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问卷调查,探讨职校生学业求助的特点,分析职校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取向及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之间的关系。发现职校生学业求助行为水平低下,遇到学习困难更倾向于执行性求助或回避求助。职校生工具性学业求助和回避性学业求助三个年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执行性学业求助三个年级之间存在差异。职校男生的工具性求助极其显著(p〈0.001)的低于女生;执行性求助男女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回避性求助行为极其显著(p〈0.001)的高于女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取向与学业求助行为有显著关系。自我效能低的学生更不愿意求助或作执行性求助,支持脆弱假说。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成绩趋近目标与工具性求助(老师)之间的关系,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成就目标定向量表以及学业求助行为量表对福建省某师范大学的384名大学生施测。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工具性求助(老师)以及成绩趋近目标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在成绩趋近目标与工具性求助(老师)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这表明成绩趋近目标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作用于工具性求助(老师)。  相似文献   

3.
使用调查法对428名高职生在超媒体学习情境下的学业求助行为及自我效能感进行问卷、综合量表施测,结果显示:在职教新干线学习情境下,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高职生的工具性求助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源地的高职生工具性求助—他助及执行性求助有显著性差异;学业自我效能感、自我调节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与高职生的工具性求助—他助、工具性求助—自助、执行性求助、回避性求助有关。结论:职教新干线学习情境下高职生的学业求助行为更倾向于工具性求助,学业求助行为受到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2008级26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研究预科学生英语学习中课业求助行为。结果表明,预科学生英语课业求助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社会类型学生的求助行为存在差异。总体来说,男生比女生更乐于求助他人;来自农村的学生和来自城镇学生在课业求助方面的差异不明显;成绩较好学生的课业求助以工具性求助为主,成绩欠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较少求助他人。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实验研究法,以120名师范生作为实验对象,定量研究了网络环境中动机与情景因素对学习者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网络环境下,无论是在工具求助还是在执行求助中,匿名情景比冠名情景都导致更多的求助行为;在匿名情景中,任务卷入被试组比自我卷入被试组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求助,在冠名情景下,自我卷入被试组比任务卷入被试组表现出更多的执行求助;在任务卷入条件下,匿名情景比冠名情景导致更多的工具求助和执行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6.
学业求助是一种重要的自我调控策略。在学习中,将他人作为一种人力资源加以利用以应付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一种重要的适应能力。影响学生学业求助行为的因素主要涉及到自我归因、成就目标和自尊等内部因素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课堂情境和任务难度等外部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的适应性求助行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要建立和谐的关系,教师要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给以难度适当的任务、营造支持性的班级气氛。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68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其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中等偏上,学业求助呈中等水平。在性别上,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在年级上,大三学生表现出最少的执行求助行为;在学校类型上,非师范生比师范生表现出更多的学业求助行为以及工具性求助行为;在专业上,艺术生的自我效能感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其回避求助行为高于文科生和理科生。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求助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学业求助行为中的工具性求助和执行性求助有正向预测作用,对回避求助没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工具性求助行为受性别、学校类型影响,执行性求助受年级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回避求助受专业类型影响;研究结果支持"脆弱假说"。  相似文献   

8.
莫芬 《广西教育》2010,(20):20-21
历史学业求助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科目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向他人寻求帮助以解决问题的行为活动。历史学业求助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工具性学业求助、执行性学业求助和回避性学业求助。工具性求助指学生向帮助者询问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一些信息,期望利用这些信息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目的;执行性求助指学生不经努力就直接向老师或同学询问正确的答案或要求帮助者代替自己完成任务;回避性求助指学生虽然需要帮助却不主动求助。  相似文献   

9.
金华 《上海教育》2015,(Z1):38-39
学校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但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关注学生的个性、能力等发展是否能融入未来的世界。“课堂”与“评价”历来都是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完成教育任务、开展各种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在国内,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结果,而对于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方面的观察与评价,着力较少。2014年11月,笔者参加了在英国华威大学进行的为期1个月的骨干教师课程培训。在学校参观时,注意到在英国的课堂内外,  相似文献   

10.
远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进行积极地学业求助,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当前远程学习者在学业求助行为倾向、求助对象、求助方式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远程学习者具有比较积极地学业求助行为倾向,能够进行工具性求助,但也存在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等不良的学业求助策略。以网络课程为平台,建设学业求助的硬环境;以教师为主导、同伴协作为途径,设计学业求助的软环境;激发学习者个体的自我效能,促进远程学习者的学业求助策略的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