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滨小 城》中写海滨的那一部分,请同学们 想一想: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第一步是熟读课文,第二步 是领会文章内容,第三步是想象画 面,最后一步是语言描述。 师:这节课,我们根据文中写“小 城”一段的特点,用另外一种方法来 学习。先请同学们自己弄清写小城这 部分共有几个自然段。(生看书找出) 师:请同学们思考每个自然段分 别介绍了小城的什么地方? 生:第四自然段讲小城的庭院, 第五自然段介绍小城的公园,第六自 然段讲小城的街道。 师:这三个自然段,具体讲了各 个地方的哪些具体内容呢?请同学们 注意:要读懂一段话,先要读懂一段 话里的每个句子。我们先看第四自然 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相似文献   

2.
近日,笔者在一所镇中心小学听了一节课,教学内容是“8加几”(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这节课引起了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犤我的困惑犦这节课到底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在课堂教学的总结部分,教师亲切地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的回答是:我学会了  相似文献   

3.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这节课最想弄懂的是什么问题?生:我懂得了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存在着伟大的友谊。生:我懂得了马克思与恩格斯是怎样建立伟大友谊的。生:这节课,我想知道为什么在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会产生这么伟大的友谊。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要弄清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说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请大家根据下面的提示讨论这个问题。(幻灯显示)1.从表现友谊的两个方面来体会伟大的友谊;2.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伟大的友谊;3.结合课外阅读来体会伟大的友谊。(学生阅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师:哪个小…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学片段片段一:整理沟通1.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共同整理和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2.复习长方形的特征与周长计算.(1)出示一张长方形白纸(贴在黑板上),问:这张白纸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有什么特征?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在哪里,谁愿意来指一指.平面图形的周长指什么?(2)请同学们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现在好算吗?为什  相似文献   

5.
(师板书并屏显课题.) 一、出示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精当描写人物》的写作课.学习本课的目标是学会精当地描写一个人物.首先,“精当”是什么意思呢? 生:精确恰当. 师:很准确.描写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那人物写谁呢?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作为这节课的写作对象好不好? 生(齐):温馨. 师:好,温馨同学请起立!你最好面向这方,让观课老师也认识一下你.你姓什么?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杭州举办大型数学公开教学活动,华应龙老师应邀上课,他执教的是"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很多拿到会议材料的教师(当然包括我)都感到诧异:这是一节什么课?莫比乌斯圈是什么?它又神奇在哪儿呢?带着这样的心情,我们一同观摩了这节课。以下是几个实录片段。  相似文献   

7.
<正>师:大家好。通过前两节课,我发现我们班是思维特别活跃的班级,也是知识比较丰富的班级。同时我也发现了我们班的一些秘密,比如班级里有"朗读担当",有"苏轼代言人"。(学生大笑)这节课已经是第三节语文课了,大家累了吗?生:累。师:这节课我们相对轻松一点,以最舒适的姿态来上这节课,从阅读的最初感受来说一说自己最想说的话。我们读过很多诗歌,大家感觉什么是诗?诗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82页. 一、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角形".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然后用线把它们首尾相连,你猜会得到什么图形呢?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师:(在黑板上写了"烙饼"二字)请同学们猜一猜,这节课我们会学习"烙饼"的什么内容呢?生:老师可能是教我们怎  相似文献   

10.
正辩题一:古诗教什么?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我们根据课后学生学习收获,反观课堂,由此产生一个根本问题,古诗教学最应该教的是什么?王小荣(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今天我教的是苏教版第十册《古诗两首》。我以课为例,谈古诗教学的价值所在。教什么?课标已经说得很清楚,但囿于只有一节  相似文献   

