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儿童文学的读者是儿童,译者要考虑儿童的心理、认知、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点。接受美学重视读者,把读者的接受放在首要地位。文章根据儿童文学的特点和要求,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儿童文学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以期引起广大翻译者的关注,从而促进儿童文学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儿童文学的首位接受者和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它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阐释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3.
接受理论将文学批评理论的关注焦点由重作者、作品转向重文本--读者关系,认为文学作品只有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才能实现其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儿童文学的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的观点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视角。本文以《绿山墙的安妮》中风景描写的翻译为例,研究了接受理论祝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4.
程谢 《考试周刊》2010,(6):30-30
本文调查了我国儿童文学翻译的现状.针对目前儿童文学翻译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翻译应该在理解儿童文学特点的基础上,以目的语读者为中心,以儿童的心理特征、理解能力和审美需求为基础。用符合儿童语体特点的语言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忠实地传达出来.以达到真正为儿童翻译、为儿童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该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中读者的中心地位,以读者的接受作为翻译的目标,重点研究文学翻译中读者接受活动的能动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以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运用“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意义未定和文本空白”,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入手,论证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性作用,总结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以期丰富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翻译,本文从儿童文学的特点和作用出发,在成人译者与儿童读者及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层面上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问题,进而指出译者应从儿童的角度出发,采用以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为儿童读者译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吴艳晖 《考试周刊》2009,(28):40-41
接受理论强调读者的主体性,主张文本的意义存在于读者的阅读和接受。儿童是儿童文学翻译活动的目标读者.因此在接受理论的指导下.儿童应该成为译者首先关注和审视的对象。文章运用接受理论,通过对译者和读者的地位以及译作的性质的探讨.谈一下儿童文学翻译的实践.以期促进儿童文学翻译作品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接受理论为童话翻译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接受理论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强调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实现译文与儿童读者期待视野的融合。仅以The Wind in the Willow《柳林风声》中译本为例,主要从叠音词、语气词和拟声词三种词汇的处理上探讨接受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儿童文学翻译,指出儿童文学翻译应以儿童本位为原则。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应准确把握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接受能力,优先考虑译文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0.
鉴于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目标语读者——儿童的特殊性。本文将接受理论引入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以证明该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适用性。接受理论提升了译文读者与译者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他们在理解和翻译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创造,其“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等主要观点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国内外都属于边缘领域,但鉴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生成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儿童文学翻译则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与儿童文学有别于其他文学类型,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创造出适合儿童读者的语体形式并用目标语言表现其中的童趣.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的主要阅读群体是儿童。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对儿童文学的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因为儿童文学翻译是以"为儿童服务"为目的的,须结合儿童这一特殊读者的特点来进行。本文分析了《爱丽丝漫游奇境的》的两个译本,试图通过对比找出适合儿童读物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路易斯·加乐尔运用各种艺术手法,以儿童读者易于和乐于接受的语言,使作品具有独特的文体风格.儿童文学作品翻译貌似简单,实非易事,翻译这部作品更是难上加难.赵元任先生巧妙利用汉语语言特点对原文进行巧妙的处理,在音韵、词汇、句法、修辞等各个层面再现了原文文体风格特点,为儿童文学作品风格的翻译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是儿童的精神食粮,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文章尝试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得出儿童本位的翻译原则,并最终证明了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文学面对的对象是认知能力不高、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的少年儿童读者,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考虑到儿童文学的特点,采用适合儿童文学的翻译原则,以归化翻译为主,以异化翻译为辅等,从而使翻译出来的作品适合儿童的欣赏水平,起到原作所要表达的启发和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丁路 《海外英语》2012,(18):145-146
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由于儿童文学读者的双重性,成人译者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翻译,并对译本进行最大限度的创造性叛逆创作来激发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该文拟对《夏洛的网》中文译本进行分析,讨论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从而总结出翻译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对语言的创造性叛逆,使得译文更有可读性,利于小读者接受,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学不同于一般文学,儿童文学的翻译必须考虑儿童读者这个特殊群体对译文的影响。接受美学将读者作为研究中心,强调读者在"作者—作品—读者"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接受美学,对著名儿童作品《夏洛的网》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给儿童文学译者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周晓枫 《考试周刊》2010,(40):35-36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总则.把翻译视为有目的、重结果的交际活动,把目标读者置于较高的地位.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及儿童文学的特点,以翻译大家任溶溶先生的最新译作《夏洛的网》为例,分别从词、句、语法、修辞、文化等层面分析任溶溶先生的翻译策略及译作特点.旨在为儿童文学译者们提供一些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9.
在儿童文学名著领域中,重译作品比比皆是。而在传统翻译领域中,多重视原文与译文意思的相近对等,并最大限度保留原文意思,而这对于儿童读者来说,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就大大降低。这时,接受美学理论的出现,就为儿童文学名著的重译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文章从简要概述接受美学特点入手,基于接受美学浅谈儿童文学名著重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目的论为总则,把翻译视为有目的、重结果的交际活动,把目标读者置于较高的地位.本文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儿童及儿童文学的特点,以翻译大家任溶溶先生的最新译作<夏洛的网>为例,分别从词、句、语法、修辞、文化等层面分析任溶溶先生的翻译策略及译作特点,旨在为儿童文学译者们提供一些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