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论成人高教和高职教育的合并与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职业教育"是以教育内容来界定的,"成人教育"是以教育对象的年龄或来源来划分的.不同的划分标准,势必带来两类教育在内容及范围上的交叉.上述带有浓厚的行政隶属关系色彩的交叉现象在教育实践上导致了职责不明,多头管理,既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又留下了一些教育实践中的盲区.  相似文献   

2.
关于加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沟通我国职业教育是从教育内容来界定,而成人教育是以教育的对象来划分的。由于不同的划分标准.势必带来两类教育内容、范围上的交叉。《职业教育法》已经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而职业学校教育包括了初等、中等和...  相似文献   

3.
透过"教师流动"筹划"教育动态均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追求教育均衡是当前教育政策的重大课题。教育均衡包括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两种形态。如果只是追求静态的教育均衡,那就要重新配置教育资源,可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必然导致“几家欢喜几家忧”的局面。如果追求教育动态均衡,问题就不在于如何重新配置教育资源,而是如何优化与使用教育资源,以教师流动为例予以说明。根据当前教师流动现状,可以将其分为市场流动与行政流动两种形式。市场流动是指教师与学校间以市场交易为原则实现的人事流动;行政流动是指教师与学校间按照教育行政决策与教育制度安排实现的人事流动。从教师流动结果来看,教师市场…  相似文献   

4.
文章揭示了对"信息化教育"的三个层次的认识。第一层次的认识,正如南国农主编的《信息化教育概论》中阐明的: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第二层次的认识,教育与信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育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并进行信息加工的活动,用信息去揭示教育的本质,用信息去阐述教育活动,使"信息化教育"的内容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第三个层次的认识,"信息化教育"是信息科学与教育科学交叉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一门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科学。  相似文献   

5.
师范类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本土化的中小学教师。但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和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给师范类学生就业带来了不小压力,自主创业有利于扩大师范毕业生的就业途径。针对地方院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强调创业教育的本土化和师范性,对接地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构建创业教育与师范类专业教育相融合,"重品行、宽知识、强技能、勤实践"的课程体系以及实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可分为活动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四类。以活动为载体,"活化"社会实践教育资源是开发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最基本途径。利用校外人脉资源、开辟教育实践基地、使用社会信息资源等也是中职校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2006年福建省开始实施的高中新课改,是一场既广泛又深入的教育创新,这次的课改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等,教育资源亟待重新配置.在新课改背景下必须结合校情,遵循市场配置与计划配置的经济理论,努力做好物质教育资源、非物质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与优化组合,才能获取最佳的课改效果.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出"内容为王"和"渠道至上"两种典型路径.前者以"农远工程"为代表,倡导"东部教育信息资源西部用",走的是标准化订制与推送优质教育资源之"数字内容"的路线;后者以"千乡万才工程"为典型,提出"西才东用"的口号,推崇以普及互联网来架构东部、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沟通平台.两者又均以信息技术能够引领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产生跨越式发展为假设.剖析上述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当反思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技术理性及标准化取向,重点思考信息技术、教育与人之发展的关系,探讨静态的"数字内容"如何在"信息化渠道"中"活化"起来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远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共性是建立两类教育互动机制的良好基础。两类教育要在办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平台适用、创立学分银行等方面实施系统化管理,做到远程开放教育与高职教育优势互补,形成一套新的独特的互动机制,促进两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0.
<正>西藏由于教育资源缺乏等原因,教育需求与供给之间严重不平衡。改善西藏地区因为经济等原因导致的教育资源配置缺乏等现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西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助推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教育"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重构教育资源配置,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1.
"马太效应"是一种优势积累效应。在教育上,"马太效应"表现为优势教育资源的统整和集中,因其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而可能导致教育不公平。澄清"马太效应"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作用的两面性,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马太效应"在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表现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上则有助于我们制订正确的教育政策,建立平衡的教育机制,并通过推进教育法制建设,保障教育公平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最大程度实现。  相似文献   

