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横渠易说》与张载的天人合一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载作为理学奠基者的地位是首先在《横渠易说》中奠定的。张载穷究天人、合一道性、复兴和重建儒学是立足于易理尤其是标志着儒家世界观建立的《易传》哲学,并以《易》融通《孟子》和《中庸》。其所著《横渠易说》已基本上克服了汉唐诸儒以天人为二本的状况,并确立了“性与天道合一”的理学主题,初步实现了新儒学“天人合一”体系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是区别中西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原则的共时性范畴,而不是区别人类哲学思想的主导原则发展过程不同阶段的历时性范畴。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的主导原则,它根源于人对自身本体价值的关心和追求,主客二分则是西方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的主导原则,它根源于人对自然客体价值的关心和追求。天人合一与主客二分的结合即意味着中西哲学的真正的结合。在西方哲学史上,并不存在一个“前主体性的天人合一”和一个“后主体性的天人合一”。就其基本性质而言,现代西方哲学和古代西方早期哲学也都是主客二分式的。  相似文献   

3.
同一时代不同哲学思想体系的语言有相同、相通之处是自然的,也是必然的;但是,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的差异必然表现为其基本范畴的选择、创设和内涵的差别,这样在结果上才呈现为归旨不同的思想体系。“天”、“道”、“天道”在儒、道思想中都是重要的概念,儒、道思想的分歧与“天”、“道”、“天道”内涵的差别是相呼应的。  相似文献   

4.
生态人类学是生态学与人类学的交叉研究领域,现代生态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和涉及的内容在中国古代科学的思想体系和实践中已经存在,中国古代生态人类学的体系就是“天、地、人”的“三才”理论,其中“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生态人类学的核心思想,指导着中国古代人民生产、生活、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实践。人类不是盲目、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通过“天人感应”、“天人互动”、“天人相参,”最终实现生态人类学的最高境界“人与天调”、“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5.
作为元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许衡强调理学学者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教化责任,把教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其教化思想以明人伦为目的,以“厚生”为经济基础。他大力实践了自己的教化思想,对元朝统治者接受以理学思想为核心的“汉法”、使社会安定下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曾对中国诗学中的一个古老的范畴“兴”作了重新的诠释。以往的研究者往往从接受的角度来解释船山诗学中的“兴”范畴,其实“兴”在王夫之诗学中具多重美学意蕴。在王夫之的诗论中,“兴”既生成了主体的创作动机与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又生成了诗歌审美意象与形式。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健身思想的形成、发展与应用受老子养生思想的深远影响,其“气与阴阳”、“以‘静’制动”的思想源自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和“道法自然”、“专气致柔”、“至虚极,守静笃”的养生思想;其以“气”、“德”健身的思想是继承发展老子“天人合一”和“道生之,德畜之”养生思想而形成的;其“静”、“气”、“德”是老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关学序说     
关学,不是历史上一般的“关中之学”,而是宋明理学思潮中一个重要的独立学派,即宋元明清时代今陕西关中的理学。的确,无论在性质、倾向方面,还是在思想行程方面,关学都同其他理学学派大致相合。它多是采用注经通经、语录答问和著作专论的形式,把“论孟学庸”、“危微精一”、“理气心性”、“格物穷理”、“戒惧慎独”等作为经常讨论的题目,用以阐述自己的理学思想,为后期封建社会的伦常名教提供本体论根据;它也是始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萌芽,以“天人合一”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始终关注于人与社会、自然的协调,并以看待“人”的眼光审视、关怀自然万物。这种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天人舍一”思想的生态学价值在于,它将人对待宇宙万物的态度升华成做人的道德要求,并将此伦理作为本体与宇宙自然相通而合一。  相似文献   

