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要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强化办学特色,实现"五个对接"。文章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指出做好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最重要工作———课程建设改革,以"校企合作"为纽带,全面推动"五个对接"。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5,(99):162-163
"五个对接"理念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特征和规律。文章以《外贸函电》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指出做好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最重要工作——课程建设改革,以全面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及职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3.
以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为指导,通过分析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的步骤,提出课程资源库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和建设途径要体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五对接"思想。  相似文献   

4.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做中学、学中做",使岗位工作与学习直接对接,不断获得综合职业技能。本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建筑行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内容的重构与序化等方面,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结构"课程构建模式及特色。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具有职业性、区域性、层次性、互动性和共赢性等主要特征,其基本要求是人才供需融合、人才培养融合、社会服务融合和文化育人融合。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可概括为"五位对接",即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对接"促进"融合","融合"深化"对接",必将有力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学结合”的“五化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模式,符合职业教育规律,"五化教学法"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模式的具体运用。文章以具体课程开发为例,论述了"五化教学法"课程开发的内涵和具体开发步骤。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市外事学校为例,讨论了在北京市第二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产学一体"的内涵: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对接,实现专业和职业岗位的对接,围绕企业岗位需求设置职业教育课程。阐述了"工学交替"的教学机制,即"学习——工作——再学习——再工作",进一步激发职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他们学习的针对性。"产学一体、工学交替"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使得相关合作企业得到了更大的实惠,更促进了职校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了他们的职业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特征,集中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这一根本要求。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理念、目标、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忽视学习主体的需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框架与课程开发、教学改革与教学活动设计、教育资源配置与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评价等方面,应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治理理念转变等方面推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优质、包容与公平的现代化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技能型人才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应以"生产过程"为主要内容,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引入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校企合作,实行现代学徒制,以促进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戴锋 《江苏教育》2012,(33):48-50
"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学校专业建设的核心。就"五个对接"来说,"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更是当前职业学  相似文献   

11.
职业能力分析是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关键环节,通过比较与借鉴国内外职业能力分析方法,结合深入的实践研究,创立了"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法,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二维四步五解"职业能力分析是通过头脑风暴、文献查询、个案分析等多种途径,从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个维度,通过专业对接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细化为工作项目、工作项目细化为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细化为职业能力四个步骤,再从完成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技能、工具、方法、要求、知识五个方面分解分析职业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接式教育"是参照航空航天学"对接"原理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理念,其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其主要内容是对接学生特点、对接专业特色和对接行业(企业)文化。高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建设要融入"对接式教育"理念,大力改革课程教育教学体系,积极发挥专业社团等第二课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去年年会,与会的校长们研讨了这么个题目:"现代职业学校的转型发展",包含了下面几层意思:一,十八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那么"现代职业学校"的产生和形成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当下的职校"要成为"现代的职校",怎么走?二,题眼是"转型"。这个词在职业教育的话语系统里并不新鲜,什么从"重规模"到"重质量",从"以就业为导向"到"以人为本",从"首岗胜任"到"多岗适应"……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做的谈的都很多。那么如今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背景下,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大环境中,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转型"的内涵和外延是否都会有一  相似文献   

14.
2014年美国教育部发布了"职业教育国家评估报告",该报告旨在通过对帕金斯法案Ⅳ实施情况的分析,从学生与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帕金斯法案Ⅳ职业教育资金的分配、课程发展学习计划的实施、职业教育问责制的发展、职业教育学生所获成就五个方面,全面评估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高速发力期和职业教育学校机遇期相重合,职业教育学校需主动加压,打造"互联网+职业教育"新模式。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与学活动围绕互联网展开,职业教育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交互性,教材编写以企业和学生需求为核心,教师团队化执行教学任务,学习效率极大提高、实现精准教育和解决校企合作老大难问题。实施"互联网+职业教育"时要重视结构设计,循序渐近,借好外力和转变观念,转变观念要做到"五个创新",即创新教学体系和教研模式、创新互动方式、创新评价办法、创新教师角色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双场融合",即学场和职场的融合统一。"三境合一",即仿境、情境和实境一体化育人。它是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度契合的课程改革创新模式,与职业教育本质特色具有内在自洽性。"双场融合"的践行要做好学科知识向工作知识转化;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三境合一"的实践,要做好仿境育人、情境育人和实境育人课程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教学工地使课堂和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工作和学习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工地的建设和发展是职业教育转变教学观念的硕果。教学工地的作用,概括两个大方面:一是引导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引领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二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两个方面紧密联系,共同对人才培养和就业平台对接通道的建设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建筑施工专业教学工地建设的实践为例,分析职业教育以教学工地为载体推进的"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森林营造技术》课程为例,阐述了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产学一体、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内涵: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对接,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实现教学与生产对接。介绍了课程实践教学中模拟实训、项目承包等经验及收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高校大力开展富有实际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文章从"模式嵌入"、"课程对接"和"资源整合"等三个角度入手,探讨了拉动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三驾马车",提出了在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产学研合作驱动等三个方面作为重要抓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深刻变迁,对现代人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变革契机,"适合的教育"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体现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方向与本质要求。"适合的教育"根本宗旨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契合了职业教育现代化所指向的包容性、公平性和优质性三个维度。发展"适合的教育",关键在于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