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现代思想家柯布的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共同体思想,既是联系的理论,又是一种社会形式,其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福祉。柯布共同体具有共同体中的人相互关联、地区共同体组成的共同体、非地缘性的共同体三方面特征。柯布"共同体"思想着眼于倡导发展共同体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为中国的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社会风尚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构建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为基本内核的社区教育共同体,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善治的题中之义。在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探讨“新时代社区教育”的构建,是一种趋于融合型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路,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和清晰的现实逻辑。基于此,文章从社会系统、学习者、学习资源、教学互动等四个维度,分析了构建新时代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以为基层社会治理善治贡献新时代社区教育力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大倡议。马克思在类哲学批判中构建起社会存在论,指出社会存在的现实形态是生产方式,即人在生产属人的自然界的同时也在建构社会关系。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社会存在论意蕴在于:它以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为逻辑起点,以社会共同体的自我生产为核心要义,以历史之谜的解答为价值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在契合,共同致力于推动人类解放。  相似文献   

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针对整个世界而言的,以各国及其人民之命运兴衰安危、贫富荣辱为纽带形成的,国与国关系在政治上无法割裂、经济上彼此依赖的人类社会。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处理国与国互相合作、公平竞争、和平发展关系的远见卓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中国为全人类社会提出的具有世界格局及价值引领的全球治理倡议及实践方案,其构建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响应和支持,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讨论厘清高等教育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论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高等教育不能放弃的使命责任,提出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行动是高等教育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最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性反思与批判的视角出发,赫勒揭示出阶级社会不合理的社会分工造成日常生活异化,进而导致以信仰危机、文化危机甚至人类生存危机为表征的整个社会异化。为克服社会异化,赫勒提出“未来社会共同体”的价值构想,旨在通过改变日常生活主体的态度、塑造个体的个性等手段来克服日常生活异化,实现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合流,从而构建起“未来社会共同体”。赫勒的“未来社会共同体”执着于人类社会共同价值的塑造,是依靠人们自愿选择和共同努力构建起来的共同体,是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相统一的共同体,是为全人类存在的共同体家园。赫勒的“未来社会共同体”实质上是一种价值共同体,其对人道主义原则、人类社会共同价值观、共同体意识的强调,为我们今天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颇多有价值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建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国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它体现着国家对基层治理的意志,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便是这一意志的重要体现。共同性关系联结是共同体的本质。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基本问题是公共性治理关系的建构。基层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结构性要素,通过宣传、动员、培育、整合、吸纳、服务等机制对共同治理的价值、主体、组织、资源、制度等治理要素进行集成,生成了把多元主体联结起来的治理关系,促进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党组织引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本质是以治理要素的聚合重塑社会关系、生成治理关系,进而构建社会治理有机体的过程。集成式联结为我们从关系角度认识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模式提供了一种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分析胡赛尼三部曲中同性共同体思想,从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三个维度阐释三组典型人物关系:阿米尔与哈桑的手足之情、玛丽雅姆和莱拉的姐妹互助、纳比与苏莱曼的同性相守。由外向内探索胡赛尼小说钟情于同性共同体思想呈现的成因发现:民族、宗教、阶级矛盾的不可融合是外部促因,构建与众不同的人物关系是作者的内部考量。胡赛尼构建同性共同体旨在打造一个民族、宗教、阶级融合的理想化的阿富汗社会,引导人们对未来抱有希望与憧憬,呼吁只有采取共同体的形式,才能共同抵御风云变幻的外部世界带来的威胁与冲击,谋求更多发展契机,获取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资本理论,并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学习共同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e-Learning大讲堂学习共同体为例,分析了如何从社会资本的视野促进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并提出了其构建方式。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以共同体的形式出现。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共同体的性质和形式是不同的。当代社会共同体是指向个体性的共同体,它以契约为中介把人联系起来,因此是公民共同体。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在性质上与社会共同体具有一致性,属于公民共同体。学校是充满理性和友爱的公民共同体,是师生交往的共同体,是彰显公共性的共同体。但学校共同体还具有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建构学校公民共同体,既要按照公民共同体的要求,追求个人的合理利益,以契约构建政治共同体;又要超越契约,追求共同体的公共性,以道德的关爱构建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能够实现城乡社会治理模式的迭代更新。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审视,发现在城乡融合过程中,由于物理空间的重塑而引发了社会关系重塑和共同体价值认同问题,进而导致不同治理主体间关系的失衡,制约着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需要依托于具体的治理空间,不同空间尺度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存在不同的层次和路径。对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在空间维度应形成以城乡街镇为中心的基层治理单元,在治理维度应以政治嵌入和行政吸纳的方式实现基层治理共同体的结构化,在价值维度应以空间正义的目标引领空间生产过程。基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可以发现社会共同体建设中治理与空间的互塑关系。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人们抒发感情、表达感情、寄托感情的文化艺术。各地的音乐都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背景下产生的,并对社会环境起着一定的作用。本文采用跨学科方法,从地缘音乐的角度,论述了地缘音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构建地缘音乐学的必要性,探讨了构建地缘音乐学的可行性,叙述了开创地缘音乐学的路径,倡议文化界同仁共同构建一门地缘音乐学。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贵州壮族社会是以“血缘+地缘”小共同体为本位的社会,“私有制”发育成熟较早,有一定公民权利.壮族小共同体具有现代政治学智慧,其传统制度文化具有现代因素.传统制度文化表现出现代化变迁趋势,市民社会制度文化的培育是贵州壮族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类社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风险不断增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大格局和大智慧的中国方案,是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互利共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美好生活的基本样态,建设“五位一体”的美好世界,是对未来人类美好生活的具象描绘。但当前世界范围内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安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严重阻碍了人类美好生活的实现。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托,为全人类共生、共存之道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实现未来人类美好生活提供了多重思路。  相似文献   

