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互联网日常使用行为的问卷调查报告为基础,了解和分析大学生上网行为的特点与问题。除获取咨询外,大学生使用电脑互联网倾向于"娱乐消遣",使用手机移动互联网倾向于"交流沟通";聊天与交流、看网络视频、搜索资讯、购物、玩游戏是大学生日常上网的主要行为;网络成瘾现象广泛存在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中,男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现象尤其严重;上课时间用手机上网进行休闲娱乐现象普遍,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威胁高校课堂教学效果的首要行为;美剧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大学生的新闻接触行为呈现出政治冷漠状态。在呈现大学生互联网使用状态的基础上,本文为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2.
毛雷 《东南传播》2014,(7):16-18
网络视频以其可视性、现场感、画面的精美与收视的便捷,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收看网络视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生活内容之一,并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维和生活。大学生不仅自己会收看,并且还会通过分享网络视频对内容进行评论,影响同辈群体对网络视频中所反映事件的认识与看法。在日积月累中影响到大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特别是理想化、情绪化、感性化等思维方式已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生活。通过大力培育质疑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影视文化环境,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影视作品的条件等来重建大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3.
高阳 《青年记者》2017,(21):32-33
视频是当下互联网最热门的应用之一,也是用户平均接触时间最长、最受用户青睐的网络内容消费方式之一.正因如此,理解网络视频的传播内涵是理论与实践的迫切需要.目前,关于网络视频的传播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新形态、新特征的描述分析和基于主观预测的趋势研判.这种将网络视频孤立化的研究取向忽略了网络视频与传统电视之间的联系,缺失了深入理解网络视频的历史视野,因而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从承载信息的符号特征和接收信息的感官视角来看,网络视频和传统电视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可视作视听并用型媒体在不同技术条件和传播生态下的不同具体形态,因此,可将网络视频视为传统电视在互联网新技术革命下的进化与迭代.  相似文献   

4.
随着上网人数和时间的持续增长,在线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不断加深。现实生活中和互联网上的人际交往彼此交叉,相互影响,形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显著特色。本丈通过对西安大学生使用校内网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西安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本地化特征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3,(3):46-49
网络视频广告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网络广告形式,网络视频广告的主要目标受众是青年,当代青年有自己的文化归属,在网络上呈现出其特有的亚文化特征。因此,研究当代青年网络亚文化,对提高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州大学城6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文章通过调查数据描述当前大学生在互联网使用与满足方面的新动向.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既是传播媒介,也是人际交流手段,还是学习工具.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信息接受的第一媒介,大学生使用网络的行为呈现分化离散特征.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当前部分大学生已经形成对网络依赖甚至表现出IAD症状,这构成互联网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悖论.  相似文献   

7.
李戈 《中国编辑》2018,(5):68-72
基于H5技术的内容产品是实现新形态教材中数字资源移动化最好的迭代方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内教育信息技术掀起一轮创新浪潮,新形态教材中H5产品具有多样化形式、定制化服务、场景化学习、游戏化表现等特点。重视对H5产品设计趋势和前沿技术的分析,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才能设计出满足在移动互联网场景中长大的年轻一代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浅入深地辐射进当代大学生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通过对信息的重新结构化对社会大众观念的形成产生作用,大学生处于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更容易受到网络的影响,财富观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本项目研究将受众选择为大学生,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形式,研究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的财富观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是通过什么方式施加的。根据调查的结论对如何处理好互联网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短视频以"音乐+视频+社交"的新社交媒介形式深受广大大学生的青睐。短视频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行,与当今大学生追逐短暂快乐的"娱乐假象"、短视频"内容为王"的发展思路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表达需求密切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借助社会力量建立视频内容监管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短视频行业生态;依托互联网平台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融合短视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短视频网络文化的引领,积极主动占领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相似文献   

10.
吉炳安 《新闻天地》2002,(10):50-51
伴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传播信息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和对外交流的新途径,在极大地改变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并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道德风貌乃至思想观念和政治倾向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使大学生获取的信息不可控制。以往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报纸、杂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所受的教育、校园的环境以及该年龄段的特殊心理特征,决定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本文主要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表现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依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利用社交媒体主要是获取最新资讯、了解朋友动态和浏览图片、看视频、听音乐。随着大学生接触社交媒体的时间增长,他们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女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男生;大二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大三学生;城市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13.
殷清 《新闻界》2020,(1):94-94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迅速而深入地渗透进中国高校的各个层面,不仅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对他们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观念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于此,运用新媒体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便成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高校青年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平台.面对日新月异的国际互联网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清网络传媒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当代青年人才成长带来的深刻影响,深入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研究探讨,及时采取应对办法和措施,真正做到趋利避害,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5.
张晓庆 《大观周刊》2012,(45):249-249
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思想较为活跃,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意识,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政治冷漠,政治参与不积极。本文主要从我国当代大学政治冷漠的表现、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禹亚宁 《青年记者》2022,(23):22-23
在新闻传播领域,短视频已成为主要的传播形态。时政类短视频凭借主流媒体严谨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意识,在当代民众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传播角色。在互联网传播逻辑下,时政类短视频文案呈现出不同于传统时政新闻的新特点。创作者需要积极拥抱互联网语言方式,改变创作思路,才能取得更好传播效果,让正能量实现大流量。  相似文献   

17.
齐忠信  荆扬 《大观周刊》2012,(48):198-19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网络也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大学生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日益成为他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场所。但是,网络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良莠不齐的信息,时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研究,分别从研究新思路、表现新形态和布局新路线三方面深描了媒介的发展路线,结合网络时代的技术特点,媒体人要顺应互联网趋势,应用全新的互联网思维审视全新的媒介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旨在探究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第二道数字鸿沟的表现和成因。[研究设计/方法]建构了互联网使用能力和互联网学习指数两个测度指标,通过问卷调查、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收集和分析数据。[结论/发现]社会结构因素(如城乡户籍等)对当代大学生第二道数字鸿沟的影响有所减弱,内在心理情感因素(如网络自我效能等)、知识与学习能力更为关键。高校图书馆应在弥合第二道数字鸿沟中发挥重要作用。[创新/价值]研究建构了新的数字鸿沟测度指标,突出了将互联网应用于学习的动机和能力,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争夺流量入口、内容入口到硬件入口,视频一直是市场表现非常活跃的互联网应用。2014年刚刚开始,有人就已经断言视频行业的再一次洗牌将无法避免。尽管优酷、搜狐视频等局内人尚在寻找新的生存法则,局外人传统媒体却已经按耐不住,投身这场结局难料的视频大战,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借势聚拢用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