10.
以解释学的理路,对理学崛起过程中的问题意识进行了具体考察,依次分析了古文运动、经学复苏与理学奠基三个阶段思想先驱的致思趋向,从而认为超越追求与现实关怀如何统一的问题就是理学的问题意识,也是推动理学发展、演变乃至分化的基本坐标.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这一超越追求与现实关怀如何统一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把握理学并借以推陈出新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重点分析了陈鑫的传统体育养生理论,认为陈鑫穷其毕生精力探研陈式太极拳的价值和作用,对陈式太极拳的传统体育养生观具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了保持身体康健必须要进行动静结合的身体活动锻炼的运动观;以阴阳辩证思想为统驭,调节人体运动与自然"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一种大系统、大整体平衡的辩证调养观。不仅强调了物质、哲学层面"气"的培养,更加注重"气"之伦理道德层次养练的气养观。另外陈鑫摘录大量《内径》经络学说的图解,为太极拳气血劲力缠丝运行原理找到权威的理论依据。强调练拳始终要以意识支配气血周流全身,以达到"培其本原","身本强壮"的目的。系统梳理陈鑫的传统体育养生观,不仅对陈式太极拳的理论建设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今天陈式太极拳健身运动的推广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知名美籍华裔汉学家陈世骧于诗学领域成就卓著,学界多关注其“抒情传统”论,而他在阐发中国文学“时间”主题方面亦富创见。陈世骧论“时间”最精彩者有两处:其一,陈氏精心构织中国式悲剧观,视命运为时间空间无尽流转,以此发掘杜甫《八阵图》之悲剧精神;其二,陈氏以“时间性”为轴心,绾和屈原《离骚》各要素,重释此诗的时间意识。其理论精义值得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13.
"隐性课程"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献资料研究法,从理论上探讨了“隐性课程”的基本概念,并结合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分析了体育教学中的隐性影响因素,认为体育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是潜在的化性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领域里应有效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一方面继承程朱理学的“一本万殊”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它以追求国家富强为目标,表明它开始摆脱程朱理学的道德、伦理取向,转向专制保守与实用主义的结合,说明“体用”的思维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5.
求真为中国史学之优良传统 ,历来为优秀史家所称道 ,陈寅恪先生在继承和发展这一宝贵思想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深深令人折服。陈先生在治史基础上 ,强调对史料 ,尤其是原始史料的占有 ;在治史思维上 ,强调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在治史心态上 ,奉行“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在治史视野上 ,提倡“民族本位论”和“吸收外来说”对举 ,尤重“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相似文献   

16.
早期工业化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中国史研究的热点,江南早期工业化作为一个区域性的问题研究是从李伯重先生开始的,且已硕果累累。本文从宏观入手探讨这一问题,首先对"江南早期工业化"概念作一概述,抵制"萌芽说"和"西方中心主义史观",从与英国模式的对比中重点阐述其发生发展的前景,并最终得出结论,即江南早期工业化在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普遍规律下不可能走向近代工业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查阅、实证调查及专家咨询等方法,揭示了我国体育信息环境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以2008年"科技奥运"理念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体育信息环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显示:体育信息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体育信息人才、体育信息资源、体育信息基础设施及体育信息政策法规四个组成部分。我国体育信息环境建设起步较晚,基础非常薄弱;北京2008年"数字奥运"目标的确立,对我国刚刚兴起的体育信息化建设无疑会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新木桶理论”模型初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按照运动训练学理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多方面组成。"木桶理论"认为: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需要各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按照"木桶理论"的说法,如果运动员的某一方面欠缺的话,他的整体竞技水平也就停留在这一较低方面的水平上。结合当代"木桶理论"新的研究结果,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建立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的新的更为科学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背景下,“金课”概念和标准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建设思政“金课”势在必行。“伟大民族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基于“金课”建设的标准,以“伟大民族精神”内容教学的视角,着力探讨高校思政“金课”建设之道,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陈鹤琴的幼儿健康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进行长期、连续的儿童发展教育的研究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实际的幼儿健康教育理论,为中国近、现代幼儿健康教育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拟就陈鹤琴关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作一尝试性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