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健 《现代教学》2014,(3):48-48
纪老师在此次事件中表示:孩子们的心灵本应是最为纯粹和善良的,然后在此基础上推演其教化之道,这里面或许有教育领域需要澄清的一个善意的误会。我们喜欢将孩子比喻成花朵、未来,但这仅仅是基于美好愿望的一个比喻而已,它并不是教育的原点。孩子其实未必纯洁,也未必善良。  相似文献   

2.
"有教无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化主张,而未必是他从教实践的表述。以孔子的其他言论和孟子、荀子的见解作为参证,对“教”与“诲”进行辨析,藉以说明“以今度古”的不当。  相似文献   

3.
试论政策执行中的政策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策认同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政策认同障碍是导致政策规避的重要心理原因.要强化政策对象对政策的认同和支持,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就必须加强政策教化,注重沟通,协调利益,奖惩相济,改进与政策对象的互动方式,充分发挥政策对象在政策执行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教化哲学是董仲舒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秉承《中庸》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思想路径,董仲舒教化理论可分为天道教化、人性教化和王道教化三个不同的思想向度.天是董仲舒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宇宙的主宰和最高权威,是社会道德教化、政治教化的终极价值根源.在人性教化方面,董仲舒主要提出了"教化成性"说,它充分论证了道德教化和政治教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王道教化是董仲舒教化思想的现实归宿,它集中体现了董仲舒的时代关切.  相似文献   

5.
风俗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社会习惯,体现着人们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风貌。明代山东的社会风俗在弘治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中体现了风俗的随意性,说明国家所采取的任何一种移风易俗的教化措施都未必能起到预期效果。但风俗的稳定性同样也使得一些传统的婚丧等礼仪今天仍然保留。  相似文献   

6.
一、理论的思考奖惩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评价方式和控制手段之一。在以个别授课和技巧、技能教学为主的器乐教学中,奖惩手段的使用尤为频繁、普遍。因此,深入研究各种奖惩理论,掌握奖惩手段使用的正确原则和方法,自觉运用奖惩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提高器乐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奖励和惩罚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心理学认为,奖惩是对活动者行为及其效果发生后所给予的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具有维持或  相似文献   

7.
奖励和惩处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奖惩在近年来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愈来愈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成为推动良好学风校风形成的有力“杠杆”。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认识的深化,奖惩工作也暴露出许多急需认真研究解决、进一步完善的问题。笔者认为:完善高校学生奖惩必须进一步认识奖惩的特点与效能,以总结出的奖惩原则来指导关于完善奖惩的制度、方式及伴随奖惩所进行的思  相似文献   

8.
莫华 《思想教育研究》2009,(12):102-104
奖惩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高校激励和约束学生最常用的方法和手段。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奖惩管理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应引起我们重视和思考。高校应在彰显教育理念、坚持“法治”的原则、充分体现公正性、改进奖惩效率、遵循正当程序等方面进行改进,促进奖惩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教化是“政教风化、教育感化”之意 ,道德教育称为“教化” ,“通过教育化理论为德性 ,化外在的‘他律’为内在的‘自律’”。尽管我国自西周以来就一直有着重视道德教育的良好传统 ,但明确提出教化的概念是在汉代。如“重教化 ,正法度的德治主张”、“行教化”、“德治与教化”、“以教为本”等等。那么汉代何以兴教化 ?又是如何实施的 ?它与先秦的道德教育有何区别值得探讨。汉代教化的兴起源于两个基本事实。其一是秦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其二是汉王朝夺取天下后治理国家的需要。汉代教化 ,有着较完整的体系和策略 ,首先是大力宣传教化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法抽取3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师安排的游戏并认为体育游戏的奖惩制度是有必要的。大部分学生喜欢集体趣味性游戏的奖惩模式,学生的认识和奖惩的模式及其难度对奖惩的实施、奖惩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道德激励的方法能够提升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开发高职生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需要。道德激励的方法主要有目标激励、竞争激励、奖惩激励等,目标激励是竞争激励和奖惩激励的前提和导向,竞争激励的结果是奖惩激励的依据,奖惩激励是竞争激励的必然发展,三种激励方法互为支持形成良性循环以利于实现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在社会文化的传递继替过程中,教化者闻道在先,肩负着将被教化者教化成人成才的责任,而被教化者无论是身体素质、知识储备还是道德修养等等方面都是不成熟和不健全的。教化者对社会人生的"先入性"和相对成熟性与被教化者的不成熟性往往构成为一对矛盾。即在社会教化过程中,教化者的教导常常与被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时于学生不关心的问题,奖惩的效果不大;对于学生关心的问题,奖惩都有效.本文论述了奖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奖惩的时机;奖惩的力度和概率;奖惩方式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4.
奖惩的行为学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俊 《教育探索》2004,(12):97-98
奖惩是典型的行为主义理论范畴的方法,它的最终目的是控制行为。当前,教师和学生家长在使用奖惩方法时存在许多误区,导致教育效果下佳,甚至产生严重的负效应。因此,在使用奖惩方法时必须考虑其目的、价值及道德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激励机制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奖惩激励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在奖惩激励中要奖惩结合,物质奖惩与精神奖励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对象的不同需求实施不同的强化物,还要贯彻时效性原则、沟通原则等,使奖惩激励的效果更佳.惩罚是奖惩激励的难点,应从不同方面加以研究,使之发挥最佳的激励效果,防止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走向多元和差异化的现今,高校学生奖惩工作亦面临新的挑战。人们思维和活动的动态性、社会环境的分化以及利益的博弈等因素构筑成学生奖惩的影响因子,成为学生奖惩工作的缘起和改革的动力。通过对现状的描述,以辩证的视角明晰学生奖惩功用的应然之义,进而探索注重人性的完善之道是本文成型的逻辑脉络。  相似文献   

17.
董钟舒教化思想具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待教而善”的人性论及“无人相通”的天道观是其教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形上根据;古代帝王和秦亡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及汉朝以来的现实,是其提出教化思想的历史依据和现实基础;教民性成善是教化的根本目的和中心任务;“独尊儒求”、“三纲五常”是教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兴太学、置明师是教化的基本措施和途径;以身示教、以乐达教、因材而教,是其教化的基本方法。董仲舒教化思想囿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既有槽粕,也有精华,应批判地加以继承。  相似文献   

18.
章湉  雷月荣 《江苏高教》2020,(2):96-101
教化是使普遍性认同的价值观、规约、政治素质在社会个体间传递,内化为个体的自我品性,外显为个体的社会行为,实现个体与社会的互动交往,从而达到整合社会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国古代教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教化途径的系统性、教化手段的多样性、教化内容的综合性。要从德育实践出发,结合个体和社会的种种客观因素,适当地扬弃传承和创新,使中国古代教化思想的强大影响力能够转化为当代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会教化是一种化诱万民以维系社会统治的政治工具与社会软调控手段,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历史人类学视域下观照,先秦礼乐社会时期,时人创见了“外物以饰内情”的社会教化方式,青铜礼乐器成为这种教化方式的物质载体,并承载了道德教化、伦理教化、政治教化、警示教化等丰富的教化功能。这种社会教化方式与礼乐文明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对先秦社会的良性运行、中华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电大人才的培养,需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立足自身的特点,通过加强对学生日常的教育引导与规范管理,切实打牢思想根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适应未来第一岗位的需要。坚持教化为先,抓好教育引导与规范管理的渗透结合;坚持教养一致,在科学化、制度化、经常化管理上狠下功夫;坚持从严治学,将奖惩激励机制引入规范化管理之中;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三位一体”的管理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