科学研究的“本质”,回归科研评价的“初心”,以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的,实施评价多元化,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李晓轩  徐芳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35(12):1431-1438
2018年10月,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五部门发出通知,联手开展清理“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主的广大科研人员既有期盼,又有担忧。“四唯”如何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20多年发展演进的介绍和分析,认为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评价走出了一条破“四唯”的道路,形成了科技评价的中国科学院模式,为如何破“四唯”提供了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3.
基于机制特征深度聚焦问题导向人才评价的内涵和存在问题。通过国内各省份“揭榜挂帅”机制中人才评价实践分析、前期研究和专家咨询,形成了“揭榜挂帅”机制视角下团队遴选、揭榜实施、成果应用3个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初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最终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为切实解决“揭榜挂帅”机制实施过程中人才评价问题提供思路和模式的借鉴,为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现象提出新的方法,通过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提供形成并实施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的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4.
岳丹 《情报探索》2023,(3):49-54
[目的/意义]2019年突发的华为“断芯”事件,暴露出我国学术论文因长久实行“唯论文”评价模式造成科研结构性失调从而受制于人的尴尬现状,为实现我国核心科研领域的独立自主,作为学术论文评价机构的高校图书馆可通过研究探索建立学术论文评价新模式破除“五唯”之中最关键的“唯论文”。[方法/过程]通过采用提高拓展其他评价指标、构建精细化微观评价分类、分类系数加权评分等级制等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学术论文评价新模式。[结果/结论]这种深化改革后的评价模式,拓展了评价的深度与维度,挖掘出以往被忽视的潜在优秀学术论文,破除了狭隘机械的“唯论文”评价模式对我国科研发展的桎梏,评价结论更加全面、公正、客观。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近年来,我国不仅培养了大批国内人才,同时还吸引了大量海外人才,2013年全国新增“千人计划”专家861人,总数已达4180人,人才发展步入“快车道”。同时也应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仍存在着唯论文、唯结果、行政色彩浓等问题,导致了人才评价有失偏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尽快完善评价人才的方式办法,破解人才评价难题,更好地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已成为一个亟待突破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中存在的指标单一、精细度不够、“五唯”倾向等问题,结合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对完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的要求,以“创新、质量、贡献”为导向,以客观公正、细化分层为标准,以立德树人、学术贡献和服务国家三大指标为立足点,构建了包含16项二级指标、99项三级指标的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NP-AHP-EWM法计算各级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及综合权重,对20位学者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人才评价体系在兼顾各方面评价指标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服务国家战略、代表性成果的质量、成果转化的实效等方面的衡量,可以直观反映出被评价人才的优势和短板,对激励和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相关部门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研人才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科研成果产出对社会经济贡献程度,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科研育人,为国育才,回归科学研究的精神本质,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破除“唯论文”等科研人才评价顽瘴痼疾及高职院校单一的职称晋级科研机制,提高人才队伍建设质量及科研成果转化率,应从人岗相适的分类人才评价机制、注重成果转化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及科研人才队伍和管理队伍科研素养塑造方面,以“双师型”一线实践带动科研项目拓展,以问题发现和认领的科研合作形式,探索多机构科研协同合作模式,并建立系统的科研人才培养制度体系及全过程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8.
“五唯”是我国学术评价过度依赖量化数据的概括性表述,也是当前学术评价体系改革中难以破解的顽疾。立足于学术评价的不确定性特征及其风险,厘清同行评议的重要性以及同行专家的地位与责任,能够为学术评价改革提供一种有效的思考视角。我国学术评价“五唯”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于科学共同体的“权力”让渡,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学术评价与科研资源分配的过度绑定,而同行专家负责任的意识以及水平不足,进一步为“权力”让渡留下了空间,由此引发学术评价中“行政干预学术”、量化指标主导等不良后果。当前,构建“负责任”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术评价多主体协同改革的关键在于厘清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责任与边界,将资源分配权进行必要下放,同时逐级明确责任主体及其使命,使负责任的同行拥有学术评价的实质性权力,以防止责权的错位以及不合理的“权力”让渡。在这一过程中,面临着若干亟待分析和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波 《科技风》2023,(25):50-52
构建以教育大数据为基础的职业院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职业教育学校评价改革,实现“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治理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当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面临着“评价结果导向待强化”“评价指标体系待优化”及“评价数据支持待丰富”的困境,数字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必然是数据驱动的,评价变革要始终坚持“结果导向功能”“动态完善指标体系”及“做好教育大数据的治理工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我校以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及管理模式为理念,建立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与考核机制,通过修订相关评价与考核办法,力求准确评价教师,并对教师的”入口关’’、“职称晋升”、“教学质量量化”、“学年度总体评价”和“岗位津贴档次”等五种考核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本力求准确介绍相关做法,并提出笔对以上五种考核的一些建议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人,导师队伍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本文在提炼导师素质能力特征基础上,通过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完善导师传帮带机制、畅通导师学术假、加强团队领头人建设、提升导师创新实践能力、建立导师管理信息系统及360度考评机制等具体措施,积极创新导师队伍的准入、培养及监督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导师队伍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师评价是重要的“指挥棒”,是培育良好师德师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导向,事关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该文立足问题导向,从教师评价重要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洛浦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探索构建“1(师德)+4(四项能力)”教师评价体系,完善“五位一体”开放多元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淑珍 《现代情报》2007,27(1):213-215
文章阐述了目前学术道德失范的种种表现,认为学术道德失范主要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学术研究中的“官本位”、学术评价机制不完善、学术失范的低成本、基本学术规范缺失及学术道德失律等原因造成的,提出应从以德治学,建立完善的学术评价机制和监督惩戒机制以及学术本位的管理体制等方面整饬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14.
