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能源宪章条约》是一个在加强国际社会能源领域合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多边协议。条约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面向21世纪开放的、非歧视性的国际能源市场,为所有缔约方之间的能源贸易和在能源投资、过境运输、能源效率、能源环境以及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等领域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本文旨在讨论研究《条约》中有关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分析了其制定背景、主要条款,并对其作出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杨洪 《科协论坛》2007,(4):403-404
《能源宪章条约》是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能源法律文件。本文通过对以上环境规范的分析,指出了其国际软法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与《能源宪章条约》(下文简称ECT)争端解决机制都可以被共同的缔约方方援引用于处理国际能源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争端,同时二者彼此间没有等级或隶属关系,适用时也就没有任何时序之别。如何协调两种争端解决机制在管辖权上发生重叠的情况,是目前国际社会在国际能源交往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二者的管辖权进行深入比较是解决相关重叠问题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能源合作为切入点,基于《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系统研究东南亚国家能源发展的演变趋势。得到结论,东南亚各国能源资源禀赋差异显著,且动态演变特征明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是东南亚地区主要的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新加坡是东南亚乃至全球重要的能源加工和转运中心;东南亚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总体上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各个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差异化显著;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开展能源国际合作,石油和天然气的竞争性合作日趋激烈,水电、风电和光伏电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总体思路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缺乏权威、统一和协调的能源治理机构,治理架构一直处于碎片化状态。国际能源署(IEA)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是当前最有影响力的全球能源治理机构,分别代表能源消费国和能源出口国,各自存在明显的缺陷;国际能源论坛(IEF)虽然为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搭建了交流平台,但仅限于对话机制,缺乏相应的组织架构和约束机制;能源宪章条约(ECT)早期主要局限于欧洲,且缺乏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的参与;而7国集团(G7)和20国集团(G20)等更多的是高层协调作用,缺乏现实操作性。中国如何在当前的全球能源治理架构下发挥作用、参与治理?本文提出以转型后的能源宪章条约,即国际能源宪章条约(IECT)为基础,以"一带一路"为依托,以能源互联网为切入点,通过参与—加入—改造—重塑的路径,发挥中国能源消费大国的作用,完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最终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非洲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目前非洲已成为我国石油进口的第二大重要来源。但中非能源合作还面临着非洲国家经济单一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和挑战。为此,我国需要加大对非洲能源基础设施援助,强化对国内行为体的协调,确立建设性调解原则,加强与欧美石油公司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经济运行的血脉,乌克兰危机爆发引发区域性能源供应危机和全球性能源市场动荡,全球能源格局和能源科技发展趋势发生深刻变革,对我国能源领域科技战略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基于对世界主要经济体能源战略转向研究,结合国际能源贸易、全球低碳转型和国家能源安全等角度,聚焦能源领域科技战略趋势研判。文章认为:(1)能源供应本土化已成为全球能源科技战略发展方向;(2)清洁能源时代,能源技术成本属性逐渐增强;(3)全球加速清洁能源技术研发进程;(4)清洁能源领域国际科技合作面临新挑战。此外,结合我国能源结构现状,从战略部署、研发平台、研发导向、创新体制和国际合作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对我国构建能源体系新格局和能源科技新战略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我国石油企业加速出海布局,在油气能源领域与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合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章回顾了我国石油企业在“一带一路”跨国油气勘探、开发合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中呈现的潜力和面临的机遇。针对中美博弈全面加剧、乌克兰危机影响外溢、国际投资合作环境日趋复杂、能源转型日益紧迫等诸多挑战,文章提出了4点战略方向和建议:(1)打造互利共赢的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稳健提升能源合作抗干扰能力;(2)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体系建设,系统提升抗金融风险能力;(3)突出油气合作主线,牵动新能源接续发展;(4)以科技创新和精益管理为抓手,持续提升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合作中更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正确抉择发展方向、深入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张冕 《今日科苑》2010,(18):257-257
随着东北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目前各国都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作为能源消费与进口大国的中日韩三国,在能源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冲突和激烈的竞争,这不利于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这就需要以多边的合作代替竞争,实现多边共赢。在能源合作中,制定相关统一的法律制度又是约束各合作国合理开发、利用、占有能源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就东北亚区域能源合作机制建立及基本法律框架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寻求到本专业领域内积极有效的多边能源合作法制共识。  相似文献   

10.
