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早在1905年《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一文中,首先提出了党的出版物党性原则的概念。毛泽东也于1959年6月在《要政治家办报》中强调:“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又说,“新闻工作.要看是政治家办,还是书生办。”不论是革命导师列宁所说的“党性原则”,还是开国领袖毛泽东所说的“政治家办报”,强调的其实是一个问题:报纸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2.
当前省报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全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省报是否适应?二是各地兴起“办报热”,省报在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三是读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省报如何满足?有的同志说:近年的新闻改革,只是解决  相似文献   

3.
1999年,沧州报社将是有较大发展的一年。在报纸工作中,我们将突出抓好四件事: 一、进一步明确办报思想。1999年,我们在办报上总的思路是:充分利用一社两报的优势,积极主动服务党,解放思想进市场,认真做好“规定动作”,努力做好“自选动作”,在实现“两个满意”(党委满意、读者满意)上下功夫。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求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积极主动是个态度问题,生动活泼是个形式同题。党报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中心工作不能满足于领导人讲话登过了,会议文件刊发了,名单没有出差错等等。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党委和政府的一些重要文件当然要发,名单当然不应出错,但仅仅停留在这一步上,还是消极  相似文献   

4.
北京日报编辑部从一九六五年三月起开展了“为谁办报”的学习讨论,收获很大。这一学习,坚持了学用结合的原则,做到了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把学习毛泽东思想与改造思想、改进工作密切地结合起来;不少同志吃到了甜头,提高了学习的自觉性。在开展这次学习以前,对于“为谁办报”的问题,编辑部的同志们在口头上是理解的,但在实际执行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解决,长期有“主要为干部还是为群众”的争论,工作中往往忽视工农兵的要求,用知识分子的框框去套工农兵群众。许多稿子工人和农民念不下来,听不懂。与此相联系的“靠谁办报”,在执行“全党办报”路线上也有一些问题。编委会认为“为谁办报”、“靠谁办报”是个根本性的问题,因此,决定在全编辑部开展一次“为谁办报”的学习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鼎钧回忆录《文学江湖》里,有一节谈到台湾本土报人李万居及其主办的《公论报》。他引述老报人许君武的说法,将中国报业分作三个阶段或三种形态:书生办报、流氓办报、企业家办报。准此而论,尽管《公论报》也曾赢得“台湾大公报”的美名,他认为李万居的办报努力终归还是失败了,而且这种失败“象征书生办报的时代真正结束了”。  相似文献   

6.
“树荫”,还是“树阴”?问及这一问题,巩怕人们十之八九要回答:是“树荫”。据统计,1998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两大报纸较多使用“树荫”,而较少使用“树阴”。  相似文献   

7.
当前省报面临三个问题:一是全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省报是否适应?二是各地兴起“办报热”,省报在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三是读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省报如何满足? 有的同志说:近年的新闻改革,只是解决了一下新闻的短、新、快问题,只能算作新闻业务的改进。这个看法是否正确有待研究,但  相似文献   

8.
在五十年代初期,胡乔木提出了办报的方针和任务以后,又向《人民日报》提出“依靠群众办报”的问题。他说:“我们的报纸名字叫做《人民日报》,意思就是说它是人民群众的武器,人民群众是它的主人。因此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把报纸办好。”当时胡乔木围绕“依靠群众办报”这个问题,陆续发表了  相似文献   

9.
“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毛泽东为何要提出这个主张?对“政治家办报”应作如何理解?几十年来人们的看法相去甚远,因此有必要对其提出的背景和主要所指作一番历史的考察。毛泽东是在1959年6月间同吴冷西的一次谈话中提出这个主张的。关于这次谈话的摘要,全文引述如下: 去年三月我在成都曾说:“不要务虚名而得实祸。”从去年九月,大家头脑发胀,大谈共产主义。去年十一月我到郑州才发现这一问题。马克思写《资本  相似文献   

10.
报业绩效考评工作是根据一定的目的、程序,对照工作目标或绩效标准,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记者编辑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发展情况等等工作绩效给予评定,并将上述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它是报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要建构公正合理的绩效考评模式,首先必须解决三个问题:是“人治”还是“法治”?是定量还是定性?是评价还是指导?对这三个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绩效考评的合理公正性;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办报质量及报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马庆 《当代传播》2011,(4):35-38
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对史量才“史家办报”思想的研究存在某种片面性,以至完全忽略了美查时期《申报》(1872—1889)对史量才时期《申报》(1912-1934)的影响.本文通过比较美查、史量才两个时期《申报》的新闻报道,认为:史量才的“史家办报”思想实际上是对美查时期办报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政治家办报”是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名言。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时再次重申“要政治家办报”,强调“报社的同志,必须讲政治,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通过学习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联系我们《中原铁道报》的办报实际,我体会到,作为铁路企业报,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应当坚持“三合一”:即良好的政治素质 企业素质 新闻素质=优秀企业报。良好的政治素质是企业报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根本保证。“要政治家办报”,就要提高办报  相似文献   

