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赏识教育”以充分认识每个孩子的巨大潜能为前提,以发挥“从成功走向成功”的心理效应为出发点,帮助孩子自己解放自己,从而走向成功。“赏识教育”提出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教育者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闪光点,使他们有继续前进的动力,获得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方式,它和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赏识教育”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应当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孩子、相信孩子。因为人的精神生命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推行“赏识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赏识教育,应该注意热切的激励性、真挚的情感性、精当的指导性、强烈的启迪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赏识教育。它强调教师、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给孩子机会,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实际上“赏识教育”并非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而是教你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孩子,赏识孩子的生命,赏识孩子的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把外在的激励化为孩子自身的动力,诱发已存在于孩子身上的潜能,从而使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下面是几位老师在怎样赏识孩子这个问题上的具体做法,虽略显稚嫩,但相信能给班主任老师以启发。  相似文献   

3.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赏识教育法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它建立在“孩子人人都是可造之才”这一现代教育理论和“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这一现代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持教育学的激励原则构建的一种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法认为,孩子都是可造之才,这是孩子的发展共性。现代教育论认为,没有不适宜于教育的孩子,只有不适合孩子的教育。赏识教育法认为,孩子都是可造之才,但造化的进程、方式应是各具个性。赏识教育法认为“爱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孩子只有当他被人爱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才有可能去产生…  相似文献   

5.
郭向阳 《贵州教育》2012,(11):48-48
很多家长都喜欢有意无意地拿孩子去炫耀,比如:我的孩子钢琴考了多少级,我的孩子会背多少首唐诗,我的孩子考了全校第一……当然,这不是现在才有的,从很久以前开始这种现象就存在了,“光宗耀祖”、“荣归故里”等词语都反应出了这一问题。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表扬、赏识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经常被表扬,被赏识的孩子容易树立自信,容易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但是,这里的表扬、赏识都是有度的,不是没有原则的对孩子说:“你真好!”“你真厉害!”“你真棒!”也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让孩子不停地得到来自周围人的赞誉。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是以“赏识、信任、尊重、爱”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是指在教育中充分肯定孩子,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应该承认“赏识教育”在实践中确实帮助许多家长很好的教育了孩子,使孩子在“赏识”的眼光中自信、成功。但经过调查,发现在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上,有些家长只看到了一些现象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简单地将“赏识教育”等同于表扬,最终走进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吴朝霞 《教师》2011,(34):9-10
读完著名教育学家周弘老师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思如泉涌,周老师情文并茂的论述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忽然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孩子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氧分,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赏识是一种理解,是一种激励,是让孩子奋发图强、勇往直前、腾空起飞的翅膀。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孩子心灵的苗圃就会春色满园,孩子个性的幼苗就会一派生机。周弘老师说:“父母都是教育家,捡回您遗忘的宝藏。”那么,从你自己身上挖掘出曾经拥有的宝藏,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有欢乐、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8.
“赏识教育”作为当前一种较有影响力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形态,它的教育作用被无数的理论阐释、实验研究和教育案例所证实。从理论上讲,早在清代,我国名学颜元就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数过不改也徒伤情,奖长易劝也且全思。”当代,美国名儿童教育家戴森·费里曼曾说:“赏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条件,孩子需要赏识,就像植物生长需要水分,赏识能够使孩子成为生活的强和成功。”美国心理学家亨利·格达德实验证明,对一些感到疲劳的孩子说一些赏识的话,疲劳程度大幅度减轻;当对这些孩子进行责备的时候,孩子们的疲劳程度很快上升。从教育实践看,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聋儿周婷婷的故事,哈佛女孩的故事等等,都展现了“赏识教育”的功用。这些都使人们相信“赏识教育”确实能发挥其作用,即有利于孩子的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及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孩子自尊、自信等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利于教育与儿童良好互动、民主平等关系的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王兰工作室     
赏识教育=零批评吗近几年整个教育界都在倡导“赏识教育”,我看到不少家长来信谈到自己的育儿心得的时候,都谈到自己对孩子经常的表扬和鼓励得到了很好的反馈。这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一些家长来信“控诉”自己的孩子一点都批评不得,脾气越来越坏,这些家长们在“赏识教育”面前越来越困惑。赏识教育的提出和倡导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的?我觉得首先要搞清这个问题。它是在过去严肃、严厉的“严师出高徒”教育体制中产生的,是在老师、家长很“吝啬”给孩子肯定、表扬,唯恐他们骄傲、不思进取的环境中产生的。也就是说“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每个孩子都不是完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每个父母都知道赏识自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且极尽赞赏之言辞。但很少有父母去赏识自己孩子的弱点和不足。赏识孩子的弱点和不足,这听起来似乎有点钻牛角尖,有点不符合逻辑,甚至有点离经叛道,但你听了下面这个故事,就不会这样认为了。“全球第一CEO”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  相似文献   

