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张亚凌 《幼儿教育》2001,(12):32-32
上幼儿园中班的儿子小笃行,有段时间情绪很不好。写字时,写着写着就不耐烦了,铅笔一摔:“我不写了,我写不好。人家小朋友都得了‘100分加红旗’,还贴在墙上。”画画时,他更没有耐心了,常常将圆形画成三角形,不给小朋友画头发,不让小树长叶子,嘴里还自言自语:“我就要把画画坏,我又得不到‘100分加红旗’。”原来,老师给字写得好的或画画得好的小朋友打100分,还要加个红彩笔画的小红旗。为了鼓励孩子,老师还将这些作业贴在教室前面的墙壁上。  相似文献   

2.
呼唤仙女     
“这次考试的作文题是《我最喜欢的人》,”王老师拿着批改好的试卷说,“有一位同学的作文写得很‘有趣’,我念给大家听——‘我最喜欢的人,聪明伶俐,机智勇敢;歌声动听,心地善良。她长着一双闪光的翅膀,她,就是仙女。’”“哈哈哈哈!”同学们爆发出大笑,教室正中的李伊莱红着脸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3.
幽默甜甜果     
●评分语文老师生气地说:“有位同学不满意我给他的作文评‘乙’,竟自己在旁边批了个‘甲’字,太不自量了。”这时,李明羞怯地站起来说:“老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觉得您那个‘乙’字写得太好了,可以得‘甲’。”●没作弊化学测验后,教授不满地来到教室,对所有的同学说:“80份答卷,有80份答案。”一名学生在下面嘀咕:“这至少说明我们没有作弊。”●通知语文老师要一位同学口头通知全班:背诵蒲松龄的《狼》一文。这位同学最怕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就趁着教室没人,在黑板上写下“请同学们背狼”几个字后,匆匆走出教室。过了一会儿,进教室的同学…  相似文献   

4.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教学《情绪》时,我顺手从一位学生的桌上拿起一支喝了大半的矿泉水,问:“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瓶中所装的水?”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瓶里装着小半瓶水。”“瓶里装着水。”“瓶里只有小半瓶水。”“瓶里还有小半瓶水。”接着我请学生点评一下,此时教室却静了下来,无人举手。我把“只有”和“还有”写在黑板上,“现在,发现了什么没有?”我问。终于,一位男生发言了:“我认为他们都说出了瓶中有水的意思。”“还有吗?”他摇摇头。“大家觉得他的话对吗?”“对!”学生们齐声答道。“那么,回答得好不好呢?”他们又沉默了。我在“只”和“还”下面加了黄色的着重号。“请大家再仔细想想,有没有新发现?”又一位男生举手了。“‘只有’和‘还有’是有区别的,‘只有’的感觉比‘还有’要少。”“你说得很好,那么请你结合本课内容用另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我相信你能说好的,也请其他同学想一想。”他低头看了一下书后,轻声地说:“‘只有’好像有点悲观,而‘还有’则很乐观。”我请他再大声地重复了一遍。问:“大家认为他说得好不好?”“好!”这次我也在喊,倒让这位男生显得不好意思了。“既然大家都说好,那么好在哪里呢?”思维的大门一旦打开,学生们又兴奋起来。我选择最先举手的一...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苦恼     
“李威,明天是星期六,咱们再约几个同学打篮球好不好?”邻座同学边写作业边和我说。“打,”我冲着她笑眯眯地说,“这个星期,一定要‘打’个痛快!”可是,到了晚上放学,一位老师走过来说:“明天是星期六,作业留多点,  相似文献   

7.
一日,我到班级的卫生区内巡视。当我走到石山后面时,听到石山前面两个同学在谈话:“昨天咱们组卫生打扫得不彻底,被政教处扣了分,惹得‘尖嘴大公鸡’又发了一场大火。”“嘘,小点声,被‘老板’听到了,你又免不了挨一顿‘啄’。”听声音我就知道这是我班的两个同学。真是胆大包天,竟敢背后给我起外号!枉费我平日对你们的一片苦心。  相似文献   

8.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9.
下课了,我仍在讲台前批改作业,突然一个细小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际:“老……老……老师,能给我……打个‘优’吗?”我扭头一看,是张帅拿着作业本怯生生地站在我旁边。“你怎么现在才交?”我生气地说。“老师,我想……把字写得更好……得……得‘优’。”他低着头说道。  相似文献   

10.
我和大家一样,也当了评委。我给许多人打了分数,但有两个人的分数我是怎么也不会忘记的。第一位当然是我们班的胡思乱想、奇思妙想的胡思奇。他讲的是世界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他的故事内容是健康的,这不用说,但讲得不精彩、不吸引人,所以我在内容这一项只给他打了40分;感情表达这一项也只给他打了个面子分,10分;仪表方面,我给他打了15分,他比较大方,但常常把头扭向周老师和主持人王可欣,有时又把头转到黑板这边,有时又抓抓头,样子十分逗人,搞得大家捧腹大笑;语言方面,我给他打了7分。这样他的总分是72分。第二位…  相似文献   