12.
2012年5月,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颁布了《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该标准对模块内容做了重大调整,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均设置了"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在义务教育阶段,"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由"生活与程序"和"结构与算法"两个单元组成,在高中阶段,"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由"程序基础""统计类问题""计算类问题"和"程序开发"四个单元组成。本文从模块整体的内容结构入手,分学段对具体的内容标准进行解析,阐释内容标准的特点,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研究我国小学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状况,首先构建配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我国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省际之间差异显著,各省区聚类划分为四大资源水平区域;接着确定造成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的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和经费与设备水平;最后提出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中央财政发挥更大作用;以中西部地区为重点,针对自身薄弱环节进行"补差",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的巨大浪潮里,教育已成为其中一个加数,不管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资源还是学习模式,"互联网+"都对其产生重大影响。借助互联网技术,远程教育在很多国家成为人们接受职业教育和持续教育的良好途径。远程教育利用互联网平衡了教育资源,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性,促进了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比较教育,研究什么?依照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的时间、空间、内容三个维度,可以对国内不同历史时期学者的观点加以区分。总的说来,大多数学者赞同在时间维度上的"当代"方向。在"当代"方向上,空间和内容两个维度的交叉又产生了四种观点。其中,解放前的研究者以及50~70年代的台湾学者大多赞同在空间维度上以"民族-国家"、内容维度上以"教育制度"为研究对象;改革开放后的大陆学者则多认为在空间维度上既可以是"民族-国家",也可以是以"地区"、"文化圈",内容维度上则是"全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的范围在20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史上展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高校"双师型"辅导员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双师型"辅导员实施的意义 1.宏观上,它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果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各高校依据自身情况,纷纷精简人员,调整教学与教辅人员的比例,减少教辅人员的绝对数量,以减少教育成本.因此,"双师型"辅导员的实施,符合教育发展趋势,有利于高校教育结构的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教育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城市在探索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现代化道路上具有基础性、引领性、前瞻性意义,其教育现代化在某些特征上尤为突出,表现为现代化模式更强调融合性、现代化价值更强调人本性、现代化内容更强调优质性、现代化对象更强调全纳性、教育现代化布局更强调开放性。随着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十四五"时期教育现代化进展面临空间挑战与困境尤为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与城市人口素质和空间分布节奏不同步、教育服务区域协同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和信息化资源建设有待夯实等一系列问题。面向"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国的教育地理空间将实现从"孤岛"到"连片"融合,教育平台空间将实现从"现实"到"现实+虚拟"融合,教育资源空间将实现"单一"与"多元"融合,教育内容空间强调"生态文明"与"终身学习"双效并重。  相似文献   

18.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重要的蒙学著作,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有诸多优点,很适合作为校本教材供小学生来学习。通过学习校本教材《三字经》,可以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华文化,陶冶性情,厚实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从形式到内容的"两结合"教学方法,即教学形式与语文学习进程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环境相结合,"两结合"教学法,整合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校企合作为表现形式、以产学结合为实质内容的职业教育模式,是贯穿学校与企业发展全过程的人力资源培养方式。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院校探索由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化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刚性和产学结合的弹性,使学校教育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物质化、开放化和柔性化的特征,使企业管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改善工作过程管理质量,放大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空间。"2 1"仍然是教学年制,"订单"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工作过程导向是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组织形式,互惠互利导向是学校教育和企业教育资源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大好条件下,"世界大学城"应运而生,这是一个专业教育云平台,平台上的很多功能都是为教育量身定做,方便教师成长专业化、教学手段现代、教育资源多元化和学生学习信息化,在这所"世界大学城"中,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是这所"大学城"的居民,教育资源更加公平,教育机遇更加平等,教育起跑线更加统一,云平台的"阳光"均匀普照在教育均衡发展的艰难道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