14.
育人为本,而育人应当以德育先行,同时教师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又需要学校的努力、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现以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水平为目标,进行“家校社”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研究过程在“和雅”理念引导下进行,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并融合了一些对于教学实践成果的反思。结果显示:从“和雅”理念出发的“家校社”共同体生态构建有其必要性,且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家、校、社会分别展示出各自不同的作用,彼此协同之下,针对学生的关爱与保护工作将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涵着大量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及其劳动实践为理论根据,论述了人类共同体发展是从自然的共同体到虚幻的共同体再到真正的共同体这一宏大的历史进程。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所向往的美好社会,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理解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全景提供了向度,为解决当前世界重大的具体现实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致思方式和理路,为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指明了路向,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和谐社会对公民的道德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德育教育与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环境越来越不相适宜。高校构建道德学习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更多的时间。介绍了从学习共同体的理论来源和涵义,说明高职院校构建道德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并提出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技能社会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教育和社会革新理念。技能社会是以技能为本质与核心,以技能形成体系为重要载体,以技能共同体为建设逻辑的社会。在技能社会的建设中,应基于不同的技能形成体系,构建适应区域差异、产业差异、企业技术创新差异的多样化技能社会。在技能社会的建设中,以技能为核心的价值共同体是技能社会建设的目标指向,以共赢为根本的利益共同体是技能社会建设的实践要求,以主体共在均衡为关键的命运共同体是技能社会建设的结构承当。  相似文献   

1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新年贺词的主题之一,中国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起者与推动者,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积极担当,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扩大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提出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中国贡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日趋激烈的大国竞争是当今全球大变局时代的显著特征。面对全球大变局,美国正在重拾地缘政治对抗的冷战思维,加大对华战略遏制。中国则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相互尊重核心利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和信任基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前提。中国核心利益外交实践在有效地维护了中国核心利益的同时,也尚存改进空间。中国应该积极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论述,树立关照他者存在的、注重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相对性的新型核心利益观。践行新型核心利益观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终保障。中国核心利益外交需要进一步把握核心利益内涵的生死攸关性、人民性和规范性,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0.
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从社区教育发展现状与社会需求出发,提出了构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分析了构建共同体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指出了构建高职、社区教育共同体必须突破观念和管理体制的障碍,需要政府统筹协调,整合教育资源,要以办学特色求得快速、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