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由于全球人口的增长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对非燃料矿产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矿产资源的区位、数量和经济价值的评价是政府和机构十分关心的战略性课题,矿产资源评价是查明矿产资源状况的基本手段,不仅能够为地质工作部署提供决策支撑,而且能够为国家安全、土地利用、资源政策、环境或公共健康安全的决策提供服务。“全球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预测动态研究”属于地质大调查计划项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之工作项目“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及综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委托中国地质图书馆主持承担。该项目于2010年5月启动,2014年3月结束。项目组详细收集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等国家开展矿产资源评价计划、典型案例、矿产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技术理论研究以及关键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了整理、编译、分析和总结。该项目由中国地质图书馆黄文斌研究员担任项目负责人,主要完成人有黄文斌、吕鹏、李莉、吴西顺、杜晓慧、赵可录、梁忠和陈晶等。  相似文献   

2.
矿产资源战略开发评价模型与白山市矿产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伟 《资源科学》1998,20(6):25-29
本文将模糊数学理论和传统评价模型相结合,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综合评价模型,并对白山市矿产资源进行了开发评价,提出了白山市矿产资源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疆东天山地区是全疆甚至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关键基地,其成矿地质条件十分的丰富,矿产资源非常的丰富。本文以矿产资源评价基本理论作为指导,在构建矿产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时使用了层次分析法,使用了6大类20项指标,对矿产资源潜力区进行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时,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使用定量权值计算得到各评价区的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玉韩  侯华丽  沈悦  董延涛 《资源科学》2018,40(9):1716-1729
中国贫困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如何统筹协调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及其他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是当前实施开发式扶贫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从功能区划角度出发,选择贫困程度较深、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较为突出的乌蒙山片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对矿产资源丰度、生态环境指数、交通优势度、缺水程度、工业化水平等要素进行了分县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采用判别分析法将乌蒙山片区划分为重点开发区、保护性开发区和限制性开发区三种功能区类别,并针对各功能区特点提出了差别化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与扶持政策。研究结果不仅能够为乌蒙山片区实施开发式扶贫提供决策支撑,对其他贫困地区同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龙如银  杨家慧 《资源科学》2018,40(3):465-476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政治、军事安全的重要保障,其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矿产资源安全内涵、影响因素、评价体系与方法、保障策略、法律政策角度出发,梳理目前矿产资源安全研究成果。综述发现,矿产资源安全是一个可持续的概念,不仅涉及经济安全,更将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全、国际安全纳入研究范畴;评价指标也随着时间不断丰富,从原本单一的经济指标转向涵盖环境指标、地理及政治指标等在内的评价体系;国家更加关注矿产资源开采、使用的各个方面,关于矿产资源安全的专项法律政策不断完善;为保障国家综合安全,政府依据经济发展特点及资源禀赋状况,制定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策略;评价方法从定性分析转向定量分析。但是,也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有些评价指标的建立与分解缺乏系统性、动态性,难以量化,评价结果和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有待解决;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法律政策交叉,管理体系混乱。未来应加强矿产资源安全理论体系、量化及动态分析、国际贸易规则及重大战略影响、政策法规及管理体制方面的研究,规范矿产资源交易,确保矿产资源安全。  相似文献   

