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兵兵 《班主任》2004,(9):7-7
目前,韩国高中生有3个选择性的德育课程:“公民道德”、“道德和思想”以及“传统道德”。韩国通过“传统道德”课程,帮助学生拥有前人的精神和智慧,重建良好的道德意识和生活方式,在邻里生活和国家、社会事务中,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中,寻求智慧的生存。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这就是著名的“生活教育理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也指出:“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我院在德育的方法上,主张从小事做起,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小见大,以小促大,在“小”字上大做文章,把远大的目标与学生的日常生活、道德习惯联系起来,保证了学生健康地学习、成长,成功地实施了开放型、全方位、立体式的“大德育”。  相似文献   

3.
提高德育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初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的治国方略 ,进一步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中国自古重道德 ,具有良好的道德传统。新形势下 ,党中央又如此重视 ,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高度 ,并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 ,为加强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的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等 ,使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新的课题 ,尤为突出的是如何保持德育的科学性、先进性 ,提高德育的有效性。现总结我校德育的实践和探索 ,以求教于大家。一、转变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中国民间流传着“…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是人首先应该接受的人类共性的教育,是德育最基础、最主要的部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其中“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将从学校的民主环境出发,重点探讨校园民主环境对学校德育尤其是学生道德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试图提出理念性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脱离社会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是学校德育缺乏社会基础的基本表现,也是德育成效不彰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是个体道德发展与社会道德进步的首要前提。经济生活是制约学校德育变革进程及成效的重要变量。学校德育应主动反映并合理观照经济生活及其带来的价值观、道德观的变化,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活及其价值需求,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辩证分析经济生活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知晓适应市场经济生活的道德规则,学会在参与经济生活中体会道德生活,最终形成适合社会经济生活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6.
以“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当代道德模范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体现了德育生活化理念,契合了终身德育思想,这是解决当前道德领域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从内化于“心”、外塑于“行”、保障于“制”和传播于“媒”等四个层面的路径加以推进,使榜样效应得以扩散,“最美现象”从“盆景”演化为“风景”,有力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怎样才能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具体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使他们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真正做到入眼、入口、入脑、入心,从外在的道德现象中获得正确的道德判断,使道德概念变成内在的道德信念,最终升华为良好的道德行为?根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论”,按照“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德育原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围绕“八荣八耻”教育主题,学校少先队可以开展“练就‘明荣知耻’的慧眼,到平凡的世界里‘淘金’”公民道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大学德育与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民性道德建设的热潮。高等学校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责任重大。要认清大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理清高校德育思路,从理论层面探究德育与道德的历史渊源及相互关系,进一步创新大学德育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德育实践中,课堂“听话道德”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即学生在课堂情境下对教师权盛的服从状态及“失语”状态.这种状态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依从性、从众性和私民性.这三个基本特征构成当前实施主体德育及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职学生道德生活中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如何解决道德危机困境,笔者认为,必须对高职学生进行伦理救援.创造一种“自律”与“慎独”的机制,将和谐社会的外都要求经过“内化”转变为高职学生内在的公民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1.
“规范”人是德育的工具性本质,“发展”人是德育的目的性本质;当代社会转型,促进了德育从注重“规范”向注重“发展”的转变。其在德育观上表现为承认人是道德活动的主体、道德认识与情感在道德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活动是道德形成的重要途径;在德育实践上导致了德育内容的“生活化”和德育方式的 “双向互动性”。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紧密结合依法治国,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认真落实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就显得尤为必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具体到中学教育阶段就是要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中学各科教学中去.中学政治课本身既是一门社会科学知识课,更是一门德育课,本文试就中学政治课如何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增强德育实效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德育的根基,而不仅是德育的手段,生活与德育具有本体的关系.德育不是“回归”生活,而是“建构”生活;不是回归“现实生活”,而是建构“可能生活”.德育不是建构“所有生活”,而是建构“道德生活”.德育不仅关注道德“生活内容”,而且关注“道德生活方式”.因此,德育就是生活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生活方式,自觉建构一种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本工程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 2 0条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 ,学生在校期间是他们思想、道德、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如何在学生德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搞好德育工作 ,是学生工作部门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实际意义的重要课题。当前“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 ,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 ,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时有发生 ,不讲信任、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 ,以权谋私、腐…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纲要》是我国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为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必将使“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落到实处,促进全民族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以后,解决了道德与社会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的关系,这是理解和实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指出:“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贯彻了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内在要求,是面向新世纪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行动纲领。《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学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人群,学校必须发展对青少年学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正式颁布,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件大事。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辅相成,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江泽民总书记发展了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强国富民战略思想的总体现。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8.
“明礼”被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充分反映了新世纪我国道德建设的新内涵。笔者认为,道德建设应该从娃娃抓起。在近年的小学德育管理中,笔者以礼仪教育为小学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夯实学生做人基础,实验效果显著,结合礼仪教育实验,本文试图探索现代社会礼仪教育的内涵、原则、方法及途径,整体构建现代小学礼仪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指出: “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同理,小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在一定的德育空间中完成。小学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强调的就是为学生拓展德育空间,创设广阔、自主的学习环境,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进行最有效的教育。诚然,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育也能促进学生道德能力的发展。但由于其容易受物质时空、文本文字符号、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等因素的限制,从而束缚了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发展。而学生“德”的发展,必须以广阔、自主的学习空间作支撑,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因素,开放学生的德育空间,形成学生能自主地活动于其中的“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和“心灵空间”,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活动环境中体验、发展和表现自己,过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学校传统德育中,忽视学生人格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将属于能承担社会变化和经济改革所带来冲击的人格健全。培养“健全人格”应成为学校德育关注的焦点。为此,学校德育应从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重组德育内容、培育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以发展学生道德判断力为主线的德育运行机制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