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职服装表演专业受生源条件限制以及与普通高校的生源竞争,如何突破生源困境,实现示范性建设目标?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表演专业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通过对接中职教育、对接市场T型舞台和宁波地区"美丽产业",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素质技能一条线、龙头带动专业群的合力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2.
音乐表演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在音乐表演专业开创“舞台封教学,主要是体现专业的实践性.开设“舞台式”教学模式,以实践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对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学习,并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审美能力、提高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编排能力和表演能力,为学生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专业基础.因此,“舞台式”教学模式的开展对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等专科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根据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职业群(岗位群)对岗位技能的要求,结合专科办学的特点、学生的入校知识水平和音乐学科发展前沿信息,探讨了优化课程设置,提出有机地融入地方戏剧、通俗音乐、流行舞蹈等特色教学内容,并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进行音乐活动的组织、策划能力,构建以"舞台"为核心的舞台实践教学环节,创建"知识+能力+创新实践"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族歌剧以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为基础,在舞台表演艺术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特色,本文通过舞台表演艺术中的人物刻画、演唱风格、美术设计等方面的诠释,对民族歌剧中的舞台表演与艺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服装表演艺术在社会文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已然不单纯只是一种商业表演了,更是将多种艺术文化于一体相融合,使得服装表演艺术成为具有全面性、创新性的的表演艺术学科。当今社会服装表演艺术蓬勃发展,他并不仅仅体现了较高的艺术表现价值观,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学术价值,是时装、传媒之间不可或缺的必要纽带。如此看来,服装表演艺术既是一种传播大众文化的新方式,有能把人们对服装审美和市场运作集为一体,是传播理念文化的综合体。本文通过浅谈服装表演艺术的演变,并针对现今服装表演艺术现状,从而来探讨服装表演艺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优化教育的资源配置,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遵循产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大数据与会计”为核心专业,推行“三方联动,协同育人”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业财一体”专业群课程体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开展社会服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发挥专业群的集群优势,为五年制高职专业群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夏文 《现代教育》2012,(8):18-19
服装表演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现代商业手段发展迅速,备受关注。服装表演专业的教育是影响服装表演质量和模特后期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我国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现状及问题,借鉴济南艺术学校开办服装表演专业的思考与实践经验,提出了整合校内艺术教育资源、联合专业模特公司、聚合社会有效需求等对策建议,为我国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出通常采用的是“服装表演”这一动态的展出形式,要完成这样一台毕业设计作品展演就需要从演出规模、表演形式、场地、舞台、模特、编排等多方面策划完成,以保证良好的展出效果和毕业生就业推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专业群建设是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重点,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构建老年健康服务专业群岗位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项技能训练模块和综合技能训练模块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共享+特色”专业群实训模块,系统地实施专业群实践教学内容,培养专业群内各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提高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面临终期验收和二次遴选的背景下,聚焦专业群建设成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和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括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和社会服务5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广东省14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为例进行专业群建设实证分析,既验证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价值,又检验了14所“双高计划”学校目前专业群建设水平,从而从创新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职表演艺术类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同于普通高等音乐学院等院校,高职表演艺术类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为具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技能素质,能够从事群众文化艺术普及、音乐文化场所所需工作的“一专多能”技能型专门人才.本文针对广东省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发展的现状,人才培养中存在主要问题提出了思考,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传统课堂模式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等弊端的批判,有人提出“课堂重构”的理念,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深感改革的迫在眉睫,那么怎样改?什么样的课堂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笔者认为应参照新课程的要求,从思想上将以往的“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从“知识至上”转向“生命发展”的需求上来。所谓“生命课堂”即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仅仅是手段,发展生命才是目的。学习过程要为学生的生命的发展服务。课堂不单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更应是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可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学生才是表演的主要演员。在这样气…  相似文献   

13.
对90名国际商务专业学生进行三年跟踪与毕业调研,利用PDCA理论分析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教学反馈及存在问题。优化后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商贸服务群为核心开设平台基础课,教学内容上围绕鞋业、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融入泉州特色经济;课程设置上增加适应民营企业从传统转型跨境B2B平台,并开设满足初创小微企业需求的跨境B2C平台;校企合作中将“1+X”证书制度贯穿课堂学习,解决跨境物流、平台运营、市场开发等问题,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服务领域对跨界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对接关键岗位群,整合优化专业布局,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与服务专业群建设。武汉民政职业学院通过创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共享性课程教学资源等八个举措,以“政行企校专生”六方联动建设等七项保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成长路径,培养能够提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与服务问题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高水平社会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15.
蒋卫军 《广西教育》2023,(12):128-131
本文分析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群)人才培养存在定位不明确、培养方向不够清晰等问题,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群)构建“双线并举、双融共促、五位一体、多元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提出将民族文化与当地特色文化融入课程和作品、构建专业群“通识+平台+核心+拓展”的立体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将“三创”基因与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探寻“多元并进”的方法途径等策略,提高文化创意与策划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随着广大观众对艺术欣赏力的提高,观众对演员的艺术舞台表现力、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共开设四门专业课,即表演课、台词课、声乐课、形体课。声乐课作为表演专业基础课之一,要灵活地与表演、台词、形体课程的教学相互融合,以培养具有一定声乐修养的表演艺术人才为目的。在提高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同时,培养舞台表演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绥化学院组建的“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特殊教育为引领,以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专业为重点,辐射汉语言文学、英语、数学、音乐、体育、美术学专业”的特殊教育专业群,旨在培养具有融合教育能力的优秀教师。学校从明确特殊教育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向、采取“普特融合、育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方式、构建特殊教育专业群的课程体系、加强特殊教育专业群人才协同培养的力度、组建特殊教育专业群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特殊教育专业群的社会服务职能等方面开展特殊教育专业群建设,以期提升学校教师教育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屈静 《华章》2011,(15)
服装表演是近年来我们熟知的一种的艺术形式,通过这种特殊的表演艺术形式体现展装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内涵,而模特的舞台展示却是表达服装内涵的二次创作,模特的肢体表现力和服装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一场优秀的服装秀,最终服装在舞台上的所呈现出来的形式美,与展示模特在舞台上运用的形体语言体现出来的表演美是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外重大活动的舞台上,艺术院校学生以高水平的艺术表演参与社会服务,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高规格、多层次的艺术实践搭建了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桥梁,成为与专业教学并行的育人渠道和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手段。本文试图以近年来北京舞蹈学院服务我国建设的具体实践为例,通过对人才培养效果的具体分析,探索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育人模式,即专业教学、艺术实践、社会服务协同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0.
阎秀华 《师道》2011,(1):42-43
变革课堂为“学堂”,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的改革。在这个“学堂”中,扬弃的是老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展示的是师生的互动,心灵的对话,怎样提问、怎样设计、怎样提供材料、怎样对教材进行重构、怎样搭建学生展示的舞台等问题随之进入了教师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