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对玩具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6月,笔者对北京市六个城区的400多名幼儿的家长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有家长认为对孩子有益的活动及孩子喜欢的活动这两项内容。调查发现,43.8%的家长不认为“玩玩具”是一项对孩子有益的活动:64.4%的孩子喜欢“玩玩具”。看来孩子的兴趣与家长的价值观存在差异。好奇、好动、好探索是幼儿的最大特点,而玩具的形、色、声、光、动感等方面的特点正适合他们的需求。因此,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去摆弄、去探索。在反复操作玩具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认识物体的形象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李秀丽 《早期教育》2004,(11):37-37
利用活动区的活动生成新主题。活动区中幼儿通过对各种不同材料的操作,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教师要用心观察,选择其中有价值的,生成相应的主题活动。如“奇妙的车”这一活动就来自于孩子们在科学区对玩具车的摆弄。一位孩子说:“瞧,我的这个车这么小,叫袖珍汽车。”另一位孩子说:“我的是赛车。”他们的谈话吸引了大部分的孩子,并引起了一场关于车子问题的讨论。在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畅谈中,  相似文献   

3.
数学操作区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地运用各种系统、合适的材料,通过亲自摆弄、操作,来发现物体间的数量关系的活动.近几年来,根据新纲要的宗旨,区域活动的地位直线上升.尤其是对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还处在明显的自我中心阶段,不能很好地适应刚开始的集体生活,因此操作活动更能满足他们的自主性,同时,老师也能通过对孩子在区域操作活动中的表现来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新《纲要》在科学部分特别提出的一点要求即是“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大班幼儿好奇心强,探究兴趣浓厚,喜欢摆弄各种材料。近期,他们喜欢玩电动玩具,摆弄电池。结合以上内容,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等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懂得用电线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初步感知金属可以导电”。活动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爱当警察的孩子“警察游戏”历来是孩子们(特别是男孩子)特别感兴趣的游戏。该不该让他们玩呢?看到他们跑东跑西的样子,我生怕他们出什么意外,所以一直以来我对“警察游戏”持否定态度。然而自从参加了“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理论学习后,我逐渐认识到兴趣是孩子主动学习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孩子对某件事有兴趣之时,也正是教育最容易生效之机。认识到这一点后,我便饶有兴味地观察起孩子们的“警察游戏”来,只见他们一会儿说一个什么罐爆炸起火了,需要他们去“救火”;一会儿又悄悄地靠近某个门口,说是逮  相似文献   

6.
“好玩的棒棒”是农村幼儿园组织的一次数学观摩活动,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学习1~10的点数”,方法是“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树枝、竹棍、筷子、土豆、萝卜等,让幼儿在摆弄材料的过程中边玩边学数数”。教师提供的材料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只见他们先用棒棒拼出各种图形,然后将棒棒作为连接物拼接在土豆、萝卜上;接着,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用这些材料拼出机器人、警察、飞船、火箭等各种造型。幼儿摆弄材料时,教师逐一指导,询问幼儿拼的是什么,当时是怎么想的,同时引导幼儿数一数用了几根棒棒。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7.
小班主题活动“好吃的西瓜”结束后,自然角里留下了许多西瓜子。如何让西瓜子和幼儿产生互动?在晨间活动时,我有意把一盘西瓜子端到桌上,看看孩子有什么反应。只见霖霖走近它,看了几秒钟后,拿起一些西瓜子在桌上摆弄起来,一会儿就拼成了一朵花,她激动地叫了起来“:快来看,我用西瓜子拼了一朵花!”许多孩子都激动地围过来,纷纷拼摆起来。这时,我就给每人发了一张白纸,让他们在白纸上拼摆,这样就能向大家展示作品了。不一会儿,苹果、小鸡、小虫、太阳等,一幅幅美丽的西瓜子拼图呈现了出来。孩子们尝试了新的作画手法,感到非常有趣。等孩子们拼…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成长过程中,有一个寻求“刺激”的时期,这种“刺激”其实就是幼儿心理发展需要的营养。幼儿蹒跚在路上,往往被一片落下的树叶所吸引,端详摆弄半天。“招猫逗狗”到处“闯祸”,到处“讨人嫌”,这是天下所有孩子的特点,而且总是“屡禁不止”。其实这正是他们寻求刺激,设法吸收营养,发展心理素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多数又生活在“四二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和孩子)的家庭环境中,他们往往缺乏与其他孩子的交流,常常独自在家里看电视,摆弄玩具,玩游戏机等,几乎没有机会单独接触陌生人、陌生环境,其自理能力、辨别善恶能力、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明显不够。因此,不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有职责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应在加强真、善、美的教育的同时,进行适当的“恶”的教育,增强幼儿对“恶”的认识,以求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因为社会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有好人、善良的人、心灵美…  相似文献   