我国研究生发展阶段开始由“规模型”走向“质量型”。针对研究生培养机制中的不足与缺陷,本文从研究生评价考核体系、研究生导师责任机制、研究生导师激励机制、研究生学习观念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而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又是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教师考核评价中突破“五唯”的壁垒,激发教师的内生动力,成为各高校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该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考核评价改革为例,围绕中央和教育部深化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立足教师成长规律,积极探索以科学分类为基础、注重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印发实施两周年之际,总结分析有关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以下简称“三评”)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研究认为,“三评”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精简人才“帽子”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更加合理设置各类科研项目和人才项目申报要求,优化项目评审制度,精简项目申报评审及后期管理流程等,但仍存在评价新标准尚未建立、评审专家公正参评缺乏健全保障机制、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尚未完全建立、基层机构推进“三评”改革进程参差不齐且整体缓慢、专业评价机构缺乏良好运行机制等问题,制约“三评”改革全面深入实施.基于此,提出推动“三评”改革工作全面深入贯彻实施相关建议:一是加强各方联动督查落实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建立健全新评价标准体系;二是坚持分类治之、稳步持续推动;三是健全专家遴选及跟踪评价机制;四是加快配套制度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五是加大对专业评价机构挟持力度并强化相应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7.
俞立平  张再杰  肖成华 《情报杂志》2021,(3):201-206,F0003
[目的/意义]“以刊评文”现象长期根植于我国的科技评价中,在破除“四唯”,回归科学研究本源属性背景下,研究其局限、本质,客观对待“以刊评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在分析“以刊评文”存在的问题与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期刊级别与研究水平的用户画像,论证了“以刊评文”的本质,并建立论文评价的比较框架,讨论了小样本论文比较、同级别大样本论文比较、同级别小样本与大样本论文比较、大样本下论文跨级别比较问题。[结果/结论]大样本情况下论文发表期刊的平均质量可以代表作者水平;机构评价时应该“以刊评文”为主、同行评议为辅;人才评价应该以同行评议为主、“以刊评文”为辅;“以刊评文”能够评价科研规模而代表作评价只能评价科研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以“三评”、破“四唯”为代表的科技评价改革文件多、力度大,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差距依然巨大。改革效果大体可概括为“表层强,中层半,底层弱”,即:较好地破除了“三评”中的不合理的评价数量、频次、指标等表层问题;在奖励制度、人才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等“唯”的本体方面启动了改革,但是改革还在半途;科技评价改革尚未从底层实现引导科研人员追求卓越的价值导向方面的根本好转,“破”之后“立”什么的问题尚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Howlett和Ramesh政策工具分类方法,并结合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发展阶段研究构建X-Y二维分析框架,通过对2006年以来我国的13个关于科技人才评价的政策文本进行文本收集、筛选、编码和量化统计,分别从X维度、Y维度及两维度结合等三方面分析政策工具演进及组合使用情况,最终为优化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提供政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工具的使用以政府决策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政策工具使用量呈阶段递增趋势。结论建议增强政策工具使用平衡性,持续推行分类评价政策,同时加大“四唯”现象清理力度。  相似文献   

20.
黄牛武 《科教文汇》2014,(18):31-32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提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五位评价指标”、“五级评价等级”和“五元评价主体”基础上,建立一个基于“世界大学城”网络云平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在线评价体系,并对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方案和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