6.
张永 《科技风》2011,(19):244-245
从矿产资源开发的特殊性从而决定了项目评价的特殊性出发,论述了目前矿产资源项目评价的内容、特点,引出了矿产资源项目评价的新方法——结构化的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矿产资源项目评价,将定性定量、层次性等纷繁复杂的评价过程,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一步步展开,将主要目标开始逐渐细化,是建立项目评价模型上的创新,也是评价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尚莉 《科技风》2011,(7):123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所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它要求其评价迅速查明我国各类矿产资源的潜力,为将矿产资源及时转化成经济优势准备好基础资料。矿产预测不仅是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果也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目标。目前虽然各国研究程度不同,所用方法也不同,但是总得来说搜集评价区尽可能多的信息,在成矿理论的指导下,提取成矿信息,对各种成矿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成矿有利地区或找矿靶区并估算其资源量是矿产资源评价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矿产资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内蒙古主要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并对其矿产资源条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吴巧生  周娜  成金华 《资源科学》2020,42(8):1439-1451
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事关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在关键领域发挥战略性作用。本文从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的界定与遴选、供给风险评价与预警、供给安全体系优化与政策三方面对当前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结论有:①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是满足国防军事需求与实现战略性关键产业良性发展的原材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主权属性的集中体现,需结合国家或地区发展实际动态遴选战略性关键矿种;②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供给风险具有更强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供给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面临诸多挑战;③通过全球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是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供给安全体系优化与政策选择的重要方向。从多学科交叉研究供给安全的形成机理,由大数据驱动与全球供给链跟踪明确供给风险评价要素,基于外部冲击因素和内部产业因素结合的视角完善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供给安全政策是未来战略性关键矿产供给安全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刘金平  赵月 《资源科学》2013,35(5):977-982
针对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量大、浪费严重和我国金属矿产资源评价模型研究匮乏等问题,本文首次提出金属矿产资源能级的概念——金属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能量大小.建立了基于金属矿产资源质量M、数量Q、重要程度I和技术条件T等4个指标的定量评价模型,对各指标进行细化、归一化并划分等级.以金属铁、铝、金、铜、钼、钨、锡为例的分析表明,其能级分别为1.748、1.015、1.65、1.353、2.419、2.953、2.025,能级模型可对我国所有的金属矿产资源进行能级测算和划分,从而针对不同能级的金属矿产资源采取不同的开采、管理措施,实现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基础,以矿产资源安全为总目标,从资源与环境安全、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出发,采用27个基础指标,构建了一个3×3×3维的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一国的矿产资源安全程度。该指标侧重于反映一国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其他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属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组成部分,2007~2013年,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按照全国项目办要求,开展了全省煤、铁、铜、铝、铅、锌、锰、镍、钨、钾、金、铬、钼、锑、稀土、银、锂、磷、硫、萤石、重晶石等21个矿种资源潜力预测评价.在全省范围内,通过开展建造构造和大地构造相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区域成矿地质构造条件;采用矿产预测类型和矿产预测方法类型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开展了矿产资源预测评价,划分出沉积型、火山型、侵入岩体型、变质型、层控内生型、复合内生型等6种矿产预测方法类型,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基本摸清了全省重要矿产资源家底,并圈定出一系列新的找矿靶区,为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正在实施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建伟  刘红军  郭科 《资源科学》2014,36(8):1608-1617
矿产资源地质调查综合评价是后续矿产勘查、开发、矿山环境保护及治理等方面的综合评价的基础。评价目标是要得出评价区各矿种的优劣及保障程度,最终为即将进行的全国新一轮矿产资源规划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滇东南地区为例,选取了锡、锑、铜、铅锌、锰等优势矿种作为主要评价对象,并在分析省、州两级前期完成的矿产资源规划执行现状的基础上,划分出地质调查综合评价单元,基于专家打分确定出由调查评价工作程度、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及发现矿产地个数、矿产资源分布特征、调查评价技术手段,以及勘查开发政策支持等5个方面构成的指标体系,并通过粗糙集理论对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检验、筛选,采用突变级数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石油资源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在我国经济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但我国矿产资源相当短缺,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安全评价.矿产资源安全是一个由相互关联且相互制约的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层次分析法(AHP)则给这类系统分析提供了一种简洁而又适用的方法.运用AHP方法,构建了石油矿产资源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层级结构与判断矩阵,并确定了相应的指标权重,最后进行了实证剖析.结果表明我国石油资源安全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的矿产资源评价系统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进和完善,采用多项当前比较先进的数据模型能够对系统的分析进行全面的处理,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保证矿产资源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本文主要分析了矿产资源评价系统的物化探数据模型,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广西经济基础薄弱、技术水平落后、投资能力有限,这些不利因素制约着该区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和速度。如何发挥广西优势、利用有限的资金加快开发区内矿产资源呢?我们认为通过对广西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顺序综合评价研究,即在考虑矿产资源地质基础,矿产开发的内外部条件,矿产品市场形势和矿产开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效益的基础上,对广西区内各主要矿产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和科学的综合评价,判别出重点矿种,利用有限的投资进行优先开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矿产成矿规律研究与评价”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也是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在新世纪批准设立的首个矿产资源编图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裴荣富任首席科学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D.V.荣奎斯特任国际联合协调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梅燕雄任执行负责人。  相似文献   

18.
正河北省是矿产资源大省,同时也是矿产资源消耗大省,矿产资源对全省经济建设不仅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而且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河北省的铜矿短缺,导致铜矿的开采及相关产业萎靡不振。因此,对河北省的铜矿产资源评价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以区域成矿理论、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加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深入分析地质构造成矿信息,加强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根据铜矿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矿产资源重要性二维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产资源重要性评价对科学规划和分类管理矿产资源、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①界定了矿产资源重要性的概念;②系统构建了我国经济重要性-供应风险 “二维坐标”评价体系,其中供应风险评价包含国内供应风险、境外获取风险和市场风险3个二级指标和储消比、境外资源集中度等11个三级指标,经济重要性包含经济贡献度、资源经济价值、未来需求趋势和不可替代性4个指标;③以某种矿产消费价值占该行业消费所有矿产总价值比例加权,建立了反映资源实际价值的经济贡献度的计算方法;④对评价体系进行了扩展,形成了以纵轴为经济重要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性和国防军工产业重要性,以横轴为供应风险或资源优势度的矿产资源重要性“二维坐标”评价体系,并对评价体系在时空和矿种上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地质勘探结果显示,辽东裂谷具有含量丰富的铜钴矿产资源,具有良好的开采前景。本文在对辽东裂谷铜钴矿产资源的勘查现状进行综合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辽东裂谷铜钴矿产资源的特征,并对辽东裂谷铜钴矿产资源的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