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觳、渑之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呒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僦。”  相似文献   

2.
李格非 《学语文》2004,(9):88-89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殽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日:“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蹴,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  相似文献   

3.
洛阳处天下之中 ,挟崤、渑① 之阻 ,当秦、陇之襟喉 ②,而赵、魏之走集 ③,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 ;有事 ,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 :洛阳之盛衰 ,天下治乱之候也。唐贞观、开元④ 之间 ,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东都 ⑤者 ,号千有馀邸⑥。及其乱离 ,继以五季⑦之酷 ,其池塘竹树 ,兵车蹂蹴 ,废而为丘墟 :高亭大树 ⑧,烟火焚燎 ,化而为灰烬 ,与唐共灭而俱亡 ,无馀处矣。予故尝曰 :园囿⑨ 之废兴 ,洛阳盛衰之候也。且天下之治乱 ,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 ;洛阳之盛衰 ,候于园囿之废兴而得 ;则《洛阳名园记》之作 ,予岂徒然哉 ?呜呼 ?公卿大夫…  相似文献   

4.
原文: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 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余处矣。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相似文献   

5.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①崤②渑③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 地也。天下常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 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及其乱离,继以 五季④之酷,甚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  相似文献   

6.
<正>《吕氏春秋·慎势》:"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古都的择址一般在天下之中。传统意义上,"天下之中"就是指洛阳。《河道一·河南府》曰"《禹贡》豫州之域,在天地之中,故三代皆为都邑。"加之洛阳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临嵩岳,西接周山,层峦叠嶂,群山环绕,  相似文献   

7.
这个标题是对这篇短小精悍的跋文经撮词并变通而成的。文章中.作者着意于天下,着眼于洛阳.着手于园圃,并通过宏、中、微三观思维加以立论——正好同三段论推理的结论不谋而合:大前提是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小前提是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结论是天下之治乱候于园圃之兴废。  相似文献   

8.
唐代及北宋时期的洛阳私家园林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名盛一时,有"天下名园重洛阳"之美誉。唐代洛阳私家园林"宏大壮丽",北宋洛阳私家园林"精致写意",普遍规模小。唐宋时期洛阳私家园林作为北方园林的代表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影响了后世的江南园林,而且影响了邻国的园林发展。  相似文献   

9.
怡君  张依 《高中生》2011,(1):26
平天下: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The world belongs to all the people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文王曰:"立敛若何,而天下归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  相似文献   

10.
北宋时,洛阳园林之胜天下闻名。《洛阳名园记》记录了北宋时期李格非所亲历的十九处名园,这些园林不仅繁盛,而且各有特色,足以代表北宋一代洛阳园林的风貌。本文旨在对其中的"湖园"进行考证,从园主风貌、景物形胜、因革变迁等几个方面入手,力求对"湖园"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对学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从考古发现印证先秦都邑地望,继而对"天下之中"文献资料进行解读,指出晋南临汾、豫北安阳、豫西洛阳、豫中郑州均为"天下之中"。  相似文献   

12.
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中有句: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必先受其兵。(按,中学教材无“其”字,据文补。)其中的“当”字,被吕叔湘先生在《错字小议》中判为错字。吕先生觉得“当”字“有几分可疑”,查《古文观止》写作“当”,后“终于在《宋文鉴》131卷找到了这篇文章,果然不是‘当’字,而是‘常’字。”吕老一贯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其不惮烦难、认真查核,对读者负责的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慎势》:“卉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古都的择址一般在天下之中。传统意义上,“天下之中”就是指洛阳。《河道一·河南府》曰“《禹贡》豫州之域,在天地之中,故三代皆为都邑。”加之洛阳北依邙山,南对伊阙,东临嵩岳,西接周山,层峦叠嶂,群山环绕,如天然屏障,中为伊洛盆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境内黄河、洛河串流而过。因此,  相似文献   

14.
她早早萌芽,却姗姗开花;她不开则已,开则极尽风华——皮日休盛赞她"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她与春风相依,有傲然怒放的自信坦荡,有艳压群芳的端庄典雅;她与盛世相伴,有热烈繁盛的意气风发.她本生长在深山野林中,与世无争,当她选择了厚重大气的洛阳,终于芳名甲于天下.她,就是牡丹.  相似文献   

15.
正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位于洛阳市涧西区的东升第一小学(以下简称东升一小),原是一所企业小学——洛阳轴承集团公司第一小学,建于1964年。半个世纪以来,学校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从未停止砥砺前行的脚步。  相似文献   

16.
王怡 《中文自修》2012,(10):48-50
若问天下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自周公建成周洛邑以降,历经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遂成"九朝都会"之誉。河洛之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立辉煌功业之处,龙脉集结引起群雄逐鹿中原,文化流长始自骚客赋诗文章。先秦时的洛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汉魏时期"洛阳纸贵","文章半洛阳";隋唐盛世"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两宋陪都"谁到鲜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丘墟诉说着洛阳往事,让我们一起回想古都留存下来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7.
"金素材,好作文",精准的素材,是成就好文的关键。金素材可从生活、从书本中来,也可从高中教材中去发现。下面试就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六国论》中的可用素材进行解读。课文素材一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阶段,在思想文化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了像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样的民主思想家。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反对把儒家经典奉为"万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在经济上提倡"工商皆本"。顾炎武则提倡"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也将矛头指向君主专制。王夫之否定理学的形  相似文献   

19.
叶楠楠 《教育》2011,(11):34-35
《中庸》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2008年,一颗名为"至诚"的  相似文献   

20.
刘枢尧 《中国教师》2014,(11):30-30
<正>古往今来,群雄逐鹿。天下之雄,其类有三:起于乱世,统天下猛士、骁悍雄杰者,枭雄也。甚得人心,弄权欺世,登万人之上者,奸雄也。唯有凌云壮志,斩毒棘而以身辟其路者,英雄也。杨雄曰:"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公,自少时励志于父业,为撰通史而苦修数年,洛阳相会后,承父职,任太史令。迁以人之耿直,谈吐之才起立于朝中,竟因护将李陵,以反逆而落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