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高等教育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变迁缘自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政策由"统包统分"转变为"缴费上学,自主择业",这表明高等教育招生与毕业生就业理念也从单纯的政府"计划"走向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的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以及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的失衡.从实质上解决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构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正确评价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是构建大众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探讨了中国大众高等教育毕业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尽管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远程高等教育在公众心目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远程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生相比,前者在就业市场中也处于明显劣势.本研究通过引入组织社会资本的概念,指出远程高等教育处于劣势的部分原因在于组织社会资本的缺乏;研究者并且通过介绍其他学科对于组织社会资本的研究,提出了通过构建组织社会资本,从而促进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地位生成机制研究表明,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文从社会分层影响高等教育的视角来审视受高等教育权,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社会中,受高等教育机会的数量与质量的阶层分布显著差异证明受高等教育机会权的特权属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升学率以及起薪的阶层差异也证明受高等教育成功权的特权属性.高等教育强化社会分层,进而强化受高等教育权的特权属性.受高等教育权在社会分层过程中失去了调节器的作用,成为加剧社会分层的助推器.目前的奖励性高考加分政策也强化了受高等教育权的特权属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以及司法实践也要求把就业权纳入受高等教育权范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新时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对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与服务,不再是局限于宣传就业政策和提供就业岗位,而是更深入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地现状出发,建立一套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对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有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就业难是供给、需求及供需匹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而言,只有高等教育的结构以及质量可被政策制定者和高等学校进行干预,才能成为改善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突破口。但以往能综合考虑高等教育结构、高等教育质量以及个体层面因素对大学生就业作用的实证研究非常少。此外,自高校扩招以来,不但大学生的供给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政府的相关政策等也在发生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以及教育质量也处于不断调整与改进的状态。利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纵贯数据进行趋势研究,不但可以考察高等教育的结构以及教育质量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影响,还可以通过逐年比较来了解各种因素对就业结果影响的变动趋势,从而更好地为高等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提供针对性建议。基于2003-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并利用多层线性交互分类模型对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学校类型对毕业生就业并没有表现出稳定而显著的作用;第二,在学历层次方面,专科生的就业形势逐渐好转,本科生和研究生相对于专科生的就业优势逐渐消失;第三,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是影响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关系的重要内在因素。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工科毕业生的就业概率要显著高于人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优势越来越明显;第四,高等教育质量对毕业生就业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这种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强。上述发现意味着,可以通过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来改善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政策实施主体应有差异:对于高校类型以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调整;但对于学科结构的调整以及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管理部门则应该赋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建国60年来,我国的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经历了"统包统配"为主要特征的计划调控阶段和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特征的市场调控阶段.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中,影响毕业生就业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集权政治体制以及教育哲学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制度呈现强劲的路径依赖主要是政府对毕业生资源的理性选择;政策变迁的动力是政府的立法行为以及毕业生自主择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由于各国社会政治制度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既有客观存在的共性,也呈现出多方面的差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中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同西方国家相比,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正视这一现实,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就业、创业政策对于推动就业创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采取了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对困难毕业生就业援助等政策.政策在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一是基层就业政策落实扎实,并逐步升温;二是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大,自主创业人员逐步增多;三是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四是就业创业其他辅助政策总体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多重分割以及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的失衡。要从实质上解决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构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引导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四、毕业生通向农村与江苏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校毕业生通向农村问题,必然要涉及高等教育怎么改革、怎么发展的问题。江苏高等教育要担负起对于农村发展所应负的责任,必须提出新的改革和发展思路。由于农村发展问题的重要性,选择毕业生通向农村这一特定的视角进行研究,对于我们探讨把什么样的江苏高等教育带人对世纪,无疑是有帮助的。1.毕业生通向农村与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双向制约关系这一双向制约关系可具体表述为:只有毕业生能够通向农村,江苏高等教育才能持续发展;只有江苏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才有较多可以通向农村的人才。两…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先后在上世纪80年代和本世纪初历经了两次变革,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率的提高,大学毕业生的高位走势,从高校层面讲,完善与变革高校大学生就业政策机制,将进一步彰显大学社会责任和评价导向及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结构性矛盾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才、高等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并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推进实施,急需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依靠法律政策救济途径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在寻求法律政策途径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职生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对其自身就业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正确分析之对于高职生了解就业市场就业政策,了解自身优劣势,科学就业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就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面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一、就业能力:为什么?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就业能力的提出是一个新的课题,这既源于高校毕业生面对的工作环境以及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也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供求发生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协调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实现高等教育供求均衡,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高等教育供求分为高等教育机会供求和高等教育产品供求两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机会供求矛盾一般表现为居民家庭对高等教育机会的总需求远大于高等教育的总供给。高等教育产品供求的矛盾表现为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不足的矛盾。本文分别对两类供求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社会舆论的走向与就业政策的动态,更要及时地跟踪毕业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给社会容纳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也使毕业生个体在心理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那么,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成为我们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制约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等教育供求主体中,大学生是双重身份的主体:对于高等教育机会需求而言,学生是需求主体;对劳动力市场而言,大学毕业生将成为劳动力供给主体。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供求均衡度的计量指标,也是实现各个主体利益的集中反映。在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的框架下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配置的关键,以保障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做好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当前全面抓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践中,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深入探讨与之相关的联系,将对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