11.
不公平     
《小读者》2004,(8)
老师罚两个不守规矩的孩子在放学后留下来,将自己的名字写一百遍。一个小孩写完回家了。另一个仍在写着。老师问:“怎么回事!”那孩子哭着说:“太不公平啦!他的名字叫丁一,好写得很。而我却叫魏鑫龙。光是那个该死的‘鑫’就有二十四画呢!!”不公平  相似文献   

12.
义勇  维东  肇银  瑛子 《江西教育》2002,(18):7-9
“我觉得钟蕾同学以《粉笔》为题的作文,第一自然段写得很好,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不但语句通顺,而且有很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粉笔蕴含的崇高品格。”“我认为,钟蕾同学的这篇作文写得很充分、流利,它的另一个特点在于运用了较多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借物喻人,歌颂了具有‘粉笔’那样崇高品质的一类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不过,文章在介绍粉笔损耗的情景和过程时,如果能够写得再详细些,文章就会更感人,效果就会更好。”“这篇作文的美中不足,还在于结尾没有与开头照应,如果能把赞美粉笔的语句在结尾一段写出来,不但能前后呼应,而且表达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夏老师上课     
刘欢 《今日中学生》2004,(28):46-47
“同学们,你们进校的第一篇日记,我都已经看过了,并且有的还细细地欣赏了。但有的同学很有意思,把我的‘夏’字写成了‘下’。”我们的语文老师———夏红阳说着,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下”字。同学们都禁不住捧腹大笑起来,快嘴的同学急忙说:“不对,应该是‘夏天’的‘夏’。”“对,是‘夏天’的‘夏’。”夏老师擦掉“下”,写了另一个“夏”,诙谐地说,“我可不是什么下等老师,也不能够当一个下等老师,不过嘛———”夏老师话锋一转,“当个‘浇花的’,也不错嘛。”她顿住话头,环视全场,见大家疑惑不解的样子,便含蓄地说,“我把你们好有一比…  相似文献   

14.
一位语文教师给初三同学指导中考作文,说:“‘文体不限’不等于不要文体,你确定了写哪种文体,就要体现哪种文体的特点,不能写成‘四不像’,不能打‘擦边球’。”“擦边球”原指乒乓球比赛中打出的凑巧从对方球桌边缘擦过的有效球,它具有“似非而是”、不易觉察的特点,在这里用来比喻文体特征模棱两可的考场作文,显得形象生动。现实生活中“打‘擦边球”’这一短语还能用来指那些略偏离中心,但不犯规的做法。像“擦边球”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上,我让学生默写《醉翁亭记》。像以往默写一样,同学们纷纷把语文课本、练习本放进了抽屉。课代表把纸发下去后,同学们便埋头写了起来。我站在讲台上,看着那一颗颗低着的小脑袋,听着那“沙沙”的书写声,内心充满了喜悦。时间很快在学生的笔尖下流走。有的同学已写完,抬起头长吁一口气,活动活动手腕,又开始低下头检查了;有的“啪”的一下,把笔扔在桌上,环顾四周,满脸的自豪;也有的同学大概想不起来了吧,抬头看看其他同学,急得直咬笔头……我爱怜地环视着他们那可爱的小模样。咦,牛卫初同学在干什么?你看他掀掀纸,看一下写一会,还时不时…  相似文献   

16.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17.
以“写”促“读”读书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说得真好。它告诉我们“读”与“写”的关系及其重要性。读得多就会写得好,要想写得好就必须读得多。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呢?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百字的读书笔记。可以是“优美词句汇集”、可以是“谜语收藏”、也可以是“名段欣赏”。为了检查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效果,每星期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挑选学生读书笔记上的“精粹”。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学生都争着为黑板添“材”加“料”,每期内容丰富多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通有无。记得有一次我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徐静 《辅导员》2010,(3):17-18
最近,有同学跑来问我:“徐老师,有个词我不知道怎么写才正确。您说,是‘发奋图强’正确,还是‘发愤图强’正确?”  相似文献   

19.
幽默     
《江西教育》2003,(6):31-31
一 思想品德课时,老师教我们尽孝,向父母嘘寒问暖,问他们一天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等问题。 第二天老师要同学报告父母的反应。一位同学说:“我的父母说:‘你缺多少钱,就说吧!”’另一位同学说:“我才倒霉呢!我父母问我:‘是不是今天发成绩单了?”’  相似文献   

20.
自我鉴定     
自修时分,老班揽着一叠类纸物体,杀气腾腾地闯进安静的教室。“同学们……”老班深深吸了一口气,似乎在努力克制着自己,一刹那,一阵阴森而诡秘的气氛笼罩全班,我们艰难地咽了咽淀粉酶。“……我手上这些是你们昨晚交上来的‘自我鉴我认为很有必要读一下……“鉴定的要求:写出优点不足,字数200以上,仅此……”老班扫了全班一眼,你们写得太不像话了!例……”他拿起其中一份。“在‘任班或团何职务’这栏,你如果不是班团干,你大可以不写,可你们为何要填上‘CEO’、‘市长’、‘外交部发言人’……”同学们开始窃窃私语。“这里有位同学,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