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并不是主次不分,平均使用力量的均衡论,而是坚持了重点论的两点论,体现了重点论和两点论的辩证统一,是对辩证法的绝妙运用。  相似文献   

2.
论“两手抓”──学习邓小平同志“两手抓”的思想翟炎,樊汉祯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这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重要的领导方法。它不仅继承...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是邓小平解决诸多问题的一种基本思路,贯穿了邓小平全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各个方面。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原理,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两手抓”的哲学思考刘家林,方国平“两手抓”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它不仅坚持了辨证唯物主义的两点论,而且也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需要,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现实意义。一、“两手抓”的基本内容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党内存在的“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提出了许多光辉的思想。这些思想主要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必须反“左”反右;反“左”反右必须依据具体情况决定方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反“左”反右更要戒“左”戒右。在新时期,我们要不“左”不右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理解邓小平两个文明建设“两手抓”的理论,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理解邓小平两个文明建设“两手抓”的理论,实践中如何贯彻运用邓小平“两手抓”的辨证思想抓好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两手抓”理论思想是在特定的时代和历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分析和把握“两手抓”战略思想的辩证法哲学底蕴。有利于我们领会这一思想的深刻历史意义、实践意义和对当下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在全面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抓——是邓小平领导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实际工作中,“要紧紧抓住合乎自己的实际情况这一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抓典型、抓试点、抓试验;抓住时机、抓住机遇;抓落实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銮雪 《成才之路》2011,(26):70-70
做好对班级的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好班级管理,关键就在于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以及引导方法。管理班级要用“两手抓”的思想来指导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两手抓”即一手软,一手硬,“软硬”兼施,齐抓共管,二者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文章运用唯物辩证法观点,从五个方面对“两手抓”进行了分析、理解,进一步指出了坚持“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书法中的“功”和“性”与“意象”,从书法创作的整体意义上说,是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它们是一个融合贯通的整体。就里论述的“功”是特指书法中的用笔功力;“性”则指作者在书法创作中所流露的学识修养。书法“意象”,是作者创作中主观之“意”和作者情感所依托的客观形象即艺术之“象”的和谐统一。功”和“性”蕴涵在“意象”中并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全过程,它的强弱影响到书法作品最终的艺术品质。如果说“意象”是书法创作前行为的思想动力和艺术形态的显现,那“功”和“性”则是书法“意象”之美在艺术表现上的强化和升华:是技巧和情感在作品中的再现和流露。  相似文献   

12.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尊本重教”、“通经致用”是其治经治学的基本宗旨。从这一宗旨出发,他一方面继承孟子的“返本”思想和“养气”学说,另一方面则发扬了荀子“教化成性”的思想。与此同时,在尊崇传统道德即“法先王”的前提下,他也肯定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因时变革”的必要性,因而阐发了荀子“法后王”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智慧。而从实际出发,坚持两点论,反对走极端,注意一个向掩盖着另一倾向,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作从三个方面(即一是重点论,二是两点论,三是适度论)展开论述,阐明坚持“两点论”力戒走极端,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则是我们时刻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首倡,而其“文学革命”主张的形成,其直接动因则在于其“教育救国”思想。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文选》第感动卷中关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和“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一系列重要观点的论述,充满了辩证逻辑思维,这部菱不仅是一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而且是一部新时期的“思想创新学”。  相似文献   

16.
作文之法,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有效的作文教学亦是如此。“我”“真”“美”是本人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中总结出的三字“经”。“我”字体现的是以我为主体的写作理念;“真”的情感是写作的动力;“美”的语言则彰显出个性。  相似文献   

17.
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是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作为直接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大“两课”教师应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指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活动;“育人”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只有坚持“教书”、“育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生存型”民生观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意义。实现共同富裕是生存型民生的最高目标,“三个有利于”是衡量解决民生问题是否取得成效的有力标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生存型民生的着眼点,增加物质财富、“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改革开放是解决生存型民生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小学阶段文言文教学中的“言”“文”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言”主要是词语的积累、一些浅显的古汉语语法、诵读方法、文言语感;“文”则是“文章的内容、情感”和“表达的妙处”。“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文”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灵魂,统帅着“言”。没有“言”,“文”就无从生根;没有“文”,“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