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又教了十几年的语文,我忽然想问自己:这么多年来,我究竟是凭着什么在教语文呢?语文在我身上可曾留下一些什么痕迹?如果不留痕迹的话,又凭什么理直气壮地让学生跟我学语文?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2012年秋季,当我来到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时,便筹划着一节"新"语文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把自己于2012年9月6日在高一(9)、高一(10)班两个执教班的第一节语文课也看作是自己语文"新"路上的"起始课".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教学如何才能摆脱困境?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在深思探求。有一件事给我触动很大,也许大家也能从中得到一点启发:我班有一名叫张海燕的女生,平时极喜欢看书,语文成绩虽不好,但也不算差。由于高中会考数学未能过关而中止了高考复习。一个半月以后,在其本人及父母的再三请求下,学校同意她随班复习。出人意料的是在随后学校组织的适应性考试中,其语文成绩竞跃居文理两个班96名考生之首。  相似文献   

3.
刘萍 《学语文》2015,(3):53
语文教材在高考中究竟有没有用?作用究竟在哪里?这些问题一直困扰部分教师和高三学生。其实,高中课本不仅有用,而且还是高考之"宗"。高考试题的形式再变,它的内容都要来源于教材中。对于高中教材,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必须充分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语文教坛的名师中,洪镇涛老师是一位永远不安于现状的探索者和改革家。他的语文教学改革早在1978年就已起步,1991年,在总结十多年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的理论框架,亮出了“学习语言”的鲜明旗帜;同时,他还主编了从小学到中学的语文本体改革实验课本,并在不少省市建立了实验基地。有理论、有实践、有配套的教材、有实验基地和实验教师,这样全方位的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在国内的语文教学改革名家中大概是独一无二的。洪老师的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究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什么?一、对当前困扰着语文教师的…  相似文献   

5.
正大规模的课程变革之旅历来并不平坦,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生动地表明,深入的课程改革是涉及概念革新、结构调整和文化更新的复杂系统工程。那么,高中课程改革在进入课堂层面后究竟是如何实施的?教学取向是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高考扮演着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分层重要角色的国度里,高考对教学取向的影响如何?如何变革高考以引导教学?一、传递取向主导的教学图景大部分高中的课堂教学依然是典型的传递取向,教  相似文献   

6.
从一九七九年上学期开始,二十中学在新入学的初中一年级的两个班进行了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实验的中心是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探索语文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效率,力求使大部分学生能在初中三年之内,基本上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高中毕业水平。一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不那么年轻的青年教师.屈指算来,第一次走上讲台距今已快20年了.从离开大学、投身中学语文教改算起,也已经7、8年了.这些年来,我在语文教学的领域里也搞过一些实验,作过一些探索,也发表过一些文章,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和论文,其中,有的获得了区和市的教育科研成果奖,有的还被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成果选入全国性专业学术团体的年会论文集正式出版.但是,我时常自问.我所做的这些,究竟对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有多大益处?我究竟解决了语文教学发展进程中的哪一个问题?或者说,我究竟对推动语文教学中的哪一个问题的解决作出了哪一点贡献?坦率地说,我回答不出,至少难以充满自信地、  相似文献   

8.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教什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什么?课程改革应该怎么改?十几年的政治教学使我深深认识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究竟教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千改万改不可能脱离开高考。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明确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内容是以《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高三《政治常识》三大常识体系为主体。每年高考命题以教材为依据,  相似文献   

9.
做了33年的语文教师,我越来越感到诚惶诚恐,举步维艰。面对语文教学,我常常陷入一种困顿、痛苦中难以自拔,我几乎每天都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今天我们究竟该怎样做语文教师?语文教师该具有怎样的学养?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任务是什么?真正的语文课该是什么样子?语文教师的使命究竟是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的所有科目中,语文是最重要、基础性最强的科目.作为母语,语文教学看似简单,但要想把这门学科教好,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其实并不容易.加之近几年高考的持续改革,语文科目在高考中比重的增加,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现结合高考班的现状,分析语文教师在高中最后一年应如何归纳总结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考前能力.  相似文献   

11.
国秀萍 《班主任》2014,(7):61-61
正2011年,我中途接了一个五年级班,这个班学生语文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二——最低分只有7.5分。班里多数学生数学成绩很好;但语文成绩却大多不及格,而且对语文有很强的抵触情绪。数学成绩很好,看来不是学生智力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学不好语文呢?第一节课,当我问谁的作业没写完时,十几个孩子立刻拿起  相似文献   

12.
女儿进入高中后,我算是领教了什么叫“高考战车”。我和女儿从容谈话的时间急剧减少。在女儿上高二时,没有和我商量,她就告诉我“要分文理科班了,我报了文科”。在理性上,我是坚决反对中学分什么“文”、“理”班的,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对自己“适于”学什么作出正确判断呢?我小心翼翼地问女儿:“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呢?”女儿说:“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  相似文献   

