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题目 如图1,l1,l2,l3是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直线,l1与l2间的距离是1,l2与l3间的距离是2,正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l1,l2,l3上,则△ABC的边长是( ).[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2007 年四川高考理科数学(11),(12)分别是: (11)如图1,l1、l2、l3是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直线,l1与l2间的距离是1,l2与l3,间的距离是2,正三角形ABC的三顶点分别在l1,l2,l3上,则△ABC的边长是 (A)2√3 (B)4√6/3(c)3√17/4 (D)2√21/3  相似文献   

3.
1问题提出题目1(四川卷理11)如图示,l1、l2、l3是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直线,l1与l2间的距离是1,l2与l3间的距离是2,正三角形ABC的三顶点分别在l1、l2、l3上,则△ABC的边长是()A.23B.436C.3417D.2321题目2(全国卷Ⅰ理16)已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在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若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则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这是一对开放、创新的“姐妹题”,题1是在二维平面内的三条平行线上放置一个正三角形,而题2是在三维空间内的三条平行线(正三棱柱的三条侧棱)上放置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题2是题1的拓展与延伸.这两道…  相似文献   

4.
定理:点P是△ABC所在平面上任意一点,M1、M2、M3分别是△ABC的边BC、CA、AB的中点,G是△ABC的重心,过M1、M2、M3分别做PA、PB、PC的平行线l1、l2、l3,如图1所示,则l1、l2、l3共点于Q,且P、Q、G三点共线.(推广欧拉线)  相似文献   

5.
在三角形的不等式中,有一类是关于三角形内部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的.近年来,已有一些新的这类不等式出现(参见[1]—[4]).本文给出与此类不等式相关的一个等价性定理,并阐述它的应用.一、定理及其证明定理设P为△ABC内部任一点,P到边BC,CA,AB的距离分别为PD,PE,上的高分别若有关于次不等式:则此不等式等价于证对于△ABC内部任意P点,显然有恒等式由此即知,存在着小于1的正数λ_1,λ_2,λ_3使以下三式同时成立:由以上三式分别可得代入(l)中即得不等式(2).反之,在不等式(2)中取则又易得出不等式综上,不等式(l…  相似文献   

6.
最近参加了一次数学教师解题比赛,比赛试卷中有许多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的试题,赛后笔者对一道填空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各位同行分享如下:试题:如图1,直线l1、l2、l3相互平行,且l1、l2间的距离为l,l2、l3间的距离为2,等腰△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三条平行线上,AB=AC,∠BAC=120°,则等腰△ABC的腰长是<sub><sub><sub>.1.试题解法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7.
《中等数学》2001,(5):11-13
第41届IMO第6题是:   设AH1、BH2、CH3是锐角ABC的三条高线.ABC的内切圆与边BC、CA、AB分别相切于点T1、T2、T3.设直线l1、l2、l3分别是直线H2H3、H3H1、H1H2关于直线T2T3、T3T1、T1T2的对称直线.证明:l1、l2、l3所确定的三角形,其顶点都在ABC的内切圆上.……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在2014年九年级数学一模考试中命制了这样一道试题:如图a,已知直线l1∥l2∥l3,且l1,l2之间的距离为1,l2,l3之间的距离为2,点A、C分别在直线l2,l1上,(1)利用尺规作出以AC为底的等腰△ABC,使得点B落在直线l3上(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若(1)中得到的△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AC的长;  相似文献   

9.
沈岳夫 《教学月刊》2015,(Z1):105-107
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对小题(填空题、选择题)往往不作详细分析,或仅仅核对一下答案.笔者认为,有些小题虽然难度不大,但它是复习所学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极好素材.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研究这些小题的解法,理解它的本质,探究它的变式及拓展.本文以2014年6月我校九年级数学独立作业中的一道选择题为例,做一些探索.一、题目呈现题目:如图1,已知在△ABC中,∠ABC=90°,AB=BC,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1,l2,l3上,且l1,l2之间的距离为2,l2,l3之间的距离为  相似文献   

10.
文(1)给出了欧拉不等式的一个隔离:其中rl、r2、r3分别为从△ABC外接圆中截去△ABC后所得三个弓形的最大内切圆半径.文(2)又推广为:其中h1、h2、h3为△ABC外心到三边之距离.本文将进一步得到:R(3),事实上,利用(2),(3)中前三个不等式显然成立,因此只要证后两个不等式.由图知∠BOD可知第四个不等式成立.最后,因为可见最后一个不等式也成立,于是(3)式得证.欧拉不等式一更好的隔离@冯华$四川江津几江中学@王志亮!兰州市85信箱丙22号  相似文献   

