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在激烈的运动后,大量乳酸堆积在肌肉组织中,人体就会产生疲劳。疲劳是指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按照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和社会疲劳。研究现代体育疲劳的恢复,对于提高运动成绩具有很大的帮助。1.疲劳产生的机制到目前为止,解释运动性疲劳有七种学说:(1)能源物质耗竭学说。所消耗的能源物质是高能磷酸物和血糖;(2)代谢产物堆积学说。代谢的产物为乳酸和氨;(3)离子代谢紊乱学说。包括钙离子、钾离子和镁离子;(4)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学说。这里的自由基指的是游…  相似文献   

2.
篮球运动中运动性疲劳的生理生化特点及恢复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峰 《体育科技》2005,26(3):46-48
篮球运动是一项比赛强度大,比赛时间长的运动,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相当高。因此训练也必须达到很大的负荷,但是大负荷训练必然引起疲劳的产生,运用常见的生理生化指标去判断疲劳,并运用合理有效的恢复手段,以达到最大的训练效果,为广大篮球运动的爱好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模型建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与恢复循环的过程是竞技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关系到体育竞赛成绩的优劣,然而,这一过程很多的研究不能直接通过人体试验,所以模型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三大供能系统理论为依据,对运动性疲劳模型分类,为疲劳与恢复的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田径长跑运动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运用大强度、大运动量、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方法,而训练又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疲劳,经常会出现全身无力,反应迟钝,运动能力下降等身体反应,这是由于长时间从事激烈的大运动量训练所产生的运动性疲劳。1983年在第5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上,把运动性疲劳定义为: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值得注意的是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运动,而不是疾病、药物、环境和营养等因素,运动能力下降是暂时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通过调整和适当的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到恢复,甚至会超过原有水平。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会发展成为过度性疲劳,引起身体某些器官的病变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与运动训练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疲劳是指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按照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心理疲劳和社会疲劳。  相似文献   

6.
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定的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是一种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疲劳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目前,人们对疲劳的产生机理仍未达成一致看法。笔者认为:既然疲劳产生是无法避免,疲劳产生的机理又暂无定论,那么对疲劳消除的关注应该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动性疲劳包括运动性生理疲劳和运动性心理疲劳,通过分析其产生的机理,采用适当的、针对性的恢复措施,消除运动性疲劳,从而提高运动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研究运动性疲劳是我国的特色,但由于中西医在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上的迥异,一直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因芯片技术作为现代科学的产物,使现代医学的思维模式从还原论跃进到整体论和系统论,中西医思维模式第1次实现统一。展望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运动性疲劳的前景,可能在以下几方面取得进展:研究和校正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的疗效,开发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单方和复方;研究不同中医证侯型运动性疲劳的基因表达谱,开发诊断运动性疲劳的基因芯片;制定消除运动疲劳的个性化中药组方,等等。  相似文献   

9.
1.运动性疲劳开展人类疲劳的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生理学家们从各个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研究,其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一直是世界各国运动生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虽然目前对疲劳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不同时间和不同运动形式产生疲劳的机制是不同的。运动性疲劳是生理疲劳和精神疲劳综合表现。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  相似文献   

10.
1.竞技体操训练中出现的疲劳1.1竞技体操运动性疲劳的概念1982年在美国举行的第5届国际运动医学生物化学会议上对疲劳的定义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据此体操运动员的疲劳定义理解为:在体操训练或比赛达到一定程度后,运动员本身各组织器官及全身机能暂时下降的一种身体状态,也是机体自身正常的一种保护性抑制。  相似文献   

11.
周斅激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75-76,79
硒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近年来随着硒对人体更多生物学功能的揭示及运动性疲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硒在防治运动性疲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运动营养学方面的关注,就目前硒与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提高抗“疲劳”能力的几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学理论来看,“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不能维持在某一特定强度”,称之为“疲劳”。以下介绍几种帮助运动员提高抗“疲劳”能力的方法。 1 提高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延缓疲劳的产生 有些运动员在比赛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后劲不足,这是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差的表现。而一些生理机能适应能力强的优秀运动员,训练或比赛时,心率、血压变化比常人稳定,心输出量较大,肺活量、最大肺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明显增加,从而提高了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出现机能“节省化”。所以说,提高生理机能的适应能力,能使运动员承受最大负荷和最大强度的训练(或比赛),加强机体抗疲劳的功能,延缓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肌肉疲劳和细胞p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近有关运动疲劳时肌肉细胞和亚细胞机制的研究表明,细胞内pH下降是产生肌肉疲劳特征的重要因素.细胞内pH的下降能引起最大收缩力下降,收缩和舒张期延长,最大缩短速度下降以及最大收缩力和最大缩短速度同时下降所导致最大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王乐 《体育世界》2010,(3):58-59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运动性疲劳会影响运动员正常的训练以及比赛成绩,而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物理康复、高压氧、中医药和心理康复,中医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医术,同时也是很神奇的一种治病的方法,副作用也很小,我们要把我们国家所特有的国粹发展下去。所以主要谈谈如何利用中医药来消除运动性疲劳和利用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前景与思考,为广大运动员消除运动疲劳提供帮助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周艳辉 《精武》2014,(36):22-23
近几年来,训练强度的提升和次数的增加无疑会使游泳运动员的疲劳加剧,一旦不能对这种运动性疲劳予以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很容易造成对运动员身体的损害,使其结束自己的游泳生涯,这也是国家体育队伍的巨大损失。作为游泳界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运动性疲劳的恢复问题始终备受关注,为了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游泳训练疲劳的恢复措施必须做到合理与全面,必须有益于游泳训练员的健康与发展。鉴于此,游泳教练员要熟悉掌握游泳训练疲劳的相关特点,根据特点想出切实有效的缓解疲劳的措施,保证游泳训练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张凯杰 《精武》2012,(28):16-16,18
运动性疲劳是人体运动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1]。人类研究运动性疲劳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大量研究,他们用勤劳和智慧不断丰富和完善人们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疲劳是体育训练中较易出现的一种自觉症状。运动医学界对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广泛而深入.运动性疲劳可纳入中医虚症的范畴,采用中医药理论对运动性疲劳进行辩证实施后有利于调整阴阳的平衡,能从机体上提高运动能力和水平,使运动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发挥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独特优势和潜力,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学认识、中药恢复运动性疲劳的应用方法、中药在运动性疲劳相关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中药对于运动性疲劳相关的免疫能力、运动性贫血、抗氧化能力、中枢神经疲劳、运动性损伤等问题具有明显的疗效,在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使用中药应密切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疲劳辨证论治,加强中药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多种中医疗法恢复措施的综合应用,以提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时效性;谨惕中药的违禁成分,确保使用中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产生疲劳的特点,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现场观察法,针对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并从运动营养学的角度对此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最大可能地在最短时间内,运动员可以消除运动性疲劳,加快机体的恢复,从而保证运动员的训练可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0.
生物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性疲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过程,并受到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迄今为止人们仍在不断地探求其产生的运动生化和生物学机理,并且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从而也产生了多种比较成熟的说法。本文就运动性疲劳国际运动生化学术会议上所下的结论认为:运动性疲劳是机体生理过劳的机制问题,对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关系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论述,为促进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深入指出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