13.
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本路线.同党的各项工作一样,办报也必须走群众路线.只有大走群众路线,充分地发动群众,才能在办报工作中贯彻多快好省的方针.党一贯号召要全党办报.全民办报.这就是说,办报一定要大走群众路线.不走群众路线,就不能发动成千成万的群众参加报纸工作,就不能做到全党全民办报.要大走群众路线,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要充分地相信群众,一个是要坚决地依靠党委.这两个问题互相影响,互相依存,处理不好前者,也就处理不好后者;反之,亦同.办报要走群众路线,这是许多人都赞成的.但是怎样走法?依靠什么力量来充分发动群众呢?做法就不一样.有些报社,撇开各地党委,只是依靠报社的同志去发动群众,结果就只能是冷泠清清,甚至在通讯员  相似文献   

14.
《纽约时报》记者弗兰克尔在一九七二年五月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向基辛格提问关于美苏高级首脑在莫斯科会谈的所谓“程序性问题”:“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地宣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成批地发表协定呢?”基辛格答:“你看马克斯同他的报纸一样多么  相似文献   

15.
邓拓身上有太多貌似矛盾的地方:作为常年撰写最高党报社论的“专业户”,晚期却频频在杂文发力,打造出杂文品牌“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作为北京市委宣传部的部长,他的口头禅却是“为政不为官”“不当新闻官”;作为《人民日报》总编辑,本该最讲政治,却在1957年被毛泽东痛批:“过去说是书生办报,现在应该说是死人办报.”1958年的南宁会议上,再次被毛泽东批评:“我说他是教授办报、书生办报,又说过死人办报.”即便在被批“书生办报”后,邓拓却刻了一枚图章:“书生习气不可无”.  相似文献   

16.
中央提出的“三贴近”原则为党报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增强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指明了方向。实现报纸和读者之间的互动,是对我国党报优良传统的继承和许多诞生在战争年代的党报一样,《盐阜大众报》从1943年4月25日创刊之日起,就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经过大胆尝试,摸索出一条“从大众中来,到大众中去”的办报路子,成功地解决了“为谁办报”和“靠谁办报”两个基本问题,创造了“黑板报、读报组、通讯组三结合”、“从上到下建立通讯网”、“知识分子培养工农写稿”等一系列经验。这些经验和优良传…  相似文献   

17.
办报者常劝人“勿以善小而不”,但自己做得如何?比如,笔者家中订有《新民晚报》与上海《青年报》两份报纸,一份是32个版,一份是16版,都在两大张以上。《新民晚报》早已开始在32版中切上一刀,使32个版面按页次翻读有序;而仅仅两大张16版的《青年报》因为当中不切一刀,至今翻读起来仍然麻烦,颠过来倒过去的。当然,读者自己也可切上一刀,但  相似文献   

18.
《时报》后期的特色 上海《时报》创刊于1904年,自1921年黄伯惠接办以后,另辟蹊径,后期的风格,与狄楚青主办的前期迥异。我国大型日报而突出体育新闻与社会新闻者,可谓始自后期《时报》。包天笑曾称黄为“报坛怪杰”,也有人称之为“奇人黄伯惠”。 关于黄的“办报动机”顾执中认为“最大的可能,是他眩惑于新、申年年发大财,想以此致富”。吴农花则认为“黄已富于资产,办报是为了提高社会地位”。童轩荪认为黄之办报,“纯为兴趣”。以上三说,各有所见,似不必固执一词。原《新闻报》副总经理汪仲韦曾经谈过:“办报亏本是常事,赚钱倒在例外。黄伯惠酷爱新闻事业,毕生孜孜不倦,把偌大家财都填进《时报》这个无底洞。至于《新闻报》和《申报》这两个报确实是赚钱的。然在最初阶段,也经过许多艰难曲折,几十年后,才逐渐走上盈利之途。……”从后期《时报》  相似文献   

19.
自从产生了“报业经济”以来,报界同仁习惯于提加强报业管理要“两个轮子一起转”,这两个轮子,一个是办报,一个是经营。 然而,从多年的实践来看,“两个轮子”的提法不尽完善,不尽合理。江西日报社有个提法,叫“以办报为中心,以经营为基础,以机关为保证”。如果把这个  相似文献   

20.
党报有两支队伍,一支是主力部队,即专职新闻队伍,一支是地方军,即业余新闻队伍。所谓业余新闻队伍,就是党报的通讯员。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中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党报就是人民的报纸,并且依靠全党、依靠人民办报,这就使我们党的新闻事业有可能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如果离开这条道路,以为只有象个体经营或同人经营那样办报才算‘民主’那就很不恰当了。”所谓“依靠全党、依靠人民办报”的问题,在当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