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帕斯卡在其散文哲学著作《沉思录》中提到:“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这句话中所传达的讯息是,人虽然脆弱如芦苇,但是独立的思想能够让人坚强地面对一切.这句话同时也意味着,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如芦苇般弱不禁风、随风飘摇。  相似文献   

2.
青春的芦苇     
一位哲人说过,人是世间最脆弱的一根芦苇,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相似文献   

3.
思考的芦苇     
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一根芦苇,但是,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题记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如果只知迎难而上,那么坦途不再;如果只知坚忍,那么必然摆脱不了生活的重压。而一旦学会思考,将是柳暗花明、雨过天晴。未经思考  相似文献   

4.
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棵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棵能思考的芦苇."他还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教育传承人类社会的精神文明,其中就包括传承思想.学校培养的人,应该是有思想的人;培养人的人,更应该是有思想的人.学校是一个充满思想的场所,更是一个思想流动的场所.思想之树常青,才能保证学校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讲"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它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区别不在其他方面,而仅仅因为他多了一种思想的机能.而中华民族与之有很大的不同.人之所以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主要是因为他比自然界的物质或生物多了一颗有情之心,即"人是一根有情感的芦苇"."有情感的芦苇",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国文明奠基时期的周代社会.<蒹葭>一诗,既是中华民族生命意识最早的流露,也把这种精神体验提到审美的高度.如何使每一根"有情感的芦苇",内在地生产出属于他个体的理性机能,是中华民族在其现代启蒙中最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风中的芦苇在思索》中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而教师就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当新课程改革蓬勃开展的时候,作为教师则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和责任。新课程改革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全面整合。如何加强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整合是近期我一直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静 《现代语文》2014,(2):110-111
语文阅读行为应该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不仅让他们获得文化知识,还应构筑起独特的精神家园。帕斯卡尔曾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阅读教学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有思想,做根会“阅读”的芦苇。语文阅读教学不应该是一种“技能”训练,把个性化、情感化、创造性的阅读演绎成单纯的内容分析,让学生成了教师思维的俘虏。阅读教学也不应该局限于课本,存在一个封闭圈,割裂与现实生活、大千世界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  相似文献   

9.
他说他一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行者,因为他始终信奉帕斯卡说过的那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成为这样的一枝芦苇真不容易,许多年以后,这枝芦苇终于绽放出思想  相似文献   

10.
黄敬轩 《学语文》2014,(4):68-68
教师教作文,学生学做作文,绝不是单纯地为了应对考试,而是现代人作为时代主人的一种生命意识和生命形态。著名哲学家帕斯卡说过:"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应该思考如何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让他们这一枝枝会思想的芦苇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绽放自己怒放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帕斯卡尔说:“人是大自然里最弱的一根芦苇,但是他是根会思考的芦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已成为新课改中教师们的共识。为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笔者设计了一份力求全面反映课堂教学情况、操作简单的“课堂教学反思录”。试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特录下来与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2.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在《风中的芦苇在思索》中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里一株最脆弱的芦苇,但它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思考着的人看上去是令人愉快的。面对新课程,我想学的就是做一个在思考、会思考的人。因为,惟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进,自己才会有点滴的进步。否则,有朝一日,当我们回首往事,蓦然发觉自己的教龄长了,但教育水平却不见长的时候,那将是一件多么令人悲哀的事啊!于是我开始尝试把自己在语文课改中的“小行动”进行记录,并美其名曰:教学絮语。  相似文献   

13.
王振权 《师道》2012,(12):47-48
“会思想的芦苇”源自西方三大经典散文之一的《思想录》。该文的作者——法国17世纪科学家、思想家布莱兹·帕斯卡尔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相似文献   

14.
我当然不是帕斯卡尔所指意义上的“会思想的芦苇”,但我愿做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相似文献   

15.
董宪平 《新疆教育》2012,(16):47-47
哲学家巴斯噶有一句名言:人只是自然界一根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类的优越性,在于其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于获取知识过程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数学素质其核心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它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认识世界,表达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个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  相似文献   

17.
江雪娇 《南昌教育》2005,(11):22-22
哲人说:“人是有思想的芦苇。”语文老师说:“学生也是有思想的芦苇。”科学技术日益精湛,人类物质力量也渐趋强大,但是人的生命人的精神还是有脆弱的时候,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是秋风中的芦苇,但不是枯萎的芦苇,而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芦苇。俗语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语文老师说:“教师只是郭橐驼(柳宗元笔下的遵从树木本性种树养树的园艺大师)。”  相似文献   

18.
仲玲 《课外阅读》2010,(11):76-76
思想昭示着一种生存状态,人,正是因为有思想才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以芦苇喻人,象征着人性的忍耐和坚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者,要想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成为一位行走着的思想者。如何才能让自己闪耀着思想的魅力和光辉、成为一个思想者呢?我觉得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做起:加强实践、注重积累、学会反思、探索科研。  相似文献   

19.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中一株最脆弱的芦苇,但他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湖南省优秀青年教师陈迎在执教《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一课时,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火花,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维对话,实现花和人、内容与形式、风姿和精神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20.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