赵玉  张玉 《资源科学》2014,36(8):1590-1599
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关乎中国能源安全。采用货币乘数理论和内生性结构突变的平滑机制转移模型分析了美国量化宽松对国际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铀燃料市场的冲击。在"一价定律"的框架下讨论了国际能源价格受到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后,波动如何传导至中国煤炭和石油市场。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通过乘数效应、货币贬值和贸易等途径使得国际原油、天然气、煤炭和铀燃料价格分别上涨了约28.23美元/桶、1.65美元/MMBtu、45.21美元/t和12.05美元/磅。而该政策通过贸易和汇率途径使得中国原油和煤炭价格分别上涨了约15.71美元/桶和10.03美元/t。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扭曲了能源市场的传导机制,使得国内外能源市场偏离了均衡状态。针对美国量化宽松对我国能源市场的溢出效应,应加强能源市场风险的预测和预警,制定独立的能源政策,改革现有的能源储备制度并允许企业进行套利贸易,加强能源期货市场建设以发挥我国期货市场在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能源地缘政治战略及中俄能源合作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郎一环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7,29(5):201-206
罗斯石油天然气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能源出口已成为俄罗斯经济复兴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主要源泉,也是俄罗斯作为重振大国地位、"复兴国家"的重要武器和工具。从近年来俄罗斯能源地缘战略走势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①从政治关系出发,调整对独联体国家的能源政策;②"重回欧洲"大国目标出发,以"能源杠杆"制衡欧盟;③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与欧佩克国家竞争多于合作;④从油气出口多元化出发,调整能源出口结构,向亚太国家倾斜;⑤以能源合作调剂与美国的关系。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俄双方都很重要。为此中方应做到:①加强对俄罗斯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②认真研究俄罗斯国情,充分认识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多民族大国的复杂性;③充分发挥中俄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动能源经济合作;④严格按照国际法规和国际通行原则,规范中俄能源合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孙涵  聂飞飞  胡雪原 《资源科学》2018,40(3):477-485
近年来,中国多个地区相继出现了能源“四荒”问题,说明区域能源安全仍然是中国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从能源供应、使用、经济与环境安全四方面,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克服了传统赋权法的主观性,与TOPSIS法相结合,对中国区域能源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区域能源安全性普遍处于中低水平。能源安全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山西、新疆、内蒙古等9个省份,仅占研究省份的30%,其余21个省份普遍低于全国能源安全平均值。中国能源安全性大致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的特点。西北地区能源储量丰富,能源消耗量相对较低,能源安全值偏高;东部及中部地区能源储量较为匮乏,并且能源消耗量巨大,导致能源安全值偏低。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亚地区是距离中国最近、最安全的油气资源保障区,是中国重要的海外能源供应基地。当前中亚地区的油气年产量约为2.29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油气年产量比重为3.02%,其中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石油主要集中在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年对外供给潜力约为1.2亿吨油当量。中国已经逐渐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贸易伙伴。然而,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油气贸易合作面临着大国博弈、内部政治环境不稳定、国际能源合作制度碎片化、国际能源投资政策缺乏可持续性等一系列的潜在风险。未来,中国应加快推动建立务实高效的多元能源合作机制,优化能源合作的主体结构,加强能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的技术贸易,加快推进能源就地加工转化,并修订现有的双边投资协定,以确保中国与中亚能源合作与贸易安全。  相似文献   

14.
