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张静  王欢 《情报科学》2017,35(5):137-144
【目的/意义】群体成员在感知外界环境的基础上,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沟通与互动,根据个人偏好和 群体规范做出行为选择,形成初始的群体行为。在群体行为形成过程中,成员之间通过暗示、模仿他人的行为,调 适自己的行为,达到行为同化的结果,使自己的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进而促进群体行为的形成。【方法/过程】在此 基础上,根据元胞自动机理论建立微博用户群体行为形成互动的演化模型,根据模型分析研究发现,微博用户群体 成员的行为有一定的偏向性,环境变化和成员的个性都会对其行为方式和群体行为的形成产生影响。【结果/结论】 随着时间的变化,成员个人行为的表现会从分散走向统一、从多元化走向单一化、从随意性走向固定性,达到稳定 发展的趋势,形成微博用户群体行为。  相似文献   

2.
胡磊  高迎 《情报杂志》2013,(8):45-49
用户使用微博的行为近年来受到多个学科的共同关注。依据表现与动机、影响因素这两个研究取向对微博行为相关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笔者认为,增强针对本土微博的行为研究、加强微博行为机理研究、加大对重点微博用户群体的研究力度是未来研究的三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复杂性研究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主要研究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科学,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物理、生物和经济社会系统。在本文中,作者把一个群体看成一个复杂系统,用综合集成研讨体系,从宏观和微观、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群体复杂性的表现形式,提出一种具体的数学方法,借助于西洋跳棋模型构建了群体行为微观方面复杂性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赵玲  张静 《现代情报》2013,33(9):35-43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微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复杂网络的基本统计特性为基础,通过抓取新浪微博中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分析,详细分析微博用户在信息发布行为、信息发布内容方面的相关特性以及用户的关注行为和评论转发行为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认为微博网络是典型的小世界网络,微博网络整体密度较小,呈稀疏状态,但局部密集;微博网络用户的分布呈不均匀的状态,用户在信息发布、分享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只有小部分用户拥有较多的信息资源,扮演核心角色,大部分用户在微博中处于边缘地位。这为微博营销和微博舆论引导与消解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静  王欢 《情报科学》2017,35(9):153-158
【目的/意义】为了减少微博群体性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了解微博用户群体行为的形成过程。【方法/ 过程】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建立模型发现,微博用户群体行为选择主要受个人参与和外在环境影响,个人参与群体 互动越积极,群体氛围越活跃,群体行为选择会更加理性,达成一致的可能性越大。【结果/结论】随着个人参与和环 境影响的增大,微博用户群体行为选择从两极分化向单极聚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环境的影响力略大于个人 参与,所以在应对微博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环境引导比“以人为本”略重要。  相似文献   

6.
以微博社交网民群体为被试,研究了其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微博网民集群行为执行意向与群体认同、情绪敏感度、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心理安全感、社会规范和感知一致性显著正相关;群体认同对执行意向的直接效应大于心理安全感和人际信任对执行意向的直接效应;影响微博集群行为执行意向的4条主要路径为:微博社会网络→微博人际信任→行为执行意向,微博情绪敏感度→微博心理安全感→行为执行意向,微博群体认同→微博感知一致性→微博人际信任→行为执行意向,微博心理安全感→微博人际信任→行为执行意向。最后指出了研究启示和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网络的密度、派系、点度中心性和中间中心性等出发,比较分析政府、企业、学校、微博名人这四类网络传播主体的结构特征、内部用户的互动关系、个体用户的各项指标,从而分析不同类别的网络信息传递主体的行为特征,映射并分析团体、组织、社区等内部间的关系流、关系模式,从微观和宏观层面讨论如何优化网络传播行为,以期为推动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潘骏  沈惠璋  陈忠 《情报科学》2018,36(7):45-50
【目的/意义】为了探讨如何有效管理群体事件在微博中的传播,文章分析了群体事件发生时事件参与者在 微博中的发言行为特征。【方法/过程】秉持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的研究理念,通过引入复杂网络的相关知 识对真实案例的微博传播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来探寻群体事件微博传播中的网络特征以及事件参与者在微博发 言中的行为特征。【结果/结论】发现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网络是具有无标度性质、小世界特征和较高集聚系数的复 杂网络。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不但存在周期性、个体异质性和阵发性等特点,而且从 K核分解的角度来看,陈发性 具有自相似性,处于 K核分解中心层的用户通常能在群体事件的微博传播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探明并实证分析了微博社区成员参与行为的心理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成员的自我呈现、感知方便性和感知可信性对他们的参与行为存在显著影响。并且,自我认同和社会强化能显著地影响成员投入到微博社区中的努力。理论层面上,研究结论为下一步参与行为的心理作用路径研究和群体心理与行为研究提供前提;实践层面上,对微博服务提供者经营和管理微博社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管理微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社会媒体用户群体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多方面影响。[方法]本文梳理总结了社交媒体用户群体行为相关概念、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手段目的链视角,提出了以群体外部环境、群体组织规范及群体成员关系、群体共同需求为3个层面的"属性——结果——价值"框架结构,并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究各层级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绘制阶层分级地图。[结论]结果反映了社交媒体用户群体行为发生的不同路径,最后提出针对不同发生阶段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玲萍 《科教文汇》2012,(14):82-83
