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地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意鞭杆长久以来在其中吸取养分并且不断发展,近年来更出现老年人在晨练中集体练习鞭杆套路的现象。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对形意鞭杆这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记得初习鞭杆是在大学时,武术普修课学习的是被誉为"山西鞭杆传人"的陈盛甫教授创编的32式简化鞭杆,其动作舒展大方,放长击远,属少林拳风格。后有幸随恩师毛明春教授,在山西大学核桃林学习二路鞭杆和综合鞭杆等。恩师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将形意拳的刚猛,太极拳的松柔,八卦掌的灵巧,有机地融入鞭杆之中。恩师演练鞭杆时而快如雷霆急如闪电,时而巧如纤女,灵赛猿猴,时而棉  相似文献   

3.
"走西口"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它独特的文化特征对山西鞭杆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使鞭杆在山西更为普及,内容更加丰富,逐渐形成简单、易学、实用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穆生忠  牟小龙 《武当》2016,(4):56-58
翻八步鞭杆是流行在陇南地区的鞭杆技法,所谓"翻八步"是鞭杆单招散势组编成套路的一种方式。"翻"是套路路线来回往返,把法左右互换的意思,"八步"是泛指每一段的动作个数或步数,还可以指编入套路的鞭杆技法的数量。过去,鞭杆一般不传外人,偶有诚心者,也只是教授"一环、两环"、"一招、两招",而且每环(段)只练习一两个动作,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20,(3):202-205
稷山高跷走兽是将走兽、人物和典故有机结合,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融汇了山西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山西民俗体育文化的一支独秀。但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多因素影响,稷山高跷走兽的传承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亟待抢救和保护。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稷山高跷走兽的发展及其困境进行梳理,指出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探析数字化环境下高跷走兽保护与传承的可行性方法和途径,提出数字空间构想:稷山高跷走兽数据库、高跷数字博物馆、稷山高跷走兽专题网站的建立和数字化仿真技术、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作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山西鞭杆,广泛流传于山西民间,集健身、技击、娱乐于一体,具有短小精悍、梢把兼用、攻守兼备、灵活多变的独特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民族传统体育学的视角下探索和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的营销模式;以山西形意拳为例的传统武术在当代的发展现状;如何将武术文化进行营销。文章在对形意拳发展研究总结的基础上,突出中华武术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适用于武术文化的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8.
45、甲下扫提膝下击、乙跳步回身提膝下截甲方左手松开鞭杆,右手持鞭下扫乙方腿部,目视前方。乙方轻轻跳起越过鞭杆,右脚先落地,回头目视甲方(图69)。甲方动作不停,右脚上前一步随即左脚并与右脚旁,右脚提起,回身甩鞭击打乙方腿部,目视鞭杆。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本研究从文化社会学的视角,对山西形意拳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阐述其发展历史,剖析形意拳的传承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文化社会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推动山西形意拳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晋阳风火流星是山西晋源地区的一门融杂技与武术精髓为一体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2019年,风火流星在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开幕式上精彩亮相,展现在大众视野中。本文以晋阳风火流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探索风火流星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陇右地区鞭杆舞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鞭杆舞是融武术、舞蹈于一体的一项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的需求存在很大程度契合。通过对鞭杆文化内涵的研究,提出了保护鞭杆舞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近现代以来,在西方体育、全球化、国际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武术开始出现"本土化"缺失的现象。南充市松溪内家拳是中国传统武术在本土地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武术拳种之一。作为地方拳种,在西方体育和竞技武术的影响下,其生存空间逐渐萎缩,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本土化"视角下研究南充松溪内家拳有助于地域拳种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南充市松溪内家拳从传入到本土化发展过程进行系统总结。研究认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是武术传承和发展的生命力;中国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能凸显地域和民族特色,培养地域民族认同感;中国传统武术的"本土化"发展更符合传统武术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山西太谷是形意拳最早发源地之一,素有"形意拳之乡"的美誉,是形意拳创立、发展与传承的主要区域,也是如今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形意拳最早的地区之一。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对山西太谷县中小学开展形意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更好的推广、弘扬地方传统武术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刘畅 《体育科研》2015,(2):93-97
作为一项地区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上海朱家角摇快船有悠久历史,城镇化进程中改变摇快船的环境、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使摇快船面临生存危机,本文在采用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对朱家角镇摇快船的进行详细地考察,从社会变化和"摇快船"自身的变化,分析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民俗体育的意义,思考在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如何面对现代化和传统民俗文化,找出适合民俗文化与城镇化和谐发展的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陕西红拳的传承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表明:随着"武林大会"的大力宣传和首届"WMA"竞赛成绩的公布,陕西红拳展示了其独有的魅力和实战技击能力;但红拳也面临技艺传承后继乏人的濒危状况.建议:建立健全竞赛制度,优化陕西红拳的文化生态,在制度保障下使其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张育人,山西平遥人,1938年生,号石缶老人,是齐白石在平遥唯一的再传弟子。是山西省形意拳协会的老常委、老顾问。是国家武术挖掘整理"雄狮奖"和省体委先进个人一等奖及1994年"多宝杯"全国形意拳邀请赛老年男子48式第一名等奖项获得者。形意拳师承赵永昌、李三元二位先生;信拳师承永康一师祖及安治秀师父;长拳师承薛得胜先生;鞭杆师承曹体元、陈盛甫先生;太  相似文献   

17.
"鞭杆舞"是最能代表秦文化的民间艺术之一。在历史进程中,鞭杆舞所蕴藏的文化功能具有一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对维护群众团结、社会稳定,增强人们的体质,陶冶人们情操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挖掘鞭杆舞,对丰富民间体育资源,实现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共同发展,维系地方的稳定,构建和谐农村,加速地方原生态旅游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傈僳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年一度的"阔时"节是他们最隆重的节日,节日期间进行"上刀山、下火海"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受到世人关注.文章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怒江傈僳族民族体育"上刀山、下火海"的功能.研究显示,"上刀山、下火海"民族体育文化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且具有民族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9.
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拔花花的起源进行回顾,对其现状及对山西民间体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目的:充分挖掘和整理拔花花这一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间体育传承的影响,从而调动更多人积极参与,为山西民间体育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曾经兴盛的拔花花民间体育活动发展到今天已显苍老,几乎绝迹,到2009年仅存上兰村一架拔花花架子.结论:拔花花对山西民间体育具有健身性、娱乐性、传承性等影响.拔花花不仅能对人的心理起到调节作用,还丰富了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但由于时代的变迁,拔花花这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可能出现消失的危机没有能够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复兴,以体育科学和管理理论为基础,应用文献法、比较法和SWOT方法,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与劣势、复兴的环境与资源等,借鉴"孔子学院"文化交流模式,论证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拓展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