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经验类网站作为知识经济与互联网时代新型的知识服务平台,如何改进功能、增强用户粘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6个具有代表性的经验类网站的建设现状,剖析出网站在经验来源、用户积极性、服务质量上的不足,对此提出经验类网站服务模式的创新路径,包括充分了解用户需求重塑主动服务理念,构建开放存取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个性化经验推送,提供一对一深入交流的定制经验服务,创新经验增值的盈利方式。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各地档案馆纷纷建立自己的档案网站。档案网站,改变了传统档案馆服务的模式。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档案网站用户的用户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文章对网络环境下信息利用的特点和档案网站信息用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满足档案信息资源用户需求的几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内容管理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以内容管理系统为框架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各个模块的设计,实现各种服务、系统和数据的集成;提出对平台网站用户模型、服务流程和知识社区的设计方案,为用户在平台内建立新型人际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4.
网站成为互联网信息的主要来源。由站点主体提出需求,设计者规划实现,站点结构和网页布局按照需求设计为固定模式,用户必须按照这种模式对网站进行浏览。提出了对用户访问站点的行为进行挖掘来改进站点设计和布局,达到方便用户访问站点和实现客户个性化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博客网站主要为用户提供发表文章、浏览文章等功能,用户通过Internet可以发表一些自己撰写的文章来和其他网友进行交流。首先介绍了JavaBean和Servlet技术,然后介绍了在个人博客网站制作中如何使用JavaBean和Servlet技术,最后给出该博客网站的功能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潘翔 《大众科技》2016,(12):1-3
技术转移是实现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技术转移成果、技术转移需求的详细分析,融合在线展会模块构建技术转移服务模型,设计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手机客户端,实现成果、需求、服务的有效对接。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手机客户端是技术转移服务平台WEB端的有益延伸,能够使用户操作更加便捷,提高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网站知识产权管理策略,认为网站应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制订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在尽量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行为发生的同时,也要防止自己的知识产权成果受到侵害,从而保障网站和互联网的健康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政府网站场景式服务针对特定服务主题,模拟用户办事实际情况,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政府网站服务模式,场蒂式服务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本文阐述了场景式服务的内涵和特点;例举并分析了“深圳政府在线”、“国家税务总局”、“首都之窗”等政府门户网站场景式服务的特色和做法;提出了对政府网站场景式服务的若干思考:场景式服务是政府网站主动为公众提供人性亿服务的最佳模式之一,公众常用、复杂、跨部门的服务事项更适于作场景式服务主题,我国政府网站的场景式服务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政府网站正在逐步成为人们了解政府工作动态、查阅政府信息、反映社情民意、实现网上办理事项的重要渠道,总体上看,政府门户网站“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基本确立,但也存在着深度、广度不够等问题,进一步丰富内容,深化服务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内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鞠兰萍 《现代情报》2010,30(5):81-84
从辅助性读者服务、信息检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用户教育服务、共享工程、个性化服务和人文关爱等方面对东北地区公共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目前东北地区公共图书馆网站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网站维护不及时、信息更新慢的问题。应通过加强宣传、提高认识;长期维护、及时更新;加强用户培训教育;提高图书馆员素质等手段提高网站信息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政府门户网站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窗口.当前,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仍存在定位模糊、实用性差、服务水平低下等诸多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开始关注政府门户网站的绩效评价,评价的重点多是基于技术性指标,从用户视角尤其是从公众用户视角对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质量评价的研究则很少.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政府门户网站的内涵、服务质量相关理论、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质量研究及国内外政府门户网站服务质量的评估指标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文献搜集和分析,总结了目前政府门户网站服务质量评价的现状,并提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力图为今后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价提供参考,也为政府部门进行门户网站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分析基于分众服务政府网站建设的必要性。在研究国外政府网站优化的基础上,从建立政府网站用户分类数据库、构建用户信息需求模型、优化网站信息资源库、建立用户信息反馈机制4个方面对我国政府网站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青海科技》2010,17(1):120-120
农牧区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是提高我省农牧科技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抓手。2009年联合青海移动、青海电信等部门搭建起了以省级中心为核心,覆盖6个县级分中心、52个基层服务站和140多个个体服务点的青海省农牧区科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了互联网信息服务、视频互动服务、语音信息服务、手机短信服务、电视信息机服务、信息精准推送、龙芯电脑报务等7套信息传递系统和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李秀付 《科技广场》2007,(4):227-228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在中国也在快速发展,许多公司和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企业网站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本文主要论述自来水公司如何在网络时代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展自己的电子商务活动。  相似文献   

15.
要将既有数字化资源又有实体服务资源的制造技术资源与服务在网络协同制造技术资源服务平台上统一呈现,传统单体应用实现的平台往往存在着服务易崩溃、部署慢、伸缩扩展性不足等诸多问题.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各类型技术服务平台多、资源分散、缺乏全链条一体化服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服务的技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架构,应用虚拟化、容器化和微服务技术,利用Spring Cloud中提供的相关组件对拆分后的微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动态封装、服务组合优化和业务按需调度,探索动态可扩展的分布式科技服务平台构建方法,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在实现敏捷开发的同时保证平台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选取国内外科普期刊样本,调研分析国内外科普期刊网站的建设情况,为我国科普期刊网站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外12种科普期刊网站为典型案例,结合国内的36种科普期刊网站,对比分析两者在网站资源建设和功能设置方面的异同。【结果】 国外科普期刊网站建设较为成熟,网站资源具备一定规模,交互服务功能完善。与国外科普期刊网站相比,国内科普期刊在资源和服务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结论】 在互联网科普迅猛发展的时代,国内科普期刊需要提高期刊数字化程度,打造视听结合、形式丰富的科普资源,加强网站服务功能,促进国内科普期刊网站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云坤 《现代情报》2010,30(10):74-76
互联网和信息数字化的高度发展为信息查询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改善查询模式使用户从海量的数据中快速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成为了当前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描述了一种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型,使用DeepWeb数据集成技术设计了一个图书馆数字资源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图书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向公众提供服务是政府门户网站的宗旨,准确把握用户的服务需求是有效提供服务的关键.文章将用户的服务需求分为对服务内容的需求和方便使用的操作性需求两个方面,并通过国内外相对成熟的政府门户网站的对比研究.对我国政府门户网站目前在把握用卢需求方面的不足.以及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旋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网上科技中介服务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科技中介网站服务进行了实证性评价.文章参考了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站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从三个维度设计了在线科技中介服务的评价框架,即科技中介网站的功能评价、科技中介网站的质量评价以及科技中介网站的用户利用评价.论文选取20家科技中介网站作为样本,由专业人员评价网站的功能和质量;对30位实际的科技中介网站用户进行利用行为评价.评价结果比较客观的显示了我国网站科技中介服务的现状:总体水平较低,在信息增值服务以及网站导航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20.
屈昊 《中国科技信息》2013,(11):174-175
近些年,很多省市都在建立面向中小企业构建的服务平台,不少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然而,大多数公共服务平台,在信息架构上主要依赖数据库技术和动态网页生成技术,提供的服务也相对单一,平台只能从现有资源出发,而不是完全深入地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用户只能被动地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源;服务平台没有完全掌握被服务企业的各类需求,大多是通过企业的基本注册信息来提供服务信息,并没有主动获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