10.
小班绘画教育活动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班上学期的绘画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不爱绘画,有的孩子常常叫喊“我不会画,我不想画”,有的即使不叫喊,却采取“消极怠工”的做法,一会儿玩纸,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又要上厕所,要不就乱涂一通,甚至有个别孩子一参加绘画活动就哭鼻子。通过观察、调查,发现原因有三种:一是现在的孩子依赖性比较强,习惯于事事由父母包办,懒于动手,希望通过叫喊引起老师的注意,让老师帮助他完成作品;二是幼儿刚入园,还没有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再加上年龄小,小肌肉发育不完善,动手能力差,要完成活动内容确有一定难度,加之活动内容偏难…  相似文献   

11.
小小足球队     
从蹒跚走路之日起,孩子们就喜欢玩球,尝试着用脚去摆弄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球类活动的兴趣越来越浓。为了满足孩子的这种兴趣,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我们给幼儿提供了许多小足球,让他们学习基本的踢球技能(包括控球、传接球、射门等)。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了小小足球队,开展“足球比赛”。第一次活动,我们先发给每个幼儿一个小足球,要求幼儿自由玩并想办法让小足球听话。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但不久,他们纷纷向我们诉说小足球如  相似文献   

12.
幼儿“多动”最大的特征是注意力容易分散、好动。医学上的“多动症”也称“轻微脑功能失调” ,是一种行为障碍 ,表现为活动过多 ,注意力不集中 ,容易激动 ,情绪不稳定。在现实生活中 ,不论是进行家访还是与同事闲聊 ,每每会听到这类似的感叹 :“唉 ,我这孩子 ,我看是彻底完了 ,他一天就是坐不住 ,除了睡觉 ,否则你难得看到他稳稳当当呆一分钟” ,“唉 ,我们班的园园小朋友 ,不管老师上什么课 ,他就是坐不住 ,听不进。一会儿爬在桌子上 ,一会儿又坐在地上 ,不仅如此 ,他还影响别的小朋友 ,扯别人的头发、踢他人的鞋子 ,碰到这样的孩子 ,只感…  相似文献   

13.
我们幼儿园自1998年开始,进行“幼儿听读游戏识字”实验。我们教幼儿认读汉字的做法是:一、保证课时,随机引导我们以兴趣学习为主,每周安排两次识字活动。每班有一名老师负责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以游戏活动形式学习以外,我们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随机教育。如:吃饭、上厕所、洗手、上课等环节,让孩子认识相应的汉字;在活动室墙上的图画上贴上相应的汉字,教幼儿认读;在带领孩子参观商店、工厂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认读有关的汉字。久而久之,幼儿脱离图画和实物,也能脱口读出。二、突出色彩,图文并茂,吸引幼儿,激发好奇心我们抓住幼儿对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会发声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将五颜六色的图画与汉字相结合,用图画导入法让幼儿先对图画感兴趣。幼儿坚持性差,一会儿兴趣就会转移。这时,我们又会及时为他们请出“穿黑衣服的字宝宝”。启发引导他们与“黑衣宝宝”交朋友,用抱抱、亲亲等方法,增进与“黑衣宝宝”的感情。如:在认识“鸭子”时,先请出玩具小鸭,让孩子与之交朋友,模仿小鸭走路。当孩子兴趣正高时,再引出“黑衣宝宝”——“小鸭”。认幼儿亲亲、抱抱“小鸭”。尝试与之交朋友。生动又形象的字宝宝,  相似文献   

