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阀政治是东晋政权特色。谯国桓氏是东晋门阀士族的一支重要代表 ,其家族对东晋中后期政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拟从桓氏前后期婚姻状况入手 ,探索其家族兴衰历程  相似文献   

2.
许氏得姓于唐尧,许由为其始祖的地位不可否认。东汉中晚期汝南平 舆许氏大望族形成,许 之后具备了门阀世族资格。两晋南北朝时政 治失势,由一流门阀沦为二三流地位。汝南月旦评为许劭、许靖二从兄 弟主持。世人对其褒贬不一,但处于东汉末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中,它 在扶正压邪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是历代文人向往的舆论监督 形式。  相似文献   

3.
许氏是姓于唐尧,许由为其始祖的地位不可否认,东汉中晚期汝南平舆许氏大望族形成,许Fu之后具备了门阀世族资格,两晋南北朝时政治失势,由一流门阀沦为二三流地位,汝南月旦许为许劭、许靖二从兄弟主持,世人对其褒贬不一,但处于东汉末黑暗腐败的政治环境中,它在扶正压邪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是历代人向往的舆论监督形式。  相似文献   

4.
公元五世纪后期,中国南朝的门阀士族腐朽败落,日薄西山的时候,北方的鲜卑贵族统治者孝文帝却正在进行着一场推行门阀士族制度的运动,其规模之大、内容之盛、标准界限之严格、组织领导之严密,在门阀制度史上尚不多见。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这一历史现象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本文想就其内容,社会历史原因以及相关的问题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有识者。  相似文献   

5.
<正>门阀制度萌芽于东汉后期,初步形成于曹魏、西晋,确立、鼎盛于东晋及南北朝前期,是地方豪强势力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地主阶级稳固和控制国家政权的重要形式。在中国古代史上,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相似文献   

6.
西汉中后期“奉天法古”的思潮,源于战国儒家民本思想。所谓家家有百亩之田、无处不平均、无处不饱暖的井田制,作为儒家乌托邦式的平均主义理想,始于孟子,后被汉儒所尊奉,视之为最完美的土地制度,并为之摇唇鼓舌,力主加以恢复,终于酿成了西汉中后期“奉天法古”的思潮。  相似文献   

7.
隋末农民战争给了关东门阀士族以沉重的打击,而以李渊父子为核心的关陇门阀集团却乘机扩张了自己的势力,并进而成为自魏晋以来最大的执政门阀士族集团。门阀政治在唐代前期得到了复兴,在中国古代门阀政治发展史上,继东晋后出现了第二个高峰。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门阀政治逐渐衰落。在安史之乱后,唐代门阀政治体系崩溃了。这不仅是唐代门阀政治的结束,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自魏晋以来的门阀政治的结束。唐代门阀政治有三个主要特征。它们是:(一)皇权与门阀大族的紧密结合;(二)门阀政治的基础有所扩大;(三)唐代门阀士族的腐朽性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制度影响深远,此历史阶段,门阀士族入仕途径的变迁记载了门阀制度的盛衰历程。"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是这段历史时期门阀士族进入仕途的两大主要途径,这两种入仕途径与门阀制度的盛衰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门阀制度的覆灭李克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是门阀政治。门阀政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门阀制度。对此史学界同仁已达成共识,成为定论。而门阀政治什么时候结束,门阀制度是怎样被取消的,时至今日,在我国现行的大学、中学教科书里,或史学界同仁的专著、专论中都没有阐述...  相似文献   

10.
从两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婚姻心态的三个特征,着重探讨了门阀士族势力衰落的必然趋势,从而进一步揭示了门阀政治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说明了社会群体心理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郡姓”在中古时期有三层意思:一是对一郡大姓著姓的泛称,二是与四海大姓、州姓、县姓并列的士族等级称谓,三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后对所有入于门阀士族行列的汉人士族的总称。作为总称的郡姓,其下又有四姓和其他次高门士族诸多等级。四姓是郡姓中的一流高门,指权贵家族,其所涵盖的权贵士族在北周隋唐时期被称为山东郡姓,与之对举的关中郡姓同在孝文帝定姓族时入于门阀士族行列,又有与北朝后期关陇集团结合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12.
羌汉战争持续时间长达二百余年,西汉中后期初现端倪,东汉时期急剧恶化,几乎与东汉王朝相始终。它不仅动摇了西汉中后期的西北局势,更波及东汉王朝整个国家形势和内部诸方面。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界对羌汉战争的性质、战争动因、治羌政策、护羌校尉、相关人物及影响等六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方法更加多样,视角更为多元,评价日益客观。未来的研究需在问题的建构和综合分析、过程的动态发展考察、出土简牍的应用等方面着重发力。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生活在门阀制度趋于凝固的晋宋之际,他有没有门第观念?他对门阀制度的态度如何?这是评价陶渊明政治态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逯钦立先生在《关于陶渊明》一文(见中华书局《陶渊明集》)的第二部分,专文论述了陶渊明的门第观念。逯先生认为:“当时最基本的门第观念或者说门阀观念”,是“门阀世族高踞养尊处优的阶级地位,看不起下品浊流或‘乡里小人’,以世袭门阀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的修撰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而兴盛,成为维护门阀士族利益、巩固门第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谢安、桓冲与东晋皇权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晋孝武帝时期,谢安与桓冲为了本门阀的利益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不仅受门阀政治的制约,更受皇权政治的制约,反映出所谓的“东晋门阀政治”实质上还是皇权政治。  相似文献   

16.
维护门阀士族政治经济特权和崇高社会地位的门阀制度,形成于魏晋时期,充分发展于东晋南北朝时期,崩溃于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17.
《邢台学院学报》2015,(4):18-21
清河崔氏在唐代定著清河大房、清河小房和青州房三房,与赵郡李氏一样,清河崔氏每一房的世宦发展并不平衡,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而且高级官员和中低级官员比例差异较大。门阀士族的家产境遇及门荫制选举地位的演变,是影响门阀士族世宦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门荫制是影响门阀世宦的直接因素,进士科只为门阀士族的衰落提供了一个历史可能。  相似文献   

18.
门阀制度的形成及门阀阶层在政治上、经济上享有的特权,左思、鲍照的诗歌对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北魏的门阀制度,自孝文帝推行之日起,就与魏晋南朝的门阀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具有其独特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恰恰显示出这一制度发展的先天不足。文中从四个方面概述了北魏门阀制度的缺陷,并试图从这些特点中窥见这一制度很快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郡姓"考述     
"郡姓"在中古时期有三层意思:一是对一郡大姓著姓的泛称,二是与四海大姓、州姓、县姓并列的士族等级称谓,三为北魏孝文帝定姓族后对所有入于门阀士族行列的汉人士族的总称.作为总称的郡姓,其下又有四姓和其他次高门士族诸多等级.四姓是郡姓中的一流高门,指权贵家族,其所涵盖的权贵士族在北周隋唐时期被称为山东郡姓,与之对举的关中郡姓同在孝文帝定姓族时入于门阀士族行列,又有与北朝后期关陇集团结合的政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