13.
从七八年全国恢复高考以来,每年都有一个对试卷的品评问题。自然,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八六年语文高考以后,情况亦然。这就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对同一份试卷,人们的看法如此不同呢?评定一份试卷好坏的客观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母语习得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遵循母语习得规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究竟什么是母语习得?母语习得应遵循哪些原则?母语习得与语文教学改革的关系是什么?本文将从语言学习理论的角度对这些问题作出介绍和回答。  相似文献   

15.
高考·语文     
人有时会对自己也产生好奇心,这点是我前些时遇到一件事体验到的.   一位孩子就要高考的父亲问我,如果考到你会考什么?我想他这个问题的意思是说如果今年高考语文卷用我的散文做现代文阅读题,会选哪一篇?因为这些年全国各地包括清华北大附中的模拟考或自主命题的语文试卷都有过使用我某篇散文的事,但我哪能知道会看中我的哪一篇.后来,有位语文老师很认真地打电话来还是问这个问题,并且解释了一下,说是今年有两篇研究高考语文可能有哪些题目的文章列出了我,所以想问问我.我仍然没法告诉他什么--我怎么能知道会考到什么呢?放下电话,我便按照那位老师说的题目上网搜索,还真找到了,一篇是《2007皖江四市高考语文研讨会成果摘要》,有提供人的姓名,但不知道是哪四个市.   ……  相似文献   

16.
②“什么是语文教学的规律?”语文教学的规律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希望通过讨论,达成共识,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③“如何深化语文教学改革?”语文教改怎么深化,从哪些地方深化,需要冷静的反思和进一步探讨。 ④“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吕叔湘、张志公先生早就提出这个问题了,十多年了,未能很好地解决,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 ⑤“如何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应试教育总是不好的,应试教育是一种思想,是片面追求升学率。通过讨论,提高认识,真正把语文教学转到素质教育上来。 ⑥“怎样评价10多年来的语文教改?”有的人认为,这10多年语文教改没有搞出什么东西;有的说还可以,出了不少成果。究竟怎样看,大家谈一谈,最好能够争论,在争论中深化认识。 10.要注意到职业中学。职业教育发展很快,它有和  相似文献   

17.
<正>在包头市土右旗一所农村小学里,有个叫石皇冠的乡村老师,六年来,一直在很少有现成范本的情况下,做着小学语文阅读和识字教学的改革。六年实验,他究竟取得了哪些成绩、哪些教训呢?本刊记者于4月12日下午跟随语文教学专家以及全区部分小学语文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等50余人走进了石皇冠老师的课改实验班。这个班有学生22人,教室面积大约40平方米,学生是以圆桌的形式围坐一圈,  相似文献   

18.
2007年,一个并不遥远的年份里的一场考试,可能会决定很多教育理想的现实命运。对于已经在四省区进行实验的高中新课程,老师们的一致疑问是:“新课程好是好,就是高考会不会改?怎么改?”我知道,只要高考方案一天不明朗,老师们的迟疑就一天不会消除,课程改革也难以真正地“深入人心”。最现实的问题是,下一学年,代表了高中新课程最大亮点的选修课程,会不会因高考未决而处于徘徊状态?箭已在弦上。高考到底会怎样改革?能怎么改?我们除了等待、观望,能不能拿到桌面上来大胆想、大胆说?在很多人看来,这是政府的事,是课程改革者、教育专家、考试研究人员的事。而实际上,在一个民主和开放的社会里,像高考这样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民间舆论与智慧”往往是重要的决策力量。3月的上海,就先有了一场在高校中文系的学者们,包括率先实行高中新课程的3个省的有关人员之间的讨论。话题就是:“课程改革与语文高考”※。性质是:“民间立场”。希望是:“反思、批判、争鸣、建设”。这将只是一个序幕。  相似文献   

19.
"操老师,丁伊伊《基础训练》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全写对了。"今天中午,我一到学校,来我们班实习的杨老师就兴冲冲地跑过来跟我说。这怎么可能呢?丁伊伊可是我们班语文学习最困难的学生了,他上课根本不听课,喜欢撕纸,作业基本不写,他怎么可能将第一大题全写对呢?我拿过杨老师手中的作业本一看,我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却的确是全对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中午的教室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高考:山西省实验中学152班全班60名学生全部达本科录取线,达到600分以上有59人(山西一本线为571分、二本线为531分),名列全省理科前十名的有4位。19人被清华北大录取,约占“两校”山西省理科录取人数的三分之一。152班创造了山西高考史上前所未有的班级最好成绩,被人们誉为“三晋第一班”。是什么成就了152班,实现了整体的跨越?班主任樊玉仙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以“生”为友:激荡心灵的互动能担任省实验中学实验班班主任无疑是幸运的。但是,三年前,当樊玉仙被告知担任152班班主任时,她却找到校长:“我来时间不长,又是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