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北魏的私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学,自春秋时兴起,一直绵延不绝,无论朝代如何更替,私学作为封建教育的一部分生存下来。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政权更迭、动乱连年,官学时兴时废、私学因此而得到发展。北魏虽然政权比较稳固,统治的时间也比较长,官学相对同时期的南朝也兴盛发达得多,但是私学并未衰败,而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呈现出那一历史时期私学所共有的一些特点。本文仅从北魏私学发展的概况、原因、内容、特点和作用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句丽教育是我国古代封建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官学到私学,从尊孔读经到重纲常伦理,都与中原教育一脉相承;以儒家为本位的高句丽教育反映着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教育状况,是汉唐之际封建教育在我国东北地区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私学教育大量兴起,对之后的诸子散文创作所产生的很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私学为诸子的散文创作提供知识储备,同时,对私学生活的描写是诸子散文内容的一部分;其次,官学的衰落,私学对官学文化的继承,使平民学者跻身政治生活,阐述政治思想、描述政治生活是诸子散文内容的最重要组成;最后,私学较官学教育对象的扩大,使多社会阶层、多区域的文化交融碰撞并在散文中得到体现,主要是平民学者的政治思想立场、民间生活经历、对人生的关注、对人性的探索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汉代私学教育发展迅速,办学类型多样化,分初、中、高三级;教学内容广泛,不仅有文化知识还有自然科学知识的教授。汉代私学教育与官学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在持续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经学传播、完善教育体系、促进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当今教育特别是私学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制度和学校制度,它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哲学思想(主要为宋明理学)的发展起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下面就书院制对古信州(今上饶、玉山、广丰、铅山、横峰、弋阳、贵溪等七县)文化发展的影响略陈管见,从中也许可以窥见书院制对文化发展影响之一斑。一古信州书院的基本特点书院是一种新型的封建教育机构,它是在官学遭受破坏,庠序失教的情况下兴起的,是“古里塾乡校之遗制也”。书院大多是在政府支持卞由民间出资办起来的,带有私学的性  相似文献   

6.
在改变秦朝禁私学的基础上,汉政府对私学采取了鼓励和宽容的政策。由此私学得到恢复和发展,其内涵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汉代私学作为官学教育的重要补充,不但填补了官学教育的空白,完善了教育体系,而且对调节现代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代教育一般指学校教育,有官学和私学之分。畲族官学之开办有其特殊性,是封建政权出于教化畲民,维护统一政权之目的设立的,畲民长期处于被动受教育地位。在畲汉交界地区的畲族官学,推动了汉文化在畲区的传播,培养出一批畲族知识分子,促进畲族社会文化的进步。但其对处于深谷之中的畲民影响有限,畲族官学仍是非常落后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或工具的教育,其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表现出官学与私学两种类型。其中私学除了极少数历史阶段外,人们研究甚少,尤其对它在赓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历史作用更是探讨不多。其实、概观中国私学的发展历程,比较官学而言,无论从历代文教政策对其控制和束缚来看,还是从这种教育活动者们从事教学和学术活动来看,都处于一种比较自由的状态和环境之中,而且大多私学教育者或则绝意仕途潜心学问,或则失意官场退守学宫,都在一定程度上热心讲坛、乐于职守,尤其一些学问渊博的私学大师多以传承文化学术为己终身职志,因此,在中华文化的递嬗播衍过程中,这种教育发挥了真正传薪者的角色作用。本文拟对这种角色作用的发挥就其积极的一面浅作勾勒,以待方家。  相似文献   