个性开放的时代,作文教学也需与时俱进。在信息化的今天,传统的写作焕发出新的活力,有了全新的形式:微博写作。微博以其独特的形式运用于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有限的空间里描摹世间百态,抒写心理感受,发表独特看法,为他们提升作文能力注入了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辅导员微博"这一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在国内各高校已被广泛应用。加强高校辅导员微博建设有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进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占领微博阵地,积极探索"微时代"辅导员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提高辅导员微博的影响力,迎接微博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腾讯微博用户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采集腾讯微博数据,提出"博文魅力指数"的概念,并运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对听众数与收录博主人数、博文魅力指数与收录博主人数两对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选择博文魅力指数,博主收听人数两个变量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微博用户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博文魅力指数与收录博主人数两变量中度正相关;聚类将微博用户分为信息获取型、草根名人型和普通社交型三类。电子商务服务商可以通过算法优化,根据博文魅力指数和详细的聚类结果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页面和应用程序推荐,创造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文雯 《科教文汇》2014,(34):184-185
微博自诞生以来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并迅速抢占原本属于其他社交软件的用户市场。各大高校也纷纷注册官方微博,借此对学生进行各种角度的宣传教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把握新新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意识地积极探索这一新兴媒介,使其对学生管理工作产生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天颖 《现代情报》2012,32(3):156-158
微博客以其内容精短、发布方式多样等优势成为了移动互联网上最典型的新兴力量,为图书馆信息传递提供了一个更新的交互式传播渠道。论文通过网络对省级公共图书馆开通微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当前微博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从微博的账户名称设置、身份认证、分主体建立多个微博账户以及更新频率这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刘扬 《科教文汇》2013,(11):67-68
当前我国微博用户数量飞速增长,微博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追捧,在高校中的力量已经势不可挡。如何利用微博的特性,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领域也充分发挥微博的作用,更好地使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多渠道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集思广益,拓展课堂空间,是我们需要加强研究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倪慧玲 《科教文汇》2013,(4):167-168
微博作为新兴的即时通讯传播平台,因其便捷性、实时性、交互性的特点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创新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需要,是拓展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的需要。微博可以为党建工作提供更及时的理论学习信息,轻松的思想交流空间,开放的组织生活形式,便捷的社会服务途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伴随着一场裂变式的"微博热",一个被称为"自媒体"的时代终于到来。在新的行政生态背景下,政府与官员如何有效利用微博,充分发挥其在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王珏  吕迎蔚 《科教文汇》2014,(33):27-28
微博因其具有的即时性和分享性等特点,其在PC端和移动终端都能够便捷地形成信息的动态传播网络。本研究将微博引入教学.通过构建基于微博平台的交互式教学实施模式.实现多元互动,从而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本文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优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社会中,媒介素养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不仅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也能在走出象牙塔后成为参与社会竞争、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砝码.本文在阐述国内外媒介素养研究现状及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所开展的甘肃省大学生微博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