11.
孙瑞芹 《中小学电教》2011,(12):115-115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已走进了千千万万个家长和教师心中.但过度地强调“赏识”会使学生走向自由散漫的极端。因此适度的“惩罚”教育是有必要的,也是培养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增强责任心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大力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中国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对此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他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罚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黎书柏 《湖南教育》2005,(24):32-32
美国教育家格林·奥马尔指出:“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将赏识当成一种生命需要,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是符合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性需求层次的原则的。”哈佛大学超人研究所的研究也得出“孩子的成才,关键在于激励,只要激励和赏识得法,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的结论。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来赏识学生呢?笔者认为赏识学生时可采用下列原则和方法。一、用评价式的赏识不如用建设性的赏识14岁的明明在篮球场上练习投篮时,一开始就投中了一个3分球。他的体育老师说“:真了不起!你有敏锐的视力,不愧…  相似文献   

13.
赏识教育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拥抱希望,走向成功。但赏识教育除了要有这样的外在形式外,还应有更重要的内涵,那就是:赏识教育要从心开始。一、发自内心的相信“他能行”孩子们在学习中,家长和老师常对孩子失去这种“他能行”的信心,即使知道赏识能让孩子进步,但却很难做到发自内心的赏识。  相似文献   

14.
赏识孩子,要坚信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孩子,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赏识孩子要专找学生的优点、进行耐心的鼓励赞扬。赏识孩子要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赏识孩子要帮助孩子预约失败,让孩子在克服困难中体现愉悦。  相似文献   

15.
我的孩子叫路颖聪,去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回想孩子从胆小到变得自信、活泼大方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作为父母,首要的是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走上自信、自立、自强之路。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作为父母要从赏识的角度对待孩子。所谓“赏识”,就是用欣赏、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孩子,坚信孩子是优秀的,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宽容孩子的不足,帮助和鼓励孩子不断进步。父母的赏识会让孩子增加自信,这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在父母的赏识下,北京一个低能儿登上了世  相似文献   

16.
现在提倡赏识教育,不少人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表扬鼓励是一味灵丹妙药,对任何孩子都适用。我认为这种提法至少是偏面的、不完备的。人生一世,要面对的绝对不是坦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成败得失,顺境逆境总是相伴左右、形影相随的。“赏识”“激励”对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固然有效,但从另一方面看,让孩子从小经受一定的  相似文献   

17.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呢?——那就是赏识教育。我任教对几年中,班上的一件小事令我记忆犹新,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早在上个世纪前就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进而“小题大做”,给他们以鼓励信任、理解宽容,从而让孩子们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要求教师要因人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在赏识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孩子成长的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父母应该为他们多喊‘加油‘’、冲啊’,哪怕孩子一千次跌倒,也要坚信他们能在一千零一次站起来。”一位孩子的父亲如是说。而作为孩子的老师,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我们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教育家夸…  相似文献   

19.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尊重孩子的差异,赏识孩子的成功,教育之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蹲下来。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很努力。”为实现这样的教育目的,我在工作中、课堂上,增强“三种意识”——尊重意识、常识意识、经营意识,践行课改精神。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方法呈多元化趋势,赏识教育也随着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一书走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众人争先效仿,“赏识教育”成了一个热度颇高的词语。“你真棒!”“你真聪明!”等夸奖词句也频频出现在家长和老师口中。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在实践中却遭到了困惑和尴尬:老师和家长开始注意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了,但80%接受赏识的孩子却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问题出在哪儿?赏识教育是否只是一个个体现象呢?清代畹的《潜庵漫笔》中有个关于“高帽子”的故事;世俗谓媚人为“顶高帽子”。尝有门生两人,初放外任,同谒老师者,老师谓:“今世直道不行,逢人送顶高帽子,斯可矣。”其一曰:“老师之言不谬,今之世不喜高帽如老师者,有几人哉?”老师大喜。既出,顾同谒者曰:“高帽已送出一顶矣。”从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受表扬和夸奖的,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尤其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其需要赏识、表扬和夸奖,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提升孩子的智商和情商,塑造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但并非所有的表扬和夸赞都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上面的小故事也启发我们:表扬孩子要讲究艺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并不是说表扬多多益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