11.
师:咱们一起来学习《七颗钻石》。这是一节阅读活动课。什么是阅读活动课呢?就是又要阅读又要说话,又要探讨,还要想象的课。所以这节课会很有意思。下面咱们来看看怎么活动。(屏幕显示:活动一:进入录音棚)师:进入录音棚,意味着我们每位同学的身份是什么呢?生(齐答):我们都是播音员。师:对,因此读课文就要读出播音员的水平。好,我们都来到录音棚了。那么,童话应该怎么读呢?童话是写给咱们儿童看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朗读童话的时候应该怎么样?生1:应有感情地读,要配合人物的性格来读。师:童话里有人物、有故事,所以要充满感情来读。生2:我觉得要…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内容?(线段)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线段 (1)提问:同学们,你能说一说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吗? (2)全班交流:学生说把线拉直了就是线段. 这时如下进行教学: 师在展台上放一根线,师:这是一根线,是什么样子的?是线段吗?怎样就变成线段了?  相似文献   

13.
正一、析题导入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2.(在“信念”下面画圈)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请大家讨论:问题一:“信念”是什么意思?问题二:谈迁的信念是什么?问题三:为什么会产生这个信念?相机补充一段资料:(出示)谈迁在博览群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不少有关明朝的史书上有错误,于是便决定编写明史,起名为《国榷》,就是对前朝的国家大事进行重新讨  相似文献   

14.
最近,县实验小学姚娟老师上了一节三年级数学课,内容是“乘法分配律”。我们听后,认为她在这节课中不仅加强了“乘法分配律”的概念教学,而且注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仪学生学得主动。现将这一节课的教学情况介绍如下: 一上课,复习八道口算题。(略)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条新的乘法运算定律,叫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什么叫乘法分配律呢?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96页看例7,仔细地看这幅图,并思考两个问题:①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②这幅图上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  相似文献   

15.
1 课例反思时时有——"案例研究"的呈现1.1 通过研究案例来说明"案例研究"案例1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引进.人教社高中课标教科书《数学》(A 版)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第一讲的第一节课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参见案例3).第一,教师引进:提出如何"等分线段 AB"的问题.由学生的作法(参见图1),教师提出找"理论依据",从而引进"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课题.第二,现场评课时,有教师提出用课本例题代替"等分线段 AB",作为基本问题,牵引全课,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最后(前后呼应)解  相似文献   

16.
师:上节课,老师告诉大家,这是一篇以"蒲公英"为题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生:寓言故事都含有道理。生: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听的语文课,包括各级的教学大赛、研究课、观摩课,有几百节,其中,“半截子语文课”居多。何谓“半截子语文课”?我们来见识见识它的模样。下面是《散步》的案例(提纲):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1.文章写什么内容?2.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后,全班讨论:1.文章所表现的亲情体现在哪里?2.结尾段如何理解?3.哪一段最能表现出“我”的责任感?4.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总结课文内容;朗读课文,之后向课外延伸,讨论:1.你知道哪些关于亲情的名言?2.你知道哪些关于亲情的作品、故事?3.教师推荐课外阅读文章。这节课,…  相似文献   

18.
集体备课的内容与范围 集体备课的内容大可到某一章、某一节,小到某一课或某一个环节.无论是一章一节或一课,都要备好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目标:要明确目标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完成目标的措施和途径. 2.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什么?哪些地方要突出重点?难点有哪些?如何实破难点?采取哪些措施效果会更好? 3.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主要物理规律、主要的公式.  相似文献   

19.
下课后,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课上,我的学生快乐吗?他们在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吗?”两种不同的反思角度,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赞可夫说过:“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才能和禀赋。”然而,当我们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却分明看到了以下令人深思的镜头。一、课堂的纪律如此“井然”上课伊始,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环视教室一周后,微笑着说:“第×组的×××同学坐得…  相似文献   

20.
每年开学,我们都有一个疑问:第一节课上什么?怎么上?许多老师都是习惯性地讲讲对学生的要求等规章制度,或者拿着学生花名册点名。这样一点新意也没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虽然学生此时并没有反感你这位老师,但他们也没有要想好好地学好你这科。直到有一天,一位学生跟我讲:朱老师,从你给我们上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非常学这门课,你上课很幽默、很有意思。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可后来一琢磨:是不是我第一节课上得很成功,深深地吸引住他们了呢?第一堂课怎样上才算成功呢?我个人认为在第一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