11.
1.判断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 例1 已知l1,l2,l3是空间三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l1⊥l2,l2⊥l3→l1⊥l3. (B)l1⊥l2,l2∥l3→l1⊥l3. (C)l1∥l2,l2∥l3→l1,l2,l3共面.  相似文献   

12.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48分):1.在△ABC中,若A:B:C=3:4:5,则上A一、,fB一、,iC一;2.若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2和9,且第三边的长是偶数,则第三边的长为;3.若等腰三角形两边长的比是11:5,周长是54,则它的底边长是、,腰长是、;4.在凸ABC中,ZC—90”,zA:zB—l:2,周长为15+5/了,则AB一,BC一,AC一;5在凸ABC中,若其重心到顶点A的距离是8,则重心到BC边的中点的距离是;6.在凸ABC中,若I是内心,且ZIBC230o,互ICB235.,则ZIABZ;7.在凸ABC中,若0是外心,且ZOAB—30o,ZOAC—40o,则…  相似文献   

13.
在平面几何中,要判别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通常用如下简单而重要的定理1:定理1如果一个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一条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l)d=R直线l和该圆相切;(2)d>R直线l和该圆相离;(3)d<R直线l和该圆相交.但是,直线和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位置关系是否也有与定理1类似的结果呢?通过研究,我们分别有如下判别定理:定理2如果一个椭圆半短轴长为b,焦点F_1、F_2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d_1、d_2,那么:(1)d_1d_2=b~2且F_1、F_2在l同侧直线l和椭圆相切;(2)d_1d_2>b~2且F_1、F_2在l同侧直线l和椭圆相离;(3)d_1d_2…  相似文献   

14.
在△ABC中,cosAcosBcosC≤1/8是一个常用的三角不等式,现给出它的如下加强:命题1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则cosAcosBcosC≤abc/(a+b)(b+c)(c+a)l≤1/8.  相似文献   

15.
一、知识要点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的有关性质.4.三角形的主要线段和四心:三边的中垂线、外心及其性质;三边上的中线、重心及其性质;三个内角的平分线、内心及其性质;三边上的高、垂心及其性质;中位线及其性质.二、解题指导例1填空:(1)在△ABC中,若AB=7,AC=9,则BC的取值范围是.(四川,1994年)(2)在△ABC中,若∠C=2(∠A+∠B),则△ABC是三角形.(改编河南,1994年)(3)如果锐角三角形的两边为2和3,那么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_.(苏州,1994年)(4)在△ABC中,∠B=50°,A…  相似文献   

16.
命题 设△ABC三边长、中线长分别为a、b、c,m_a、m_b、m_c,△为△ABC的面积,费尔马点到各顶点距离之和为l.则当max(A,B,C)<(2/3)π时,  相似文献   

17.
叶正勇 《物理教师》2010,31(1):35-37,39
1问题的提出 例.在光滑水平面上相隔距离l静置有3块等质量(质量均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B、C,如图1.现对A物块施加一水平恒力F,使A向B运动并与B相碰,B运动后又与C物块相碰,若每次碰撞均为完全非弹性碰撞,试计算最终ABC三物块共同运动的速度υ有多大?  相似文献   

18.
(第22届IMO试题)设P为三角形ABC内任一点,P到三边BC、CA、AB的距离依次为d1、d2、d3,记BC=a,CA=b,AB=C,求u=a/d1+b/d2+c/d3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19.
题目设P是△ABC内任意一点,S△ABC表示△ABC的面积,λ1=S△PBC/S△ABC,λ2=S△PCA/S△ABC,λ3=S△PAB/S△ABC,定义f(P)=(λ1,λ2,λ3),若G是△ABC的重心,f(Q)=(1/2,1/3,1/6),则()  相似文献   

20.
【典型例题]例IchABC三边上的高为人、hb、入,三角形内任一点P到三边的距离分别为人、山、dc..‘_{汰{。_求证:尸十月十多为定值.-““一h”hh”“——一分析当凸ABC为任意三角形时,无论将P点放在形内任何特殊位置上,都难以看出这个定值是什么;如果将凸ABC整体特殊化,把凸ABC取为正三角形,并将P点取为三角形的中心,由正三角形的____。_dd。dl__dd^d特殊性质易得共二月一月一:,所以共十月十多l、。·、l—。、Jhhh3””一h凡h=1.探出了这个定值,证明就有明确的目标了.证明如图1(用面积法证)‘例2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