理解能源安全必须综合考虑其客观性、主观性和主体间性。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迫切希望建立一种在非常态下能够自给自足的可持续能源系统,太阳能光伏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各国能源安全战略首选。以德日美为代表的光伏大国将战略政策重点指向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而将能耗高、污染重的生产制造环节隐秘地转移到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清洁能源需求日益增长而供给严重不足所引发的主要能源矛盾面前,中国应将光伏清洁利用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并实施一系列有利于撬动国内光伏需求、保障光伏技术创新、加强市场监管、建设能源银行和开展战略环评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与稳定发展的基石,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保障。文章分析俄乌冲突、美国能源统治和我国能源消费增长刚性需求等复杂国内外形势影响,以及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不确定性,总结其对我国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的战略要求;立足我国能源结构和资源禀赋,建立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综合能源保障体系,发展多渠道能源开发和能源储备,制定支撑能源转型低碳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技术路线;提出建立现代能源与矿业治理体系平台及拓扑图和构成:5G能源专网、能源与矿业大数据人工智能处理平台、区块链能源与矿业产业协作监管平台、省级和国家级监管中心,推进建立能源产业全方位安全观与现代能源矿业治理体系,为我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和能源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枢纽地段、世界战略能源富集区和超级大国争夺及政治博弈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战略能源优先保障的最近基地。中亚战略能源(石油、天然气和天然铀)开发利用表现为储量大、产量小、出口量大、自消量小的"两大两小"特点,这些能源的合作开发利用对中国的保障程度有大有小。研究表明,预计到203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高达80%、55%和70%,而同期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和天然铀出口对中国的保障程度分别为7.9%、40.7%和65%左右。受中亚地区政治、经济、政策、法律、社会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中国与中亚地区合作开发利用战略能源面临的法律、经济、社会、政治、基础设施风险不可低估。其中,法律风险属于高风险,经济风险属于较高风险,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属于一般风险。中国与中亚合作开发战略能源一定要时刻防范风险,从化解风险、增进合作、互利共赢的角度,明确政府角色,保证政策沟通,建立副总理级战略能源开发协调委员会;发挥地缘区位优势,设立中国-中亚能源自由贸易区;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加强中亚能源开发战略运输通道建设;建立能源战略储备制度,建立国家战略能源联合储备体系;加强人文合作,促进民心相通,降低战略能源合作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投资环境综合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研究"一带一路"投资环境及其对策,有助于提升我国对外经贸交往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政治经济影响力。文章借助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构建评价体系,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信息化水平、资源赋存、政治环境和安全环境6方面综合评估"一带一路"投资环境情况,并提出了"一带一路"投资环境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蒙古国、巴基斯坦、中亚和欧洲的德国、荷兰、意大利、匈牙利为优先投资区域,东欧国家、印度、伊朗等国为重点投资区域。在此基础上针对"一带一路"提出了一系列投资对策,以期为我国"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外油气依存的现状、地缘风险与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宇  何则 《资源科学》2020,42(8):1614-1629
在新能源发展方兴未艾之时,油气资源仍然在世界能源消费比重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国是世界最大能源消费和油气进口国,保障油气资源供应是攸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本文在分析中国海外油气依存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油气供应保障的主要地缘风险,并提出了保障海外油气资源供应安全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海外依存度已分别超过70%和40%,进口来源地集中程度过高,导致中国油气供应极易受到地缘风险的干扰。中国的海外油气供应面临着一系列地缘风险:世界油气主产区与主要来源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多变、美国实现“能源独立”后或将以能源作为地缘政治手段、新型工业化国家油气需求旺盛且地理集中增加了地缘摩擦的可能性、海上油气运输通道战略节点众多且易受大国实力干扰、油气战略储备不足难以应对突发战争与禁运风险等。鉴于此,针对中国海外油气合作的不同区域与合作重点,提出了保障中国海外油气供应安全的多元化与差异化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科学工程"的组织建设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核心的、原始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制造工业水平的展现,是国家综合科技竞争力、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提升,中国迫切需要以崭新的面貌和地位加入国际大科学合作。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大科学工程管理的参与能力,完善国际大科学工程的国内组织机制,为国内下阶段"以我为主"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工程积累组织管理经验,笔者结合中国参与的ITER计划、伽利略计划等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经费投入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领域。在世界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摩擦频发,新能源产业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从政策体系、创新能力、市场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新能源产业安全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两个维度阐述新能源产业安全的提升方略:其一是产业内涵式发展维度,包括改革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法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市场培育等6个方面;其二是产业安全保障维度,涵盖完善产业安全顶层设计、构建预警机制、加快专项立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