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文章首先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院校红色文化协同育人的意义,然后阐述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院校红色文化协同育人面临的新挑战,最后提出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院校红色文化协同育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新文科教学改革背景下,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文旅融合发展趋势下,酒店管理与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融合发展特征显著。会展服务与管理课程是当前新文科教学改革中体现文旅融合发展的旅游新业态课程,具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跨专业的特点。本课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推行“OBE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融入课程思政,以项目驱动创新,多元一体化的线上线下双循环”混合式教改思路。经过多轮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课程资源和教学体系逐步优化完善,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3.
文旅融合是当前旅游发展的热点话题,也是推动地方旅游文化挖掘的重要手段。地方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挖掘对推动旅游业发展和地方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从文旅融合的背景和概念出发,探讨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挖掘地方旅游文化面临的挑战与路径,以期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和地方旅游文化挖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旅融合背景下,全面推行旅游品牌建设已成为旅游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文化作为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泛关注,但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构建文化旅游品牌,顺应文旅融合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结合文旅融合趋势对旅游品牌构建的影响,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策略,旨在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国家旅游事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旅融合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在2018年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文旅融合发展方向,也标志着文旅融合时代的到来。在文旅融合时代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发挥好自身职能价值,做好社会公共服务,并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支持,也成了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文旅融合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路...  相似文献   

6.
文旅融合已经成为现代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借助文旅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多元化旅游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应当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阐述了文旅融合引起的旅游类高职教育市场需求的转变,分析了文旅融合视阈下旅游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调整思路,深入探究了文旅融合视阈下旅游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路径,以期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助推了乡村文旅融合的纵深发展,但由于身份认知不同,二者在发展阶段和功能性质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造成了文旅融合的矛盾。这些矛盾不仅阻碍了文旅融合顺利开展,而且影响了乡村文化建设和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在深入分析文旅融合历程与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旅融合的四大矛盾分别为文旅融合中的利益追求矛盾、文旅产业的规则差异矛盾、文旅产品消费特征的矛盾、文旅差异化发展的矛盾。通过剖析乡村振兴视域下文旅融合的矛盾,有助于为乡村文旅融合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进而合理解决融合中的矛盾点,加速、加深乡村文旅融合。  相似文献   

8.
张宁 《西部素质教育》2019,(24):208-209
文章首先概述了度假区管理课程,然后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度假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最后提出了文旅融合时代下度假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包括文旅融合理念先行,找准课程目标新方向;文化要素厚积薄发,拓展课程教学内容新空间;文化体验主客共享,赋予课程教学新形式;文化融入激发活力,创新课程教学评价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文旅电商融合发展是夯实乡村产业基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农文旅电商产业相关从业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构建了县域农文旅电商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发现主体因素、区域经济水平、产业融合条件、产业结构和职业素养等是县域农文旅电商融合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为此,要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加强主体认知建设;培育和吸纳龙头企业,坚持人才引留政策;健全服务体系,完善产业融合条件;电商赋能产业,丰富融合形式;提升职业素养,培育复合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依托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品牌建设成为有效手段。在分析酒泉市城市品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发掘特色、创新模式、借力新媒体三个方面尝试讨论河西走廊段城市品牌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工科"建设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的标志,符合"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双创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融合,打造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大产业的融合有着天然的耦合性。要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就必须培养出既具有宽泛的文化专业知识,又具有旅游专业所需技能的复合型旅游人才。本文在阐述文旅融合与广西职业院校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职业院校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系统的结构特征,并辨析影响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的动力因子,进而探明文旅融合背景下广西职业院校复合型旅游人才培养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工科是多学科交织与融合构成的新兴工程学科范畴、新范式和新工科教育等综合内涵。介绍新工科提出的背景和内涵,对当下地方高校对人才分类、引进及评价现状概述,并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等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当前人才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对人才引进策略与评价机制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以世界文化遗产湘西老司城遗址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提炼文化遗产地文旅融合的因素并构建因素间的动态配对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文化遗产地的文旅融合因素包括文旅供给、文旅消费及融合环境,其中,文旅供给是基础动力,文旅消费是直接动力,融合环境是重要保障;文旅供给链和文旅消费链相互交融,并在融合环境的支撑作用下交替演化,呈现出螺旋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盐城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有海盐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以及传统历史文化等五种文化资源,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盐城通过政策推动和项目推进,文旅融合有了一定发展,但存在层次不高、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文化产业滞后、融合方式创新不足等问题。盐城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挖掘文化资源内涵、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培养人才、创新融合方式以及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等措施,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已进入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新工科建设也已经成为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基于国家战略发展、国际竞争局势以及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高等教育机构作为人才储备的重要基地,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有效途径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工科建设背景和国内外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基本现状,提出了新工科背景下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思考。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必须把握新工科内涵,重点关注专业能力目标达成、教育教学各要素重构与多元化革新等关键内容,同时在产教深度融合的工程教育链条中,保障师资队伍的快速建设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是新时代对核心素养的呼唤,也是解决当前分科教育弊端的可能途径。因此,探索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从关注跨学科概念的整合、跨学科学习主题的选择、跨学科课程的开发、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跨学科学习的新样态五个方面论述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发展路径,从而有效消解原有分科教育模式的局限,并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学科融合教育模式带来可能。  相似文献   

18.
人才在旅游产业诸多要素中表现活跃,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旅游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质量。新时期,如何科学推进"科教兴旅、人才强旅"战略,构建现代旅游人才培育体系,已经成为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我国的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风光旖旎,风情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度高,适宜于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亟须具有全球视野和数字商业价值观,多种思维交叉融合,知识技能跨界复合的数智化人才。传统商科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实践应用关注不足、培训标准不符合市场用人要求、跨学科融合阻力大的问题。文章以新文科理念为指导,以实践创新为中心,系统构建产学研互动教育教学体系,探索在数智化背景下实践创新的商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新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网络大数据时代市场调研技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商科人才。  相似文献   

20.
新工科是工程教育在新经济背景下改革的新方向,建设新工科的意义重大,学科交叉与融合是新工科的重要内涵。面向现代邮政业的新专业——邮政工程——对人才的需求与新工科理念高度契合。本文拟主要探讨新工科背景下邮政工程专业对人才的新需求,并提出面向行业新需求的校企协同培养学生以及学校评价学生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