9.
魏晋时期政治上分裂动荡,官学式微,儒、道、佛、玄的并存,促进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变异性发展和多元化,学术思想比较活跃。这为魏晋时期的私学发展创造了很好的客观条件,形成了魏晋时期私学繁荣昌盛的局面。魏晋的私学又不同于先秦的私学,具有很多极具历史意义的特点,它承担起了传承、创新思想文化的历史重任,对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最为动荡的年代,期间教育有较大的发展。文中从官学的衰废、私学的兴起和私学发展中的百家争鸣等方面论述了当时教育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1.
唐代西州的官学——唐代西州的教育(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我国封建教育体制臻于完善的重要时期,研究唐代的教育制度对准确把握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教育体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且影响深远的选举制度——科举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吐鲁番文书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唐代地方教育的实施情况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有关西州教育的材料为线索,从官学、私学及教材三方面对唐代西州教育的实施情况作一考察,兼及唐代地方教育的某些方面。限于篇幅,文章主要讨论西州的官学,私学及教材问题拟另详他文。  相似文献   

12.
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古代私学在中国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政治变革背景下其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中国私学发展与官学呈互为消长的规律官学不修则私学兴盛,反之,官学系统发达完善则私学相对受抑。这也有着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官学系统发达,说明思想统一、文化单一、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当然,人们的思想也受到些禁锢;而官学空疏则经常表明社会动荡或政府的控制松懈,人们的思想也相对活跃,这一切对私学的发展都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政治黑暗。在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受相对自由的社会风尚的影响,民间私学开始代替官学,在社会上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南朝私学不仅在教授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而且办学方式多样,妇女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也开始凸显。南朝私学成为同时代官学的重要补充,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并为寒门子弟提供了广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代都重视教育,官学、私学均很发达。官学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和选拔官吏,因此教授和研习的内容也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主要是儒家经典。私学保存了多元文化的传统,但主要功能是文化启蒙、普及、研习学问和为科举服务。真正意义的专科及职业技术教育很长时间没有发展起来,一是因为社会政治结构的官本位模式,“技术”受到普遍鄙视或轻视;二是社会文化结构的缺陷,专门化的职业技术教育无法形成社会双向需求群体。专门化的职业技术教育往往通过私学传授,或作为官学中的点缀、辅助和应急学科。西汉平帝时,曾下诏“征天下通知逸经、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私学自春秋战国时期诞生之后,便成为与官学并行的教育形式而存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也就是官学私学并存发展、变化、消长不一的制度。私学在教学上有程度较低的蒙学和程度较高的专经教育两个层次。私学发展到宋,随着书院的不断完善,达到了其制度化、规范化的高级阶段。同时,私学的初级形态,亦在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并且愈来愈突出其社会化、蒙学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张力奎 《天中学刊》2010,25(1):111-113
由于清朝政府重视对私学教育的管理,造成了地方上私学普遍发达的现象。私学包括私人创办的蒙养性质的私塾、蒙馆,名儒大师聚徒讲学的经馆以及民办、民办官助的义学。私学规模较大,设置广泛,办学经费主要靠私学的创办人来筹措。私塾在教学上注重因材施教,有浓厚的学术气氛。私塾的教师被称为“塾师”、“蒙师”,一般要具有相当的文化水平。私学招收生徒的范围较之官学要宽广,对学生管理非常严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书院制度之发展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它是官学与私学相结合的产物。从唐代至清末,书院存在了一千多年。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书院在政治上和教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封建时期的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战乱不断,官学处于衰败之中。在这一时期,整个社会的教育几乎为私学所取代,私学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形式。但由于社会政治环境的差异,五代十国的私学发展也很不平衡,私学发展主要在南方地区。通过五代十国私学的介绍,旨在揭示其在教育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书院出现之前主要有两大教育系统即官学和私学,但两大系统并没有和谐地发展,经常出现官学压制私学的现象.书院的出现可谓是给教育系统带来了一缕春风,使教育在培养对象、教育理念和教育职能上都活力奔放.从此,教育不再是一汪静水.因为书院已经对传统教育有了巨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书院发展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我国历史上一种"四位一体"的教育组织,融合了讲学、祭祀、藏书、修书这四种功能。它既非官学,又非纯粹意义上的私学,而是时而融于私学,时而汇合于官学,时而又与它们形成鼎足之势。我国的书院产生于唐代,经过宋元的发展和明清的繁荣,消逝于清末科举改制的浪潮中。在近一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书院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教育、政治乃至经济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时其影响力甚至超过官学和私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