14.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关键是懂得怎样去爱。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尊重孩子,欣赏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关心和爱护,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个性。理解幼儿就是需要我们在一切活动中带着一颗“童心”,设身处地对待幼儿的行为、需要、兴趣和表现。尊重幼儿就是要求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需要和特点出发来爱护他们。在对事物的接受程度上有的幼儿接受得快、有的幼儿接受得慢。教师不能因为有的孩子接受得快就视他为“优生”,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5.
体育游戏的特点是活动,所以必须考虑怎样让孩子活动和如何掌握活动量。有一位老师带孩子玩“走小路”的游戏,一会儿就停止了。孩子说:“老师,让我们再玩一分钟好吗?”这显然是孩子们活动不满足而提出来的“强烈要求”。又有一位老师带领孩子玩“火炬接力赛”游戏,任着孩子的性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结果孩子回到教室就迫不及待地找椅子坐,他们气喘吁吁地说:“老师,太累了,下面创造性游戏不要做了,让我们休息休息吧!”显然孩子们已觉到太累了。以上两个例子不一定普遍,但却向我们指出:教师要适当掌握和控制幼儿的活动负荷,带孩子做体育游戏时,既要让孩子身体有一定程度的疲劳,又要能使孩子承受得住。  相似文献   

16.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元的,当前学前教育界也越发重视幼儿的个别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以操作摆弄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主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班的幼儿经过小班一年时间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对个别化学习活动有很强的兴趣,基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开始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愿意自己动脑去探索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玩法,这揭示了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深远的意义。在这个孩子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极大的耐心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活动背景孩子升入大班后,我发现他们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语言区,反复摆弄语音盒中的实物,那些形象逼真、小巧可爱的物品让他们爱不释手。蒙台梭利博士曾经指出“:婴幼儿时期(0~6岁)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孩子处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便可事半功倍地掌握某种语言。但语言的敏感期具有阶段性和特定性,一旦错过便无法弥补,所以一定要把握时机好好利用这一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我园抓住孩子们对语音盒所表现出的兴趣,充分利用游戏方式及独特的语音盒学具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活动目标1.感知“d”的正确发音…  相似文献   

18.
<正>小班的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着诸多的好奇,生活中时时刻刻出现他们感兴趣的事,那么这时候我作为教师该怎么看待这些孩子的好奇心与兴趣呢?如何更好地做到"生活即教育"。一、纸箱游戏缘起户外活动时,幼儿无意间发现了一些装器械的空纸箱,孩子对这些不起眼的箱子产生了兴趣。刚开始只有两个孩子参与活动,慢慢地其他的孩子看见了觉得很好玩,也加入了游戏中,他们一会儿钻到纸箱里,一会儿推着纸箱走,一会儿又说要钻山洞,玩  相似文献   

19.
佟欣 《学前教育》2011,(4):40-41
特殊需要幼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不像正常幼儿一样遵循一般年龄特点的发展规律,在许多方面落后于正常的幼儿。每名特殊需要幼儿的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应以个别教育指导为主,而区域活动正是一种幼儿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操作摆弄的自主活动,它不仅能够让教师去了解每一个特殊孩子的兴趣、发展水平、能力以及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陈月婷 《贵州教育》2010,(15):24-25
一、“放手”教育在美术活动中的作用 幼儿绘画,是幼儿用来传情达意的视觉语言,它是幼儿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他们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然而在如今的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绘画一直只是孩子学习绘画技能、技巧的一种活动,幼儿的模仿使得绘画中的内容显现出精美一面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童稚而天真的绘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